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的收获

(2008-10-29 17:23:16)
标签:

槐树

秋天

杂谈

分类: 随笔

秋天的收获

 

今天是星期天,原准备去登天龙山的,因朋友有事而作罢。因而昨晚一夜,心里空空的不能安睡。早上一睁眼,窗外的阳光明媚是雪,映得屋子里一片的净白。于是便起身,脸没洗,头没梳,背起相机包就到了公园。岁月似线,秋光如梭,任何一颗鲜动的心灵,都能织出灿烂的锦绣的。错过了这一刻,生命就会有无限的抱屈,更何况是北国清爽的大好时季。

对秋天的喜爱不知从可而起,特别是近几年,每到绿叶开始泛黄时,就总想让它长些,再长些。但是,往往天不能遂人愿。今年也许可以强差人意了吧。

前几天去了北京一趟,百忙之中专程登上了香山,观赏那闻名于世的香山红叶,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因时间尚早,虽然天蓝如姬,云淡山高,空气清爽,清风拂面,却没有看到什么大片大片的如火似炎的红叶,更没有看到什么劳动者在那里辛勤劳作的身影或笑脸,身前身后行走的只是慕名而来的众多的游人。同行的一位老师大呼上当,说,风景一般,非常普通。于是就是杨朔骗人,再便是文人大都不是什么东东之类。自己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也非常的沮丧。真的,不就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山嘛,说高度只有一千多米,要险没险,看秀不秀,只满山的灌木杂树,绿色之中还是绿色。偶尔那么一两株树的叶子泛出了红晕,却那么得稀淡小气,与太原的山色相比,根本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北京的什么,一到了文人的笔下就全都变味了。”于是,再次把期望锁定在鸟巢与水立方。

按理说,今年的秋天来北方报道的时间还算是很早的,前几天还是炎热熬人的酷暑,只两场小雨的干扰,就变了心态,不由地起了凉风,来了冷脸。一出门,不自觉地添加了衣服。而衣服一加,心情也就接着沉重起来。文人千古的忧伤之情,不知为什么,也悄悄浸透到了自己的心里肌外。要想不悲,这秋必须展露出来的是一种特别清美秀丽的面容的呀。

再按理说,省城的这个最大的公园就在自己的家门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迎泽公园就是自家的后花园,一抬腿,一出门,无事时,不进去也难。可是又有多少时了,自己却没有迈进它一步。那几天去照菊花,也仅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其他地方看都不想看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太原,有啥子好看的呢?

昨天读了冯骥才的一篇文章,他说,他最喜欢画的就是树,因为天下的树没有一棵是笔直不弯的,无论是主干,还是旁枝都那么变化有致,长短不一,疏密相间,让人遐想无限,枝枝都可尽情表达或反映主人的内心世界。想想也确是。画家的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常常会胜过作家的。带着一种虔诚敬畏的心情,我匆匆来到了公园的一角,专找那弯曲不俗的树来看。

一进大门,公园的正面正在修建什么晋商会馆,围着一大圈蓝色的墙,与周围的环境很是不谐调。在南面的牡丹园四周,则有好多粗大笔直的杨柳,在太阳的照射下,依旧绿色葱茏,姿态依人。虽有一叶子落下,整体潇洒的气质还是没有多少减弱的。照了几张,没有什么感觉。于是再信步向西走去。

突然,我发现前方一株特别高大的树木,那盛大的树冠明显多出其他树木许多,硕大的叶子有的泛出了黄色,有的则成了淡红,红黄相间之更多的是墨绿一色。特别是那些高大繁茂的树枝,从远处望去,一片的淡黄与浓绿,在清远的天空下,裁剪得像一幅画,一幅既靠近城市,又身处空旷原野的风景画。不密又不疏的枝桠,在秋天清晨阳光的照映下,很是精神而有致,壮健却不很俗气。我忙跑过去,从各个角度拍了起来。

拍照还是去那边的,那边的好多槐树比这核桃树好看多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很是清晰。

就是湖水南面,那一大片树的地方,各种各样的树很漂亮的。”在我疑惑目光的追问下,一位正在锻炼身体的老人用手给我指着一个方向。

道了谢,我直着朝湖水边快步走去。

按理说,自己对秋色并不陌生的,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了,特别是到了繁忙的秋收季节,更是与家人披星戴月,出入田野沟壑。那繁重的农活,苦涩的汗水,无休止的劳动早把少年心目中所滋生的一点儿美感给磨灭了。所以,多少年了也对身边的树木没有什么感觉,更就不上欣赏。然而,今天,我的心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色所憾动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秋景——具体点说是树色呀。那么得丰富多彩,那么得各具情态,那么得悠然自得。依旧不变颜色的垂柳,淡黄色的白杨,青黛色的劲松,挺拔而刚直的榆桑,繁茂稠密的桃李及各种依旧在盛开的鲜花,上下交错,高低的序,红绿搭配。你我和谐,相得益彰,在公园的一角全力尽情地妆扮着这个美好闲逸的时季。树丛中,落叶间,有各种人等在那里锻炼身体,悠闲散步。不远处的空地上,更有美妙的音乐,伴着翩翩起舞的人群。

揣着相机,我只对着身边那一株株高大而艳丽的树木狂拍。慢慢地,我从镜头中发现所有的树木中,惟那直冲云霄的奇异怪状的槐树最为可观,让人着迷。那苍劲直上的主杆,铁黑不屈的枝桠,配以不稠不疏的金黄色的叶子,在青白色的天空下,更显一种格致,一种奇异的美,一曲在高山长河间由大地的狂风与天间的闪电雷鸣弹奏出来的唐诗与宋词。清幽委婉中能让人品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轻曼的曲调中又透露着一种铿锵起伏的强力。特别是那根根枝条,细也直,弯而坚,曲更韧,对准每一根枝叉,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执拗与顽强,不浮夸,不作伪,不媚俗的斗志与精神。虽说是身处闹市的公园,环境宜人,水土丰厚,它却绝无丝毫的妩媚与柔顺,不似那朱自清笔下的杨柳,也与黄山上的枯松不同。

秋天的收获

槐树,北方最常见的一种普通而平凡的树木,在每日上下班的路上,校园里,随时都可见到。一到秋天,那片片细碎的叶子就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那繁密的朵朵淡黄色的槐花也在秋风的吹动下,悄悄融入了脚下的泥土,无人知觉,少人去怜惜。更不似银杏与橡树,能结出一些不大不小的果实而让人收藏入药,清火祛病。细细看去,它的每一根枝条,绝对的不一,个性分明,又统一于主人的四周。与喜温的桃李不同,没有一丝的柔滑与光艳。从头到脚始终给人以铁面无私,冷淡无情的感觉。而且所有的树枝都是挺拔向上,一直要超出周围所有树木许多,直抵那清淡无助的天空。最上面的叶子落了,下面的叶子还黄黄的,密密的,与夏天一样的姿态,一样的清爽柔和动人。再看那厚厚的树皮,都是一色的青黑,一块一块的,像才华卓然,特立独行的人脸上的块块肌骨,时时处处突显出不平与冷漠。它们相互勾连在一起,突兀又坚硬,干枯而不脆弱,虽然不十分的光艳美观,却很是富有个性,死死守护着它们的主人,为它挡风,也准备为它献身。

突然,我想到中国的道家哲学与儒家思想。可以说,它也具备了刚直与阴艳的双重特性,但与道家、儒家又都不相同,更不似法家那般的阴狠。它是无为的,超世的,出尘的,却绝不脱离红尘而故作清高,去做一些虚妄荒诞之事,更不愚忠腐朽,在广阔的原野上消失自己。在众多的树木中,它终是默默无闻地相守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伴随着春来冬至,淡薄着名利,固守着信念,在夏天里茂盛,在秋天里成熟。入世也出世,直言也婉约。

自然的生命是最真实典型的,就像是人的生命,一些特别的人对社会的一种的态度与精神。冷眼对世,无情抨击,彻底揭露,眼里不容一粒沙石,对玩弄世事者,心里清楚异常。外刚内柔,阴阳相济。看上去苛刻无情,实则根深扎于大地的核部,心底里深藏有无限的滋养,一节节向上,与风对话,和云过招,冷暖全知,暗自招揽着天下无尽的风景,探究着自然与生命与社会等无限的奥密。

也许,在一定的情形下,它的枝首先会折断,落会早早地凋谢,青天对它常常是更无情的冷对与百般的折磨。但它是无悔的,永久的。槐树,多少世代了,多少冷霜雷电与和风细雨了,永远是槐树,不变一点脾性与姿态。由不得,我想到了去年到傅山园游观时,看到的那几株生长了几百年仍然不减一丝风彩的老槐树,自然地,我的脑海里映现出了当年誓死不入朝去做清朝之臣的傅青主——傅山先生那清瘦刚直的模样。能隐入那样的山林该多好呀,与竹林七贤一般,在几棵槐树间,搭几间茅草小房,嗅着淡淡的槐花香,观日出看月色,管它天下风云如何变幻,我只一心靠着高远的青天而眠而醒,既不怕会失去什么,也不会去为谁而弯腰底头了。像水立方、鸟巢那样的地方,你就是住上一辈子,也不会有如此的感觉的。

仰起头,对着头顶高高的风景,我把一棵棵或笔直或斜出或苍劲或分枝的巨槐大树从顶端到根部,完整地摄入镜头,待回去静下心来,一一欣赏那艳黄与墨黑组合而成的不屈的树木。那一定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解读,一种属于自己的收获与欣喜。

是的,对生命的理解也需要特别的心境与阅历的。秋天,奉献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凉的伤怀与五彩的收获,更有深沉与冷静,孤傲与独特的思考。这应该是这个时节最重要也最难得的特征了。感谢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并没有白白渡过这四十多年的人生。

昨晚的那一夜胡思乱想,也就渐渐有了目标与答案。

 

 

 

2008、10、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几则花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