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然,难见南山

(2010-03-24 23:17:16)
标签:

悠然见南山

心魂

官场

陶渊明

赵明生

文化

分类: 随笔

然,难见南山

 

沙尘暴来了,而且是连续几天,漫漫黄尘中,往日美好的城市不显繁华,春天的阳光不见明媚,江南与塞北都是一样灰淡的景致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了,从前山清水秀的人间天堂,一连七八个月没见着一点雨水,连高飞的鸟鸣都叫得沙哑了。特大的暴雪来了,寒冷覆盖了每一座高山与每一条巨河,整个世界全让冰与雪给占居了。这时候,又有一个更为恐怖的传说在四下里流行,说20121222日,人类的这一次文明将彻底毁灭,23日的黎明将不再从东方升起。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于世,一切都将完结,一切重新开始,一切的一切都要在旧与新的更迭中消失或诞生。这是大道所驱,也是自然所使。

交替是艰难的,正如新生一样的痛苦。草木均在暗自萌动,可每一寸嫩芽却都遇到了艰难的阻力与压廹,明天究竟如何,谁也无法预料。付出与得到的算式如何成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算过程。无尽的思索与胆怯中,百般的苦恼便自然丛生。

人是渺小的,微如天宇中一丝若无若有的游云,小如千里戈壁滩里的一粒石砾。但是,人不同于任风吹拂的游云,也不是那没有呼吸与心律的沙石,它要思考,要成长,在挣扎,更有那思绵无际可与遥远长天相比的向往与梦幻。

望着窗外蒙蒙的天空,手里摆弄着一株快要盛开的吊兰,猛然间,我想起那句让我们吟诵了无数遍的诗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陶老先生,可有你的,一个“悠然”,屏蔽了多少忧伤与苦痛,隔断多少烦恼怨恨,而让一颗如常的心灵,能够稳稳地度过那失度的四季,在混乱不堪的时序交替中,不受人间那污泥浊水一丁点的污扰,始终像刚升起的朝阳,艳艳如新,然后一步步走过由风雨雷电控制的禁区而光洁无瑕,不染一丝杂尘。

忽然想起好多与“然”有关的字来。“突然”、“忽然”、“猛然”、“顿然”、“飘然”、 “竟然”、“果然”、“依然”……再静心一悟,只有这个“悠然”让我心魂砰动,思维翩翩向四下里任意尽兴地飘游,而不想回到这繁乱的灰蒙的眼前来。如此,再细数古今中外无数的圣贤高人,也只有那个只当了七品小官的陶潜,能让我感叹不已,佩服万分。

“突然”太过分了,让人猝不及防,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李清照就只有凄凄惨惨戚戚了。“忽然”时间太短,心里还没有准备好,大厦就哗拉拉地倒了下来,红楼一梦便告结束。“猛然”也太无情了,刚才来是出将入相的三闾大夫,转眼就与鱼樵为伴了,不呼天抢地,自然是不可能的。还有那“顿然”,祸从天降,朝登天子堂,暮为阶下囚的人生,任是天下第一洒脱豁达的苏大人,也难熬过那段伶娉萦苦辛的岁月。还有那个飘然太白先生,纵然是大笑出皇门,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实则也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借婚姻换仕途,用金钱取名利的一政治奴仆,官场太监。“依然”是有岁月如梭,江山依旧之感,可是,物是人非,今非昨比,马嵬坡一惊,难再有共看七夕笑牵牛之美艳了。

只有这个“悠然”, 闲散任意,悠闲恬淡,轻轻慢慢,遥远久长,优哉游哉,从容不迫,不惊不澜,不快不慌,随意任性,自然如水,平常似月……纵然风大浪急,旋涡湍流,山高沟深,草木遮蔽,狼虫虎豹出入,妻儿哭喊,日子揪心,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没什么过不去的,日月不过你升我降,事事均按顺序而行,随形态变化,或直或弯,或停或动,或高或低,天就还是原来的那片蓝,地也还是当初的那块远,一切均会平安无事,美满如愿的,故曰“悠然”。

但这只是文字上面的悠然,此悠然谁也会的,一念起来琅琅上口,一说出来超然物外,好似出凡入化的真人一个。实则,生活中真正的“悠然”,纵观古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真正的高人林士也只有这位几出几进官场,却终是对那片纯净的田园心仪不舍的五柳先生可以做得到的。这个做到,又与竹林七贤不一,也和泛舟赤壁之下,与鱼虾相伴,举酒嘱客,享尽山涧明月的苏大人不同。他是真正的放得下名利权贵,厌恶了官场污浊,看透了人间红尘,找到了精神最纯、最美的那块栖息地而自愿做出的人生选择。这一选择是无悔的,也是艰难的,更是永恒的,超俗的。

而且,要知道,这一选择,是在他最需要财与物,名和利又如日中天的时候做出的,而非被君王贬黜,有同僚逼廹,或上司倾轧。

他本是东晋开国元勋、长沙郡公的嫡孙,太守的儿子,名士的外孙,他的个性、修养、品节有外祖父的遗风,血管里又流淌着祖上的威威武气。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因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使得这位大才子同时具有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双重的志向或说梦想,再加十三年的仕宦生活,亲朋家人的不断提携,政治前程理应是光明的。然而,种种如磐的现实,让当初那种“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在这痛苦异常的日子里,他的眼在流泪,神在游离,心在选择。最后,他分看到了远方,不,是身边的那座青青南山,近在咫尺的那丛艳艳菊花,眼前一片光灿灿的天地,于是,他便毅然走了过去,并且把它当作了自己最神往、最美好的一处家园而去不断耕耘,精心守护。

虽然,几百年过去了,魏晋由众多的名士书写的历史把他忽略了,当时灿然的文学星空没有显示出他应有的大名;虽然,他收获了一篇篇清纯如新,朴素无华的美妙诗文;虽然,南山坡下的那几间矮矮的草房不能挡风避水,种田的工具简陋,下肚的酒需赊,妻子病了无药医治,儿子死了无法安葬。“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但是,他依旧是快乐的,逍遥的,满足的。穷有穷的活法,苦有苦的办法,他没有生气,没有不平,没有一丝的悔怨,更不去羡慕王导、颜延之那样的高官,也从未去效仿过刘伶与阮籍故意炒作的放纵表演。他就是他,一介只会写白话如水的诗篇,说农家平常的话语,做百姓应该做的事务的农人。和那个姓翟的妻子,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终于修筑起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一处属于自己的世内桃花源。江州刺史檀道济看到他又病又饿,起不了床,便苦苦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却琅然回答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真的“志不及”吗?非也。一个处于那么一个重名崇利的时代,一个具有着无比优越条件的贵族后代,一个正值不惑之年的大才子,二千多年前一位普通的封建官员,能做到不为权势名利变节,对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饿死不移,这是一种何等的气节与人格?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可比吗?爱国忠君的屈原能比吗?这种圣洁的情境,高远的志趣,坚定的品格,甘愿淡泊,不想趋势附炎,助纣为虐的执着追求,也只有他能拥有且保持得住,相比之下,即使潇洒淡定的苏东坡也有些低绌的。可以说,在人生这片无垠的高原上,是陶渊明,第一次为我们塑起了一座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道德高峰,在这座高峰的巨岩上,他用自己一生的贫困与酸楚,镂刻下了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宁愿自由,不愿折腰。在它的下面,生长着一丛丛优雅的菊花,吐放出阵阵清远的幽香;而在山的另一侧,则站立着沉郁顿挫的杜子美。这位枯瘦可怜的老夫子,用他那满腔的心血与绝世的才华,为千古的历史塑立起了个一座爱国忧民,忠君守儒的丰碑。站在这座石碑下面,我感受到了几声深重、无奈又常常绝望的感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许,这便是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通往自己理想家园中唯一的两条途径了吧。要么明哲保身,放弃一切,裸身而退;要么归附朝廷,忠心报国,求一份稻粱,得一时名利。对漫长而黑暗的封建社会而言,我到觉得,前者的选择更让人敬佩万分。因为,它是绝对纯洁无欲的,是生命最高的境界,可以安放崇高的精神到永恒,它的里面,没有主人任何一点升官发财之邪念,有的只是一颗美好如水,自然似土的魂魄。

一件破旧的衣衫下面,包裹着一颗绝对不平常的心灵,在这颗瑕纯如玉的心灵光照下,他把原本很高的自己放得低如草芥,平如泥土,而心魂的深处却时时遥望着天际那颗最高远、最深幽的星辰,怀抱着一腔比江河还要澎湃的热血。这样的生命,天地又能用什么方式使其胆怯,让其屈服呢?

陶渊明,一个早就被我们熟知了的名字,当年的他,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一个有家庭要养,有儿女子要管,有田地需耕种的男人。和那些出世脱凡的神人更是不可比的,老子逍遥走函谷,释加寻苦求解脱,一个化仙,一个成佛,而他却什么也没有成,只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吃喝拉撒,做官为人,养家糊口的一介草民。但是,与他之前之后的千万亿人相比,这个人非常大,大得天下再无第二个可以与之比肩。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刻,他把生命也一起看淡放弃了。面对死亡,他不怕不惧,不鼓盆而歌,也不放声大悲,而是自然地悄悄走开,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姿态和这个世界告别,就如同轻风与白云的离别一样,自然、宁静、和谐。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生于天地,死归自然,大道如水,来去无声,淡泊寡欲,平静如常,却是非分明,黑白不混,如这般真实、纯粹与完整的生命,他还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吗?不,他也成为了那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天地自然了。盛开着黄黄菊花的南山远际,便是他微微的悠然笑容,那么得飘逸,那么得闲适。

跨越历史的田野,回到现实的高地,把从千年之后文化荒芜的原野走来的那些所谓的伟人俊杰一个个观来再察去,我的心无一丝的震颤。事无巨细的追求,情与性无尽的欲望,名和利的深度诱惑,像一层层黄沙迷漫了我们的双眼,压抑住了心律的跳动,于是,或高或低的生命便一个个举起了那双长长的手臂,向车子投降,对票子折腰,为了一级小小的官职而屈膝变志,稍有不如意,便长吁短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如此的人生,一天一月一年地过着,春花冬雪再美,又有何意义?不说无能少才的我们当不了七品县令,即使当了,又该如何去把心中的向往寄托?而没有梦幻的生命是空寂异常的;有了梦幻却不会依托,是无奈的;依托了又不能持守,左右飘游,那更是苦痛不堪,悔怨相加呀。

一回并不重要的考试,一段渐逝渐远的情爱,一月千把块钱的补助,就把一颗成年的心搅得如江似海的,不能放下,不能解脱,还如何去俯瞰人世百态,包容山川天地?这几天不知是受天气的影响,还是受人事的干扰,总之,心里很是不快。常常在夜半醒来,空对明月无言独坐。静寂时分,鳞次栉比的楼群后面,巍巍吕粱山脉横亘,就是望不到那悠悠南山。

妻知道我为啥而苦,总来相劝。我也明知道好多事应该顺应自然,随它而去,塞翁失马,自然会柳岸花明的,可是,就是不能,就是放不下,起站坐卧就是心有戚戚也,真的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小人。想想自己,已是知天命的人了,却无当年陶老先生那千分之一的不惑、随性与淡泊,真是万分的汗颜呀。

成佛最难,成一个神仙也难,做一个真实如常的人咋也这么难呢?现代的人,能告诉我其中的奥秘吗?

 

 

 

 

 

2010-3-24

 

 

博主的有关文章:

 

刘胡兰的故事

 party与两会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在路上------观电影《孔子》后感

赵明生的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五指哲学

有关爱的一些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