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与华的位置

(2012-05-15 19:38:17)
标签:

生命

尔雅·释草

精气神

美之娇

赵明生

春花

大自然

静思

文化

分类: 随笔

 

花与华的位置

                            花与华的位置

 

    对这两个字的重新理解,始于校园里那几株繁茂无比的紫槐。几棵其实并不十分高大的树木为何具有了如此勃勃的生命之力,从寒冷的初春到此时的盛夏,一直绿色如新,花团簇锦,光泽艳丽呢?而点缀于它们脚下那无数的小花,只经过短短十几天的过渡,便枯萎了,转眼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同样的生命,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佛语里不是说生命是同等的吗?庄子不是讲齐物论吗?难道它们说得都是天上的事,人间的物理不在其中?

    于是,便开始细细思考“花”与“华”的内涵和关联。

    古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是远远胜于今人的,从汉字的起源可以追究出好多不凡的道理。《说文》里说:“华,荣也。”上面是个“垂”字,象花叶下垂之形,本义就是花开繁茂之状。从这个意义上讲,“华”通“花”。《尔雅·释草》里也有如下解释:“木谓之华,草谓之荣。”《正字通》里又说:“花者,草木之葩也。”单从这点上看,两者本无质的区别。但是,后来,“华”便出现了另一种意义,天空有薄云存在时,透过云层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由云中水滴或冰晶衍射而形成的彩色光环,即天空中那强烈明亮的光泽。这样一来,一个指地上草木之艳泽之状,一个指天上美丽之彩,二者的身份便有了天壤之别。

    静下心来一悟,哈,道理出来了。

   植物之所以能开花,是因为其下有众多的根须,为整个生命吸纳并输送天地无数的养份与精气。花之形之色之艳之美之娇,全都来自于它依赖的根、干和枝。故,看一朵花繁荣的长短,看其主干和枝叶便可知晓。当然,也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是不开化的,还有的虽然开,花期也不一定就绝对长。可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既然有花要开,那开得如何,则一定关系到其根本如何。既然花是草木之葩,那它的丽采美盛便不会白白得来,没有过硬的根基,岂能有硕大美丽的花萼绽放,花蕾结出?

    但是,即使再艳丽的花也是远远不及华的。花仅是其植物外表容颜一时的艳丽,而华则是天宇中生命精华久远的放射。天地中有这么一个原则,先有天华,后有地花,无形的内华决定有形的外花。如果只想地上的花开,而没有天空的光辉照耀,这个愿意然是不会实现的。天包地,地生花,光主宰并决定万物,下从属于上,有形被无形支配,这一原则虽是公理,可是我们对它们丰富内涵的了解却很是浅薄与片面。所奉行的唯物主义便是一最好证明。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大力宣传“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至理。为什么?不知道。且这是题外话,不多说。

再从它们两者的构词形态上看,“华”是下有木,上有花,意解为,底部有强大粗壮的根干做依托基础,上才有上面美丽艳泽之姿态,二者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统一之生命体。于是,永久光泽之下,便展现出这个五彩斑驳,光明透亮的世界。而“花”呢?是上有草木,下有花开。意解为,无论这花开得如何娇艳丰妖,头上总是丛草一片,仅能现一时之美,不可永久显现。所以,“华”与“花”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者有没有深厚的根基作铺垫,或说,它们最美丽的内力来自哪里?是下面的根本,还是上面的浮现。华有大自然无穷的能量作来源,而花却只凭几株干枝为依托,情形如何,一目了然。虽然“华”的古今字体发生了变化,但既然变了,那我们就从变成的角度去看问题。字体演变的结果也是在特定的社会之下,具体的人的思维反映。把宇宙永恒的光华丢开,去认识并推衍万物的本来与关联,这不能不说是无知的我们思维中的最大缺失。

说这些话可能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可是,它关系到一介生命今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追求,还关联着整个社会的一些法则规律及我们对待的生命态度。不得不详细来说。

世上的任何生命都不是单一的构成,而是由好多成分组合而就,且又因众元素的不同,便导致了它们特性的不一,而出现了众生命性质和层次的不同。虽然此花与彼花,此树与彼树,此人与彼人,此社会与彼社会等等在各个方面有大的不同,但天地有这么一个规律,大凡把它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放到下面,最精美的那一部分放到上面的生命,一般会光艳灿烂,难以枯败的。那粗大无边的众根系和坚强的主干,不屈的腰身是整个生命的主体,它们顶托的也应该是上面那无比娇艳精美的花朵,即少有的精英之物,集众枝干精气神之会的颖杰生命。只有如此,这介生命才会不畏风雨,不惧雷电,历经春夏秋冬的艰难霜雪,日日向上,并招致无数的白云清风,不断绽放出一季季最丰富的精萃。否则,便是头轻脚重,颠倒本末,逆自然而为。如那一串串无比精美的紫色槐花,开在大树的根部,无数巨大的枝桠,反高高在上,凌空盖世,你说,那会是永恒不变的风景吗?

是的,没有众多位于底层生命的无私奉献,倾力恭托那最精艳的华杰挺立于树巅,便难有春天这靓丽多姿的图画,也就不会听闻到夏日翠绿的鸟语,秋季硕硕的香果,冬雪静静的温和。同理,一个社会里,如果众生都在绞尽脑汁争夺、羡慕那高端的君位,一旦拥有了唯我独尊的地位与权力后,个个均想耀武扬威,鱼肉乡里,声色犬马,鞭笞众生,而不愿屈居为平民安处贱位,忍辱负重,吃苦受累,默默奉献,这样的社会是一何等的变体?

花为何开在树梢,而不是直接生于根部?原因就在于花朵是这个生命精气神三才合一之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生命内在美好本质绝好的彰显,更是大树以特别的靓色展示自身价值与品格的果报。正像构成一个阴阳完整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如果妇女不受尊重,不被男士所疼爱,呵护,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不是文明的先进的国度。花是微弱的,娇小的,必须依附于大树和主干,才能散发出无限的芳香,妆扮这个空旷无比的原野。这是上天定下的铁的法则,我们无法改变一丝一毫。如此说来,女人对男人的追随和依靠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与正常。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女人主内,持家,为柔,是饰,嫁附男人才可更好地生存并获得无尽的幸福。妇借夫生,妇以夫荣之道,也就成为一种合道的文化与最和谐的社会形态了。那种大力提倡生活中男女平等,工作上一视同仁,分工上没有差别的所谓进步公道人士,我估计他定然没有想到天地大道的这一规则。而且,你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理论遭受到彻底失败的无情现实。为什么我们要对妇女倍加地爱护与尊重?因为她们是我们生命本质精华的集中展示,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整个社会最美丽适当的外饰。没有或忽略了这位美好的形象大使,好多事我们做得再优秀出众,在别人眼里也不值一提。家有温淑之贤妻和娇艳之美女,难道不是一种特别的荣耀和才华的证明吗?或难道全世界的妇女都成了铁姑娘(听听,铁蛋一样的姑娘,她可爱吗),我们这个家庭就变得特别美好温馨了吗?人不仅需要一张外表好看的脸,更是有内心美好的道德品质。对待妇女的态度其实就是检验我们内心世界是否则纯净与高尚的一重要标尺。

    是的,再美,它也是个花瓶,而花瓶是不可能做大厦的基石的。这个无比艰辛苦难的差事,只有靠那些粗糙刚直不屈的大树来承担。既然大自然分工有别,花与华不同,花与树相差很大,那我们就得遵循,不可违背。大树直立,不仅是为了结果,还有强大自身,顶天立地,为大地撑起一片蓝天。可是蓝天之下如果是一片灰色,那它的价值又在何处?相反,如果一棵树开得全部是花,而无主干与枝桠,它还叫树吗?这样的世界也不是我们所期愿的。

那么,高与低,贵与贱到底应该如何分配它们的位置呢?我想还是按照大自然规定的原则进行吧。精华的理当高置顶端,粗壮的自然位居下部。生命下面的精气神聚积得充沛了,便要通过上面的朵儿蕾儿绽放出来,这才是万物高低贵贱最适当的组合。其实,生命从真本的角度讲本是无高低的,有的只是我们那颗不公正的心灵。

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了,南北方的各色花朵纷纷显现出自己最娇美的姿色,而争芳吐艳,蝶舞蜂绕。汾河两畔、校园内外更是绿杨青柳,黄紫相伴,展示出一个新艳和谐的家园。前几天那个还是灰蒙蒙的季节再也看不到踪影了。在家里屈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纷纷走进了这幅美好如新的世界里,踏春寻芳,嬉笑开颜。空气是那么得纯爽,土地是那么得酥软,几声鸟鸣过后的天空一片的蔚蓝如碧,让所有窒息了许久的心魂得以真正的放纵,彻夜的舒展。人们在观赏各类鲜艳的花朵的同时,自然也对那高大的树木不由得垂情,敬佩万分。但是,如果不是“宇旷净余滓,群物被光泽。”哪会有灼灼芳葩半天红,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没有了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绿杨阴里青沙堤”,还会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景致吗?同理,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只耸立着无数伟岸的公仆,而没有默默无闻奉献的民,那又将是怎样的日子?

华者的时季,定然是才情俱佳的好节日。华者,蕴育万物之本也,在无数道耀人的光环照耀下盛开的众芳奇葩,本不应该被深深埋于地下,而当显扬于天宇四海。因为,它本为天地精美之物,理该居于那为万民欣喜向往之尊贵之位。再看,华夏者,原为华采超群、智慧无比一民族也,理该知晓并遵循天地这一伟大法则的。

从院里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两则消息扑面而来:我国教师的收入水平在全世界到数第三,某省交通厅副厅长长期住豪华酒店,打麻将,耗资近百万……我喜悦的心情一下受挫,从大自然中带回的光华顷刻黯然……

网上还提醒,寒流又要到了,让公民出行多穿衣服,注意保暖。原来,在一个变换无常的季节,花与华的位置原来也可以时时颠覆的。

 

 

 

                                             2012.4.15

 

 

 

 


花与华的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