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人合一理论简解(一)

(2010-10-06 19:09:26)
标签:

哲学

天地

天人合一

天与地

宇宙中心

赵明生

文化

分类: 小札

天人合一理论简解(一)

                         天人合一理论简解

 

 

天在上,为阴,为虚,为清,为静,为灵,为永恒,由种种灵性类物组成,看不到,却能感觉到。

地在下,为阳,为实,为混,为动,为体,为暂时。由各种实物性类组成,看得见,摸得着。

人在中间,为阴阳,可升天,也可达地,是虚是实,有善有恶,为灵体与实体的组合,为永恒中的短暂,短暂中的永恒。体能看得见,摸得着;灵却看不到,可能感觉到。

天地相合,高下交统,清浊合一,共同组成宇宙。宇宙诞生人,人是宇宙之子,它有宇宙的全部信息与能量,是宇宙的浓缩、副本,是宇宙精灵的复杂相合,也是天地实体的变相体现,和宇宙息息相关。

 

 

天地人三性是同一的。具有同位性,同源性,同质性,同量性,同成性,同性性,同神性,同美性。

 

 

天地相互合为宇宙,两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人由宇宙诞生,也包含了宇宙之精灵,演化出宇宙的本义,故天地人同喜同悲,同兴同衰,生灭相关。宇宙不灭,生命就不会灭。它以其他的生命体的形式存在。

 

 

宇宙具体为自然,自然分四季,人对应有四体。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天有昼夜之分,人有男女之别。自然有水木金火土,人有液、骨、精、气、肉。自然有风、雪、云、雾、雨、草木、河流、山川等;人有呼吸、寒、气、韵、毛发、血液、骨骼等。自然有寒冷暖凉炎,人有喜怒悲欢忧。自然依大道而运行,人按人伦来生衍。

 

 

宇宙有中心,但中心在不断移动,很少在固定的某个地方;人有灵魂,可灵魂也不一定就在生命体的中心点。宇宙随中心的移动而变化,人按照灵魂的支配而行为。自然是依其本来的特性,顺其它的规律来动作的;人也是按照其的本性,顺其本身的规律来发展的。宇宙的运行规律,其实就是人的运行规律。二者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人命关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天地万物运行到一定地步的产物,它的一生一灭、一上一下,一男一女,一大一小,一喜一怒,均与天地的影响支配有关。也许是天地某处的一个缩影,也许是天地一事的某个应兆,也许是天地某次出行的使者。天地需敬畏,人亦要尊重;天地无大小,人也无大小;天地不分高底,人无贵贱之别。无天不成,没地不能,男和女缺一也不可。

 天人合一理论简解(一)

 

 

 

 

天与地的相互交流沟通是紧密的,无声的,时时的,不会中断的。人与人的交流也一样,真正的沟通也是不用语言的,没有一时一时刻中止的。天地最大的秘密就是生命最大的秘密。天地靠土火水孕育了生命,生命中的体精液包含有天地。

 

 

天地的大美是自然,生命的真美是本来。天地不会伪装,人虚假了会愧疚。天地时时很纯真,人外外有良心。天地有现非的时分,但非之后便是是;人有作恶的时候,恶之后便是善。天地靠雨雪润泽万物,人凭血气支撑生命。天地在昼夜交替中支配运作万物,人在日作夜息中更替成长生命。

 

 

天有病,地有悲,人则痛。天有病有信息,地遇悲有预兆,人痛时有感应。人痛要呼号,天可以知晓,地也完全明了。天地即将运行的信号,人也感应得到。天地人三者的交流与沟通不需要语言和文字。语文是人与人交往时的工具,符号是天地交流的旗语。天地间的往来靠风雪雷电等,与人的交流凭借的是数字与文字。而这一切圴因为灵。灵运行到一定地步可以衍化出语和文,语和文达到某种程度可以通达天与地。语文和数理包含着宇宙与人类的大道理。

 

 

天道多变,地势复杂,人事难测。天体无限,地理无穷,人性无尽。天地包容了宇宙的全部,人性也展示了生命的一切。天地组成繁复,法是天网,恢恢不露,总统一切;人事复杂,人世定法规,条条款款,总理各方。天地之理有人性,人性顺应天地。天的尽头是地,地的极致是天,人的极点是神,神里深含着天、地和人的各类秘密。心与神相关,心动神知,天变地知,地变人知。神是关联三者的最便捷的通道与方式。

 

 

万物皆有神。神可实可虚,是真是假,能上能下,包容有体、灵、魂与精。神维系着上下三界万物的往来。神是宇宙生命最主要的核心与共同特性,也是天人合一中的那个道不明、说不透、解不开、摸不着的“一”。“一”中有万,“一”就是万,万万归“一”,万法归“一”。“一”为宇宙中心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却神秘异常,看不见,摸不着,往来于三者之间,相互支配影响着成员的发展和变化。天人合一,其实是合于神。神,不分彼此,没有高底贵贱,时时纯明,处处圣洁,无所不能,无所不有,永久不灭

(未完待续)

 天人合一理论简解(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