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感言

(2010-02-03 19:33:20)
标签:

获奖作品

腾迅网

感言

民众

卢武铉

韩国

赵明生

杂文

摄影作品

文化

分类: 杂文

                     获奖感言

 

先申明,这并非本人获什么大奖所说的话,而是看了腾迅网上报导的201022韩国第46届新闻摄影展获奖作品的一些感受。

腾迅网所编发的这组摄影获奖作品一共八幅内容涉及一般新闻,特写,运动,人像,自然,时事,故事,生活故事等部分。作品不多,我按顺序简要把有关内容介绍一下。

第一幅是时事类,获奖作品名为《抗议》,是一位身穿奇异服装的老者,跳在了一个会议室的桌子上,里边的几个参会者,个个露出了惊奇的神情,整幅图片,除了准确的抓拍与画面的逼真外,基本没啥更高的技艺。第二幅是时事类,获奖的作品名叫《卢武铉葬礼上的冲突》,是一位男子在卢武铉葬礼上,欲言什么而被另外两名男子,强行用手把他的嘴给堵上了,身后是大大的前韩国总统卢武铉的遗像。第三幅是新闻故事类,获奖作品名叫《无法回家的麋鹿》,是一组有关城市里麋鹿生活的照片,其中主图是一只小小的麋鹿,走在一道草丛前,后面是一个灯火明灿的现代化城市。第四幅是新闻特写类,获奖作品为《城市建设》,以整个城市的偌大的轮廊为低图背景,城市的半空有三个明亮的光环。第五幅是体育类获奖作品,没有名字,是一个足球运动员奋力跳起来,头顶住了飞来的足球,脚踩到了对方一个队员的肩上。第六幅名叫《希望》,是肖像类获奖作品,内容是一个黑人男孩子,面对由而天降的大雨,在急密的雨中,露出了由衷的笑脸。第七幅也是无名,属自然类,是一只离地面不高的飞鸟,爪子下抓着一只已不会挣扎的老鼠。最后一幅是特写类,作品的名字叫《雨滴中的向日葵》,是由无数雨滴组成的雨幕里,每一滴水珠都映出一株向日葵。

虽是节选,但也可管中窥豹,看出大赛组织者的一些审美趋向及准定标准的,由此再往大扩,是可以得知韩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的。

这便是摄影的本质,用最直接的方式,鲜明的图像,真实的手法反映社会与民众的情趣和生活,表现一个时代的本来,从中让人享受到一种美感,或引起某一方面的思考。

认真看完这一组获奖图片,我最大的感受是韩国人的生命意识是崇高圣洁的,韩国人的现代意识是正确而丰富的,他们面对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把作为一介生命内在的本质的追求丢弃掉,而是自由、向上、不屈又有友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公开竞争,与政府有度地对抗。在这样的一个和谐与自由的环境下生存,真的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呀。

韩国的摄影师(或说评委们)们没有过多地关注摄影作品中难以抛开的艺术性、审美性,抽象性,或什么现代性,而是把镜头直接对准了一些细微之处,精彩之点,把事物最真实的那一面展现给大众,从而让公众在逼真的画面中得到一种震憾,一种由摄影的本体带给他人的一种透过正常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由外到内,由感官到体验,再到理性、灵魂、精神的凝目、反思与选择。我认这它正好达到了摄影的一个本质特征的核心处:用最直接的图画反映生活的真相,表现生命的灵魂,引起社会的关注,从中并得到一种艺术的美的视觉的享受。如《抗议》,选材特别的真实,开会的地方,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表情,表现了韩国人对民主自己的最大胆而真实的追求。这样的作品,在我国首先你是根本不会拍到的,因为它绝对不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了,有权亲临现场的某新华社记者拍到了,也是发不出来的,否则,你会受到纪律处分的,更不说获奖了。

第一幅《冲突》,也很是真实地表现出了韩国各类民众对待一位自杀的前总统的不同情感与态度。什么是感情?什么是民众对总统最纯真或愤怒的态度?图片上那种想言却被硬生生憋回去,无比愤怒的表情可说是最好的注解了。还有那幅体现了对天下苍生、所谓的弱势群体无限同情的《希望》,更是典型而细腻,真切而形象。首先作者选中了一位黑人,一位孩子,一场突至的大雨,一张因笑而张到极致的嘴巴,让人看后,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震动,进而联想到与雨有关的非洲广大黑人艰难、恶劣的生存环境,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善良民情之心便油然而生。还有那幅《雨滴中的向日葵》,角度更为奇绝,表现的内涵也更是深远,所有的向日葵都不是正面出现在画面里,而是都倒映在每一滴水珠里,朦胧而清晰,仿佛向世人寓示着一个道理:向日葵如果想生长得旺盛,必然得到充足的雨露滋润,否则,那美丽的笑容是很难绽放的,更难以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的。

至于那幅表现体育内容的照片,两个头脚相连的运动员及最高处的足球,组成高低一条直线,再加双方运动员那紧张而真实的表情,便把足球的拼搏、无畏、进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己从事摄影的时间并不长,却对此门艺术却情有独钟,不爱那些花里胡哨、朦胧现代的东西,专爱找这画面最为真实而内涵丰富的照片研究。也许是年龄大的缘故吧,过于现代派艺术化的东西能联想却不原多费那番脑子,特别是对后期加工过甚的照片,更是不屑一顾。不是认为不好,而是感觉加入了假的东西,已有点脱离摄影的本来意义与目的了。去年,到平遥观看摄影大赛,感觉抽象表现某种感觉的作品太多了,反映现实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而前年平遥摄影节上有关汶川地震的那些片子,和一组表现西藏民众风俗感情的人物照,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没有一点的褪色。

另外,通过一种艺术的发展态势和趋向,通过大众的某种共同追求,我们可以得知一个民族当时的某种精神追求与理想走向。韩国民众喜欢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真实大胆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言论与感情,由是看,韩国政府的气度是比较大的,民主的开放容忍度也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这个民族也是很有希望与发展动力的。而不像我们,政府的倡导好似从来没有与人民背离过,和历史的正确轨道相违过,从上到下,从南到北,好多民众追求的都是一种莺歌燕舞、大统一、大团结的被和谐状态,另类的声音与举止谁又见过?

摄影,是与文学、绘画相近的一门艺术,但它又比绘画更为直接而形象,距离生活更近。任何一种艺术,一旦脱离了生活,那它的生命力也就不会长久的了,这一点,业内人士没个不知道的,却没几个能做好的。

前天与一帮省内的名人聚一起胡侃,发现,个个都是生活的大家子,说起生活中的每一方面,每一处细节,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由此感叹,生活,绝对是艺术的第一要素,关注时事,更是艺术的另一要旨,想坐在家时里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那真的是白日做梦。

能细致地观察生活,把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血全部倾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的创作才可叫艺术,也才是最有价值的艺术。由此再把此理论往更广、更深远处引,则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不为民事、民情着想,不从民生、民愿入手,任何事情都是办不好的,出来的东西不是因错误或虚假而让民众鄙视,就是因空虚、贫乏、浮浅让大众厌弃。我们眼下的好多政策和行为正是如此,故,看外国的片子,既可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也可知道一点别国的风情与政务。一举两得,省事又不上当,好事一桩也。

 

 

210-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