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姓来源及衍化(一)

(2009-12-18 11:50:57)
标签:

历史

赵姓

造父

伯益

赵氏

天水

赵明生

文化

分类: 随笔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有关本家姓氏发展的一文,特整理如下,以示数典不忘其宗也。感谢那位本家博友,为天下赵氏提供了一部如此详细的家族发展史。

 赵姓来源及衍化

 姓氏,是家族的第一标志。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据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对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抽样统计:全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赵......赵姓为第七大姓.人口近六千万人。

""不但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已有数千余年的历史。

如简而言之,赵氏的主要发展脉络如下:

少皋——皋陶——大费——赢——大廉——费昌——仲——仲滑——蜚廉——(恶来)——季胜——孟增——衡父——造父——叔带——赵武灵王————————晋文公(姬重耳)——————————赵匡胤————今

 

() 姓与氏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姓是血缘的标志,氏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氏是姓的进一步分化,但它最初并不代表血缘。例如周天子是""姓,他的子孙从血缘上说都是""姓。但是,枝繁叶茂的姬姓子孙彼此之间也要有所区别,于是分封在吴国的姬姓诸侯就以""为氏;分封在蔡国的姬姓诸侯就以""为氏;分封在布满杨树之地的姬姓诸侯就以""为氏……"吴氏""蔡氏""杨氏"等等也就成了各自这一支小家族的家族称号。

标志着家族血缘系统的""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而一个家族的氏号常常根据封国、官职等事物的名称来命名,因而是可以变动的。

战国末期,姓与氏的区别开始渐渐消失。正如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姓为氏"...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姓氏混同后,任何一个姓氏都可称为"",也可称为""""当然也不例外。

 () 凤的传人与御马者的后裔

 相传""氏的始祖是先秦的造父造父本是远古""姓大家族的后代。至周穆王时,造父因功劳卓著,被赐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及其子孙就以封邑的名称作为自己这一小支家族的标志,称赵氏。

造父以前的家世,据称可以直接追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少皋。少皋是以凤凰为图腾的原始部落首领。《史记-秦本纪》载:少皋有一女儿叫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玄鸟,即凤凰;大业,就是帝舜时的大臣皋陶。把大业说成是凤凰之子,可知赵姓的远祖是以凤凰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大业娶少典氏女儿女华为妻,生下大费,也就是伯益(或名柏翳)。伯益与其父共同辅佐帝舜。帝舜命伯益协助禹治理水患,拯救民众于苦难之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根治水患,民众安居乐业。帝舜赐给大禹一黑色的玉圭,禹说:"伯益亦有功劳"。于是,帝舜对伯益说:"你帮助禹完成了这件功业,我赐给你皂色旌旆之旒,以后你的子孙一定会昌盛的!"并将"姚姓之玉女":配给他为妻。"姚姓之玉女",即舜帝的女儿。舜为瞽叟的长子,本为妫姓,后因入赘于尧帝,而另立锅灶,便将家族的继承权让给了弟弟,改为姓。伯益熟悉鸟兽的特性,曾为帝舜调教驯服鸟和兽,颇为称职,"鸟兽多驯服"。帝舜赐伯益姓姓,并让他担任重要官职。帝舜禅位于禹,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

 帝禹在巡狩途中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病逝,将天下传位于伯益。但帝禹的儿子夺取了帝位,建立了夏朝。

 伯益与玉女的长子,名叫大廉,因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人称鸟俗氏。鸟俗氏大廉的长子名叫费昌。费昌因又对夏桀的残暴统治不满。便携全家东迁到正逐渐强盛的商国,后充当商汤灭夏的开路先锋,大败夏桀于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逸镇)。从商汤开国直到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费昌的后代"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赢姓成为当时的显贵。其后裔有名叫,被太戊帝任为驾车大夫。其玄孙仲滑被派往西戎,守护西垂地区(今甘肃东南部)

 仲滑的儿子蜚廉奔走如飞,有"飞毛腿"之称;蜚廉的儿子恶来力大如牛,是有名的大力士。商王纣重用这父子二人,对内镇压各诸侯的反叛,对外出兵讨伐周边部族。商王纣残暴无道,天怒人怨,周武王乘机联合各地诸侯势力兴兵灭商。牧野一战,商朝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入都城朝歌,商王纣自焚而亡。恶来助纣为虐,被周武王的军队杀死。

 早在周武王灭商前,蜚廉因被商王纣派往北方,幸免于难。商朝灭亡后,蜚廉为表达他对纣王的一片忠心,就在都城北边的霍太山(今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山西霍县东南)设立祭坛祭奠。据说掘土筑坛时,在土中得一石棺,上面刻有铭文:"上天令蜚廉不参与殷商的祸乱,特赐石棺以兴其族。"蜚廉读罢铭文,大彻大悟,就隐居霍太山,并又得一子,名季胜。季胜后来归顺了周朝,他的儿子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代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得幸于周成王,被召为内廷近臣,并赐予皋狼(今山西离石县西北)之地。孟增就在皋狼这个地方起宅定居,后人称他为宅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即是后世赵姓的始祖。

 由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赵姓的远祖是以凤凰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凤凰,是赵姓血缘祖先的图腾。因此,赵姓,便可以称是凤的传人。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造父为伯益十三世孙,显然有误。伯益为舜、禹时人,从伯益到造父,经历了夏、商和西周王朝前期,共计一千二百余年,不可能只传十三世。

 造父善驯马驾车,为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很受穆王的重用。周穆王姬满平时就爱坐马车远游,他让造父驾.匹千里马,又带上卫士和金银珠宝去见西王母。他从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出发,北上内蒙,再向西穿过新疆的名山大川,到了西王母国。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款待远方的客人,她和穆王两人饮酒唱和,尽欢而散。琼浆玉液,珍食美器,异歌仙曲......神仙之地的一切都令周穆王倍感新鲜、羡慕,使他忘掉了尘世的一切,在此尽情地享乐,流连忘返。离开西王母国后,又继续向西,一直到了中亚西亚的吉尔吉斯草原。两年中行程三万多里,靠的全是造父的马车。在徐州一带称霸的徐偃王,得知穆王久不归朝、朝政衰坏的消息,便联合几个诸侯国造反,起兵进攻周朝。周穆王忧心如焚,火速回朝平叛。又是造父施展他高超的驾车本领,八骏拉着马车日夜兼程,使穆王及时返回镐京。周穆王征调诸侯国的军队,又联合南方楚国的军队,大败徐偃王,并灭掉徐国,不但平息了叛乱,而且将周朝势力推进至淮、泗地区。正是由于在这场平叛战斗中造父功劳卓著,穆王才赐给他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作为封邑。造父的子孙就自豪地以封邑为氏,成为""姓大家族中的一个以""为氏号的忻分支。这也就是后世赵姓的最初源头之一。

赵姓的始祖造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一位驾御千里马的高手。值得一提的是,造父的后裔也继承了其御马技术,如叔带曾于马上救出周宣王,受到恩宠,荣及一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威震四方......

 

(本人也赞同这一说法,从“赵”字的构成来看,也是由一个“车”字与一个“肖”组合而成的,表明祖上应该是一个驾车术高明的人。而新政府建立后,所谓的文字专家,把那个表示好的意思的“肖”,改为表示错误的“叉”,实是不懂历史,愚蠢至极。)

 

   (接下篇)

 

(狗屁新浪,这么一篇文章,还得我发五次,真他奶奶的嫁给三辈子的光棍汉了。而且还颠倒了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