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风景
(2012-04-17 18:39:12)
标签:
赵明生文化 |
分类: 随笔 |
带着三分的好奇,我打开了它。一读是新奇,作者原来是40年代出身的省建设厅的一位总工,做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高级工程师,纯粹是理工科出身的,竟然也写诗?二读是欣喜,诗集里的内容居然如此得丰富新颖,有乡村记事,故园情怀,童年趣味,亲人杂谈,有江河风光,人文风貌,更有工作点滴,经历事业。于是便再用心细读,一股醉人的醇香便扑面而来,刚刚翻开书页时的那个高大刚正纯厚的黄土高原的汉子,顿然变成了一位儒雅清秀,内涵深沉的饱学文士。由不得,再翻回到首页,对着那张一寸肖像细细端祥起来:纯厚的外表下透露着浓浓的深情,粗犷伴随着细腻,刚正与温柔结合,工程监理,挥笔诗翁……这一切,全然如水火一般却就是很真实自然地交融到了一起,而成为一位活生生的生命真现,让我久思不停。
山西黎城,典型的黄土沟壑,这里出生的每一位生命均深厚而稳重,无言却深情。那里“峦顶笼云雾,水绕如银链。”“幽壁丛林密,阳坡花木鲜。”“我的故乡村,座落阳坡地。西北依高山,水流东南低。”
能在工作如此繁忙之余,去做一件与此无多大内在关联的悠闲之雅事,那绝对得有一种特别的心境与浓重的情愫。更何况是对点滴往事的回忆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在作者的笔下,没有提起那些特别的风云变幻与社会重大事件,萦缠在他心头的全是一些鸡毛小事,乡土俗情,却是十二分的真实,读来让人感到一一清爽痛快。读这些诗句就是在读那段艰难的历史,一段铭刻在心壁的图画。喜看作者登金榜:“充耳尽是赞美声,前后左右多夸奖。带着喜迅返回家,父母兄妹笑啷啷。”再读作者离乡求学:“上船把河渡,被初识漳河浪。难行漫流坡,坡陡尘土扬。骄阳红似火,脚疼腿肿涨。和衣铺芦席,挨着老师躺。”不到14岁的一个乡村孩子,行程一百多华里,到外地读书求学,如果放到我们现在孩子身上,他们会有何感想?作者现在已经退休,退休之后的生命思考的常常是一种昨日的经历和生命的本真。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没有谁会帮助你什么,脚下的路必须由自己去走,才可能是最为踏实,也最是有收获的。
出身草根,胸怀天下,艰苦创业,历经磨难。在作者的眼里心里,儿时的童趣是可贵的,家乡的一草一木是可亲的,同理,单位的工作更是可敬可近的。这类内容如果用诗行来写,大抵是出不了多少文华的,不说一位业余作者,就是专业人士也难成功。作为长年奔波在祖国各地第一线的建筑师,质量管理者,手中的每一块砖,眼前的每一米隧洞,每一道梁坝,每一幢楼房,都是他心中的最爱,与众多的工人们辛勤劳动在一起的那种艰难与自豪,成为了他诗歌的主体,而且是正面的赞许和夸奖。这是一位建设者真正的心志,他们整日忙碌的目的,就是看着原来废弃的瓦砾上,荒山秃岭中又有一幢幢高楼大厦高高耸立起来,祖国的大地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这种成就感,时时伴随着作者的心魂。梦中酒后,风里雨里,没有一刻断绝。因这,他便更加深爱脚下这片土地,更加热爱这份伟大的事业,并且不断地收获一次次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是一个本分而职守的人,如果没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是难以把这片土地爱得如此真诚的。试看作者集资500百元,为修建太旧高速的赞叹:“劈开太行层层峦,填平沟壑百又千。一条坦途似彩带,晋冀京鲁紧相连。”应是一首七律的,虽有个别音韵不合,却是真心一片的赞颂。很难想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千里大山里,有一位普通的工程师,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顶着风沙,曝晒在炎炎烈日下,不时地在这里细细看看,那里划划,一脸的严肃不苟,非常得认真科学。晚上,夜阑人静时,他又以狭窄的工棚,昏黄的灯光下,伏案抒怀,一字一行地写着心中激越的诗歌。这便是真直白无华的人生,因此才有了这一行行优美的诗句。“新开楼几栋,进度比较快。半数已封顶,其余出地面。开春就装修,秋实住户来。”面对腐败,他也痛心,也反对,也呼吁,却不后退屈就:“业务往来索回扣,党政要员不检点。一项工程几转手,层层剥皮油水干。整体项目被肢解,业主从中捞外快。”“自信邪恶难长久,尧舜神州有青天。”这便直正之人,面对不正之风的唯一表现。虽然力量微弱,可也是一身的傲骨凛凛,直言不阿。大山的子孙理当如此,刚直的品格无法屈从。
作者的一生平凡而艰难,清贫也富有,利用工作之暇,他游历了祖国好多名胜古迹,人文景点,每到一处,都会留下他喜悦的足迹,都会有他高声的吟唱,来描绘不断变更的四季,讴歌日日欣然的社会。或惜时生情,或触物伤怀,或借古喻今,无不真挚动人,直言无忌,豪放逸兴。如果内心没有一颗不老的性灵,没有喷涌不断的诗情,是难得这么多流畅自然的诗篇的。虽然它还少许多文采与技艺,让人回味的地方不够更宽阔,可是,几十年来能有如此的诗行不断涌现,已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了。
对了,今日的作者应是过了花甲之老者了,也应该是我的父辈。回想一下昨天的风雨历程,他们那一代人的生命就是如此一步步走过来的,有顺利,有坎坷,也有异常的贫困和不懈的革命斗争,坚定的政治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美好品格。为了大局,集体,不顾自我,将一腔热血无私奉献于这个社会。一辈子的苦与难,喜与悲,就这样真实无瑕地记录了下来,从中可以得知作者的心志不老,精神不减,生命的意义不灭。故而,他能把这点滴的历史十分的珍藏于心底,久久难忘,倾吐于笔端,作为一份宝贵的回忆,真诚地留给后代,或自己慢慢回味品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待生活严谨的态度与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了。
做事容易坚持难,为文容易成名难。齐老先生舞文弄墨,一不为名,二不得利,苦苦坚持了这么多年,其目的是什么?我想了好久,应该是他生命中的那份历史使命感,沉重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然吧。他认为,人活得就得干一些事情,为人民大众,为社会家人,或为自己和后代,否则,这一辈子就算是白过了。齐老先生一辈子默默无闻,干的活都是最为严谨重要的,是百年大计的质量活;写的每一行诗句是留传后世的文学思想活,不论其选材如何,表达技艺如何,都是认真严肃,不苟一丝的。这也是齐老先生最真实的心里世界和人格的写照了:真实不假,朴实不华,努力精进,不断前行。人生如此,是多么难得呀。
对了,齐双旺先生是我一位同事的父亲,他听女儿说身边有我这么一个写文字的人,便让女儿把这本名为《足迹》的诗集拿来给我看看。看后的我便有了如上的这些文字,没有章法,自由畅谈一回,权是对老先生一个真诚的回报吧。
自古道,天道酬勤。我今说,胸怀真诚的人,必有世间福报。但愿我们每个人的足迹,都能像齐老先生一样,走得有深度,有真情,有本性,朴实不华,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