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生老师讲座《了凡四训》第四讲--积善之方
记录人:马学英
“读书吧,如果抛却了功利,它能让我们成神!”这是赵老师在博文“书,如何滋养心灵”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相信多次来书友会听赵老师讲座的朋友们都能因赵老师的感受,引发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老师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另一方面是我们做好了接受的准备,某些言语才会引发微小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像蝴蝶效应一样通过连锁反应达成。所以说赵老师真的功德无量,在滋养我们的心灵。
《了凡四训》第四讲---积善之方讲座记录:
1、 如何辨别你做的事是善还是恶?
一般人会认为做好事就行了,但是在高人眼中,你做的好事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事。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坏人为什么事事顺利?
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的即使骂人也是善,有益于自己的,对别人尊敬也是恶。人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这是善;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就是恶。
从几个方面来讲:
(1)何谓端曲?
现在的人看到谨小慎微的人,认为是好人。世上的人和圣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天地鬼神于圣人的标准是相同的,而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凡想积善的都想从自己心灵深处去感受,慢慢一步一步把罪恶去掉,这才是真正的济世之心,这就是明显的“端”。如果有一点私心,就是“曲”。纯是爱人之心,心是纯真的,就是端。有一点愤世之心就是曲。纯是敬人之心是端,有一点玩世之心就是曲。所以应该仔细辨别。
(2)何谓阴阳?
我做的好事别人知道叫阳善,为善别人不知道,就是阴德。阴德天报之,天报会给你大报。阳善享世名,名是荣耀也是福报。造物,是讲天地鬼神,也为世人所嫉妒。名和德行不相符,会有灾难随之而来。一个人没什么过失,别人都嫌弃侮辱他,是消自己的罪业,子孙会突然发达。
(3)何谓是非?
是非很难辨别,世人和圣人标准也不同。春秋时期,鲁国人有罪会到诸侯家服劳役,只要有人拿钱把他赎出来,就可以恢复自由。子贡在诸侯家里,把佣人赎出来,但不要奖励,孔子说他做错了。孔子说如果拿了奖励可以移风易俗。鲁国当时穷人多,富人少,子贡不接受奖励,大家都不敢接受了,那么这个好的制度就被破坏了,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是社会大众的事。
子路救人,这个人送牛给他,子路接受,孔子赞叹从此鲁国救人的人会多。
所以善恶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它对久远以后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一世善,来世善,后世更善,才叫做真善。
(4)何谓偏正?
吕文懿公告老还乡,同乡有一醉酒者,遇到吕先生就骂他。过了多年后,这个人因犯了重罪,判死刑入狱。吕先生才后悔,事情处理错了,当时如果跟他计较,也不至于犯今日之死罪。这就是因为自己的善行导致了最大的恶。
遇到荒年收成不好,贫民到处抢劫,一个人自己把抢劫的人抓来,私自用刑把事情平定了。这是以恶心、恶行对社会做了好事。
善心是正,恶事是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善心做了恶事就是正中偏。以私心为大众做了好事,这是偏中正。善恶的标准要从对社会,对世道人心的影响论断。
(5)何谓半满?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是绝对真实正确的。
讲述了佛门的一个公案。一个女居士布施,只有两文钱全部拿去捐在寺庙做功德,方丈亲自给她祝福。这个女子命不错,入皇宫做了妃子。拿很多黄金来寺院做佛事,主持只让徒弟给她消灾回向。于是问老和尚原因,老和尚告诉她,前者钱少,你心是真诚的,现在钱多了,但你的心不切。从前施二文,她的福报是圆满的,现在施千金,得到的福报是一半,不圆满。
钟离传授吕洞宾点铁成金的例子说明看问题绝对不能只看表面,要有深远的眼光。如果利益了现在的人,但害了后人,这样的事情是做不得的。吕洞宾这样的存心,三千功德圆满了。超越了三千善行,一念就圆满了。
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心与力都没有尽,还留有一部分,这个善是半善。只要真心去做,不向外求,开发自性。到什么地方都是正法,这叫境随心转。
如果没有把杂念除掉,纵然黄金万镒,拿来布施,所得的福都不是圆满的,这是讲半满。
(6)何谓大小?
福善有大有小,通过卫仲达的故事,了凡先生告诉我们要有敬畏之心,不是说做了恶事才是恶,只要一个念头是恶的,鬼神就给记一笔。善恶是在念头,卫仲达发了一念在万民,即使没有实现,他的心是真实的,是为天下国家,这个善就很大。
(7)何谓难易?
烦恼和习气最难断的能断,小的毛病就不难克制了,断恶修善要知道下手处。孔夫子论仁爱,也说到先难。举几个例子说明向先难处去做,就是克己,有这样的善行,一定有善报。凡有财有势者,积善很容易,帮助别人往往是容易的事。易而不肯做,是自暴自弃。贫贱修福就难,没有财,没有力量。难而能做,那是非常可贵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把握修善积德的机会。
互动环节:
问:名者造物所忌。怎么理解?
答:名是一种福报,后来又说造物所忌。比如给你一把宝刀是好事,也是你的福报,但是也是属于天地所忌讳的,一把宝刀做好事容易,做坏事也很容易。忌:是指千万小心。得到好名,是一种福报,但是这个时候也要注意。你的名和你的德行要相符才行。
2、 随缘功德,举十大类。
(1)与人为善
举舜渔猎的例子,教导我们和大众在一起,带头诱导人人修善。
不要用自己的善去要求别人。不要说别人的过失。人家有善行我们要赞扬。
还有一点要注意:赞叹别人比说人家的过失害处还要大。赞叹别人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赞叹会害人的。
(2) 爱敬存心
对人,事,物要真正爱敬。圣贤教导一切众生各得其所。聪明杰出的人,诱导他成佛,没有大志的,他希望得到什么都帮助他能够如愿,这是圣贤的心愿。
能通众人之志就能圣人之志。敬普通人就是敬圣贤了。圣人伟大之处就是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对待。
(3) 成人之美
别人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就。有智慧,有福德的人,应当帮助他,排除他的困难,这个功德是最大的,因为他不只是个人的成就,是为众生造福。
(4)劝人为善
和人相处,真正达到警觉的目的
,要善于提醒他,开其迷惑,就是对别人最大的益处,最大的帮助。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和人相处以身教去影响他。
(5)救人危急
如果我们见到遇难的人,就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样,一定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
(6)兴建大利
(7)舍财作福
(8)护持正法
法就是标准。出世就是觉悟超越。
(9)敬重尊长
和气格天:和平,心平气和就能感动天地鬼神。我们动一个念头,做一桩事,不要认为别人不知道。
(10)爱惜物命
能够真正去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
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具备。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概念上。
无界书友会第41期赵老师解读《了凡四训》活动现场!
![[转载]无界书友会第41期赵老师解读《了凡四训》活动现 [转载]无界书友会第41期赵老师解读《了凡四训》活动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无界书友会第41期赵老师解读《了凡四训》活动现 [转载]无界书友会第41期赵老师解读《了凡四训》活动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