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庙会
(2011-02-13 20:32:19)
标签:
太原庙会春节三晋大地欢庆赵明生文化爆竹声杂谈 |
分类: 小札 |
走进庙会
庙,本为祭祀神鬼,拜佛参道的地方。庙会,据考究,它起源于古老的社祭,其历史可上溯到周代。据载,周王为群姓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社神是土地神,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周礼·春官》)可见,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由此,过去的人们借助庙会这一形式,或祈求上天护佑,或祝祷心中所求,或寻欢祝贺所得,或借此来抒发或交流他们内心的各类情感。久之,村里乡下,街头道里,凡有庙的地方便成了人们欢庆聚会的重要场所。庙会,经几千年的流传与发展,到如今,已成为好多民族一种必不可少的大众聚集活动方式。
在我国,凡是政府或民间的重大节庆之日,赶庙会,则成为群体生活的一种重要传统习俗。没有它,我们的心里总感觉空空的,无所寄托。特别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高度的今天,庙会,自然地便被人们赋予了更加丰富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而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漫长历史的陶冶,庙会由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进步,变愚昧为文明,从浅显到深刻,集宗教、商业、政治、文化、思想,民俗、风情、情感、意志,欢庆、礼拜、趣味、追求、合作、希冀于一体,成为汉民族一大特别的人文景观,重要的物质和文化精神活动。其作用,既有简单的欢庆取乐,也有更深刻的内容,简言之,是为生活之欢庆,情感之抒发,经济之交流,文化之承传,思想之荟萃,精神之寄托,未来之展望。
庙会的形式与内容,因各地的风俗历史不同而各有差异。就北方的山西来说,更因文化与历史的悠久而显现出繁多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令人欣喜若狂,趋之如云,逛之成瘾,乐此不疲。
三晋大地深厚,历史悠久,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让人由然而生自豪。道家之生源,佛家之道场,儒家之风流,杂家之生衍,多民族之聚集,众民俗之淳厚,不同地域风情之差异,一一均可在此看到它清晰的足迹和完整的身影。逛山西各地的庙会,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同时,更对这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能源大省而不由地赞叹。特别是省城太原的庙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转型,文化的大力推进和繁荣,更显出一种大气、新奇与别样。
从最原始的宗教行像礼佛,坛醮斋戎,水陆道场,到展现古代社会的圣诞庆典,皇帝出巡,臣民欢庆,祭奠祖先,民间喜庆,再到各类舞蹈戏剧,风情小曲,流行曲艺,传统工法,特别技能,特色小吃,地方风俗,以至于新潮的服装展示,现代艺术的演出,大型的商业交流,各类思想荟萃等等,不一而足。清徐背棍、五台佛乐、平遥皮影、绛县锣鼓、太原连花烙、定襄八音会、各方的诸般杂耍、民间演唱、传统社火、时尚风情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雅俗共存,老少皆宜,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能暇接。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进一步扩大,这几年春节期间由政府、企业与与民间共同组织的各类大型庙会上,东北的冰雕、广州的美食、四川的变脸、上海的服饰、新疆的玉石等也纷纷来到这块古老的黄土大地,在此找到了位置,扎下了根,长成了参天巨树。它们与当地的民俗一起,交汇出一种更加丰富美好且浓郁多味的三晋庙会文化。使得太原以至山西这些年的庙会,一年比一年规模大、品位高、形式全、时间长、内涵丰厚、互动参与性强,欢庆场面热烈,为百姓的生活,节日的喜庆,三千多万三晋儿女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龙长吟,虎威风,兔吉祥……十二天干与地支,年年出新,六十花甲,周而复始,会会有趣。古老的国度,绵延的文明,勤劳的人民,超凡的智慧,幸福的生活,对明天无尽的期盼,这一切,全可在公园、街头、广场、庙宇、高坡、谷地看到它们灿烂的身影,进而感受到一种无比喜悦而欢乐的节日的幸福。
走进庙会,你就走进了一个偌大的物质与精神的天地,你就穿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生命的本质与永久的延续。
庙会,由拜神祭鬼而到文化与生命的交汇,由聚众集会而到精神的纵情欢歌,越来越显示出它那非凡而永久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