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2010-03-13 20:56:01)
标签:

儒学

孔子

帝制

传统

文化

文学

赵明生摄影

太原

万象书城

分类: 摄影作品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主讲人,卫方正老师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今天的主持人不认识,也不知如何介绍了。那就看吧,以上文雅者是也。

 

论语沙龙上有关言论的对答(破折号后为本人所言)

 

       今天的万象沙龙是由一位青年的学者,名叫卫方正的先生主讲《论语》有关内容,参加的人不少,所有的座位都坐得满满的,省社科院资深学者、省市新闻记者、读书会成员、年青诗人、大学生等纷纷到来,场面也还算可观。场上各位观点相左,争锋比较激励,有关内容因有高手作记,本人就不再重复了,只对有争议的观点作简要点评。此次报导将用这种方式进行,特告知。

   

 另外,有关美女帅哥的图片,请相互转告,取走,一星期后将从这里删掉,因点空间太大,影响电脑运行,对不起了。

 

    《论语》在过去是每家必备之读物,而现在根本没有在社会上流行开来。--------相对而言,这几年有关《论语》国学还是比过去要兴旺许多的。说不流行,也不客观。说到每家必备,对于一个一般的家庭而言,《论语》一书也应该有的。死死和二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对比,也有点死板。

孔子的复古不是死板地恢复周朝的礼仪,而是经过自己变革后的礼仪。-------可惜这一点上,主讲人没有举出具体的例证。

孔子与老子的不同主要是出身不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层次与道德水准及看问题的高度不在一个层面上,相对老子而言,孔子更较为低下一点。

儒学没有成为宗教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谈破生与死-------没有谈破生与死的原因,在于孔子对生与死还是没有真正地认识清楚。故儒学终成不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宗教。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我是忠诚的反对孔子之学者,因为它把中国搞坏了------孔子本无此恶意,是一心想统治社会的封建当权者借用孔子之学把社会搞坏了。就像杀人犯用的刀,它本无罪的。

不要把一种思想强加到另一种思想之上,思想是平等的,我们现在应该重点加强民主、平等科学等思想教育的-------可惜的是经济基础不平等,思想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平等的,而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哪几种思想是绝对平等的。民主、自由等思想与儒学并不相悖的,二者可以同时进行的呀。

士与文人不一样的,前者怀有天下兴亡之责任,而后者则消遣、自在------“士”在过去是指有一技之长的人,后来指文学者,而文人是指以文字为主的人,两者无本质区别的。对二者的分别从有无社会责任入手,感觉太偏了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儒学一方面造就帝王之业,一方面修养国人心灵,它到底是好是坏-------就像刀一样,既可杀人也可救人,你说是好是坏?看问题不要如此地对立,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争,真是不值。

   儒学是不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有很多,绝不是一件事,一个人,一种思想可为,故,把一个社会历史的重大现象归于一个思想,一个儒学,一个几千年前的老人,是不是有点简单呀?研究一个社会的发展变革,仅抓住一种思潮,不放眼全局,能行吗?能不片面吗?长期以来,我们就陷入了这种狭隘的一分为二的片面思维泥潭而不能自拔。今天,对待儒学也同样。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还有一个问题没人提出,就是儒学与论语并不是对等的,儒学包含的内容要比《论语》里的思想更丰富。而且先秦儒学与宋朱熹修改后的儒学是不一样的。主讲人事先也没这个给交待一下。

再谈一自己的观点,即使当下国家再重视儒学,仅凭一个儒学也不可能使现在的中国走向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因为任何一种思想与理论,不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进步,均会让社会抛弃的。再说,儒学也非尽善尽美。儒学之说,仅是做人行事最基本的一些规则与标准,距离那真理之大道,还差好远。

但主讲人对“学而时习之“学”的解释很好,认为“学”本为“觉悟”之意。但他对“学”字的造形却没有解透。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最后,由来宾出题“方向”,主讲人当场作诗七绝一首,是为

 

太息风云变沧桑,故国荒草已茫茫。

凭君除却荒草去,路径分明通四方。

我看后点评曰:两个“荒草”是否重复?主讲人回曰:这里是可以的。我无语而退。回家再看,即使在一首七律中出现两个“荒草”不嫌多,那第三句“除却”与“凭”、“去”是否还有罗唆之嫌?有关音律,还没空去推敲,但不管如何,卫老师的功低是有的。

 

万象书城沙龙讲座----凡俗世界与圣贤精神  
                   以上所评,仅凭记忆而为,如有差错,请谅则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