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标签:
儒学孔子帝制传统文化文学赵明生摄影太原万象书城 |
分类: 摄影作品 |
论语沙龙上有关言论的对答(破折号后为本人所言)
孔子的复古不是死板地恢复周朝的礼仪,而是经过自己变革后的礼仪。-------可惜这一点上,主讲人没有举出具体的例证。
孔子与老子的不同主要是出身不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层次与道德水准及看问题的高度不在一个层面上,相对老子而言,孔子更较为低下一点。
儒学没有成为宗教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谈破生与死-------没有谈破生与死的原因,在于孔子对生与死还是没有真正地认识清楚。故儒学终成不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宗教。
不要把一种思想强加到另一种思想之上,思想是平等的,我们现在应该重点加强民主、平等科学等思想教育的-------可惜的是经济基础不平等,思想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平等的,而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哪几种思想是绝对平等的。民主、自由等思想与儒学并不相悖的,二者可以同时进行的呀。
士与文人不一样的,前者怀有天下兴亡之责任,而后者则消遣、自在------“士”在过去是指有一技之长的人,后来指文学者,而文人是指以文字为主的人,两者无本质区别的。对二者的分别从有无社会责任入手,感觉太偏了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儒学一方面造就帝王之业,一方面修养国人心灵,它到底是好是坏-------就像刀一样,既可杀人也可救人,你说是好是坏?看问题不要如此地对立,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争,真是不值。
再谈一自己的观点,即使当下国家再重视儒学,仅凭一个儒学也不可能使现在的中国走向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因为任何一种思想与理论,不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进步,均会让社会抛弃的。再说,儒学也非尽善尽美。儒学之说,仅是做人行事最基本的一些规则与标准,距离那真理之大道,还差好远。
但主讲人对“学而时习之“学”的解释很好,认为“学”本为“觉悟”之意。但他对“学”字的造形却没有解透。
最后,由来宾出题“方向”,主讲人当场作诗七绝一首,是为
太息风云变沧桑,故国荒草已茫茫。
凭君除却荒草去,路径分明通四方。
我看后点评曰:两个“荒草”是否重复?主讲人回曰:这里是可以的。我无语而退。回家再看,即使在一首七律中出现两个“荒草”不嫌多,那第三句“除却”与“凭”、“去”是否还有罗唆之嫌?有关音律,还没空去推敲,但不管如何,卫老师的功低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