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封没有公开的情书(三 节选)

(2007-11-12 14:42:25)
标签:

美图

文化

感悟随笔

分类: 小说
十封没有公开的情书(三 <wbr>节选) 

这是一座偏离城市,深陷于黄土腹部的小城。说它小,只因它南北只有二里,东西也是二里,周长正好四里,四里的城墙完好无损,四面四个大大的墙门对应整齐,直通四个方向,四个方向又可通往三条又宽又大的沟涧,一万多身着青衣,脸布菜色的人便分散在其中。而居住最多的便是位于城东的那条直通南北的大路,人称钟胜街。钟胜街其实也宽不过二十米,只因街道旁店铺紧密,居民较多而略显一点繁华而已。二十米的街道较为平展,一律是大青石铺成,带有各色花纹的青石板被多少代小城人走来走去,磨得明明的亮亮的,有的还能映出人的影子。没有专门街道的,但它时时都很干净,一条上小的人工修筑的水道弯曲地缠绕在它的左面,春天来了,它便把那清清的春水引进城里,冬天到了,它也就随之而凝结而成青石一样的路面了。街道两旁树不多,但偶尔有几个地方也是垂柳依依,浓阴片片,盛夏里,闲人们便在的下面纳凉消暑,女的男的,老的少的,话题不限,人群时增时减。正好显示出小城悠闲清静的风貌。

小县名叫漪水,很古老,很美,也很安静的一个地方。

小城建设得规矩,没有什么岔道与小巷,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不会迷路的。小城人大都相互认识,一说起谁来,都用街东街中或街西来称呼。如果同在一个街段,那就是邻居了,就明显得要比其他人亲密几分。小城人的口音都一律的普通,普通得让你分不出你我他之间一点点的差异,而且四下里再也不会有那么一种特别的语调与口音。那是一种直直的嗓子眼,粗粗的口腔声,硬硬的舌后韵母共同行动,才可以发出的一种浓浓的山里乡音。有了这个,小城人到了外地,都不会认错人的。无论你的普通话说得多好,一张嘴就可明确断定你是这里出生长大的。

这里出生长大的孩子们都很朴实,也很聪明,不敢说有什么大的出息,但无论做什么活都是好手,种地的不用怕今年打的粮食不够吃,做小工的不用发愁没有活干,上班的也不用担心工资少不够花,外出读书的不是很多,成了大名的也很少。小城人出去后大都知道知足长乐这个道理,小城人的心里很是容易得到满足。小城人的消费不大也不高,谁与谁家也强不到哪儿去,谁也不笑话谁家。小城四周全是上好的水地,山坡上也都是可以种庄稼的良田。你还可以尽情地放牛养羊,种草种树,开荒种药材,只让小城人感到脸上无颜的就是,与其他邻近县相比,它的地下什么矿藏也没有,全是大青石,但这种大青石却不能雕刻人像动物或用来做其他什么的美术工艺品,它只能做房屋最下面的基础,所以小城人修房子不费什么劲的,有了石头,有了黄土,再有城四周那条清清宽宽的翠岚河,及沿着河畔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无尽的山梁上那许许多多的树木,生活便滋滋润润的了。什么大的抱负,远大的理想,事业之类的话题,在小城这里的市场不大。从老祖宗那儿开始,小城人就是以吃饱穿暖住好无事可为作为最高的生活准则的。

小城人做人则以正直诚信为最高典范,交往崇尚一个礼字,为人看重一个义字,你来我往,你来初一,我去十五,远亲近邻,不假不骗,重亲情,结远朋,能把一颗心全给了对方。山高皇帝远,人少土地广,小城很少有什么天灾人祸发生,四周逃荒的,避难的,赶远道走不动落脚的,便纷纷来到小城,以此作为最佳的安居立命之所。待生活稍有了点起色,这外地的姓氏便陆续开始向更高更美的地方迁徙,于是小城的人口不会增加,也不会有什么减少。小城人活得很是滋润,自在满足。

在小城那条大街的朝南的一端,有一所小学,不十分大的它把全城入学的孩子们一分为二,它只负责东面的孩子。每天早上八点钟整,校里就会准时响起一阵清脆悦耳的钟声,但那不是真正的钟发出的,那是一截废弃的铁轨,挂在一棵巨大的槐村上,一位老师傅按时拿一把大大的铁锤,慢悠悠走到它的面前,对着它轻轻一砸,整个城里便都会为之震动的。如果你正在城外赶路,或在山坡上干活,听到它你就可以知道现在几点了。时间长了,这钟便成了全城人生活工作共同遵守的作息时间表。也确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学校的老师就是知识的代名词了。学校自然地成为一个为众人仰望的圣地了。

学校很是简陋,只几排坐南朝北的平房,每排平房各有三个教室,再加一个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的不十分大的操场,一付篮架,但就这,已是全县最古老、设备最好的一所学校了,那里的老师也是全县水平最高、最有知识与教养的人士了。

那么,在校读书的人呢?

这帮什么也不懂的小屁颠则什么也不是,个个灰头土脸的,大都是农民的之弟,他们只是父母要干活而无人照看,于是就把他们寄托在一个最好的地方,顺便能学点东西就学点东西,到时会写自己的名字,买东西时能算清个账,不要出了什么事就是最好的了。帮助大人们干活是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却也是学校每天必然要做的工作。于是今天农田基本建设,明天春种秋收,下一个月则是自己修盖自己的校舍。不断的劳动,就是他们每天学习的课程。名曰“生产与劳动相结合”,在农村广大的天地里锻炼成长。

一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锻炼啥子呢?那么读书又有啥子用呢?与其在教室里那般的不自在,常常听老师的训教,还不如在这野地里打滚瞎闹,自由玩耍呢。陈哲就是这样想的。

对学习他本不发愁的,但天性爱玩的他更喜欢到那无拘无束(即使有也不像教室那般的难受)的野地里玩。即使是干活,他也是手脚麻利的人,什么活总是第一个完成。虽然看上去他的体格并不高大粗实。

老师们十分得讨厌他,但又都特别地喜欢他。因为他常常会惹出谁也意想不到的什么事来的。只是这些事也并无什么大事,全是十几岁的小孩子玩着闹着的事。老师们吓唬吓唬也就过去了。而他的聪明、纯真与学习却是其他同学都难以比及的,所以至今,老师们说起那个瘦瘦的、高高的、白白的脸的那个学生,都很是清楚,都会连连夸赞说,好娃娃,好娃娃。

        眼下,此刻,这个娃已是四十多的人了,满脸的胡须,少许头发已经花白,有点老态,背还略显点驮。熟悉的人看上去,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当年那个上树下沟,机灵如猴的少年娃。

他也不会相信,眼前所看到的这个繁华似锦的县城,就是当年那个只有一条青石大街的小小的城池?不远处,抬头向东南望去,还可以隐隐看到那座翠绿如青的巍巍岚山,岚山下那条清清的漪河还在哗啦啦地响着,环绕山脚一周再跳跃着逝向西天远方更幽深的群山里。

真的是岁月如梭,时间似电呀。在这不知不觉的岁月河流中,生命谁能敌得过这万代不移的山与河呢?人的一生就是这般流逝了吗?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痛苦与悲伤与喜悦或无聊度过的每一分钟,有意无意错过的每一个命运的最佳时机?

重新回到这个离别了多年的土地,他的心情很是激动。但更让他激动的还是那些曾与他一起在这里的街道小巷玩耍打闹,在那个山坡爬上跳下的那些儿时的同伴,及一起工作学习过的同事朋友。

正夏的天气很是闷热,但对这里而言,那浓浓的热浪也仅能在此呆那么短暂的一会儿,稍过正午,气温就顿时降了下来,山风渐起,四周大山里的松柏香、野花味、泥土气息以及一些牛马羊的粪便味,昆虫杂乱的鸣叫声便在一时间里布满了小城的大街小巷。处于大山深处的小城的夏天是天下最舒服、最宜人的避暑胜地,清凉世界。这一点,让走出小城,进入城市的陈哲久久地回味,倾慕不已。

过几天是父亲去世的三周年,母亲去世的五周年,他这次是专门回来给二老上坟的。昨天回来时已是晚上,今天晚上几位同学提出要在一起欢聚,陈哲的心一下又兴奋起来,就似眼前这满天地的云霓,红润艳泽,神采奕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