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荡妇与晚节(二)

(2007-09-27 08:43:28)
标签:

人文/历史

美图

感悟随笔

文化

谈天说地

王蒙

郭敬明

分类: 随笔
荡妇与晚节(二) 荡妇与晚节(二)

  

  老王呀,你真得是欲火一上身就把什么也给忘了。当年那《青春万岁》《组织部来的年青人》时,不就是凭那纯真的品性,美好的生命,崇高的追求才把全天下人感动了这么多年吗?老王呀老王,这多年你真得是白过了,越活越不知道事理了。你说什么“作家当然不一定是道德楷模,那请问,奥运火炬手选一个曾因服用兴奋济而被有关单位处分过的运动员行不?把一个犯贪污罪的人选为优秀企业家对不对?把一个强奸犯评选取为教学能手你同意吗?当初中央选你当部长时,我估计肯定考虑到了你那正直美好的品性,否则大国一个堂堂文化部长岂是口是心非、品行不端之流所能胜任的?一个写手与作家的本质区别,严格地说,就在这里。一个单纯搞文字的人可以没有较崇高的品性,但一个创造文化思想的人岂可把它失去?做人第一,事业第二,同样出自一个人手中的事,岂能不往一起搅和?你没搞过文学评论?评判一部作品的高下及有关内容时,你能不联系作者的本性与品质?这个理天下人谁人不知?你老咋就忘了呢?

     长江文艺出版社向作协大力推荐郭,那很是自然,人家是商业单位,要赚钱的。你呢?不是商人吧?钱还少吗?利还不够吗?如果是受人之托之求,没有办法,那你可以暗地里推荐,明里给天下人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呀?比如什么的艺术性高,思想超前,手法卓越,对中国的文坛影响甚大之类都可以的,这些都不会影响你那奋斗了几十年才得到的文坛第一老的美名的。早在2005年初,庄羽诉郭敬明一审案判决未久,剽窃事实已经确认,你就在一次公开发言中盛赞郭的作品,称听说“有借鉴他人作品的‘嫌疑’”后,反而“如释重负”,同时强调“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都会有多多少少借鉴他人作品的可能”。对郭的这种关爱之心,拳拳可表,真得流露出孟子所谓“幼吾幼”的至高境界。

嗨,真没办法说你。这么大一位部长级的作家了,这个奖那奖的获了一大堆,就因为宠爱一个小青年,把一生的清名(荡妇并非一个不好的名词,要看她在什么地方大力表现了)给毁了,真得是妇人之见呀!值也不值?像人家北大那位陈晓明教授就脸不变色心不跳地说:“郭敬明是80后作家中最突出的代表,在青少年读者群中极具影响力。郭敬明的作品写出了这个时代文学所具有的新的品质和感染力,他已经发表大量作品,其影响力和文学水准都足以使他具备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资格。”听听,多泰气。说到底,人家就那眼光,你要乍地? 你能乍地?反正是北大教授、著名评论家,每一句话都带有权威的。再看人家白烨大学者推荐的张悦然、蒋峰和李傻傻3位80后,最起码这三位没犯什么道德方面的错。至于水平,那是另一码事了。文章这东西,真的说不来好与坏的。

自古男盗女娼就被国人视为做人的奇耻大辱。老王,想不到你今天一举两得呀。天下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人有多少,你认识的又有多少,咋就特别睛睐这个做过贼(不是小偷,远比小偷胆大、气壮且无耻)的人呢?我记得那张加入作协的申请表格上,有一栏是要求对申请者的思想品性进行审查的。你不可能看不到,更不可能置之不理,或视丑为美的。那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你对他,真的可以用“宠爱”一词来形容了。是不是有点像当年的汉哀帝与董贤?一个手握重权的领导(无论是在作协还是在政府,你都有这个资格的)一旦产生了这种情感,那我们这些下人们还再说什么呢?人各有其志、各有其乐嘛,上天赐予的本性,后人焉能剥夺?你王老蒙天生就爱这个,至死不悔,越爱越小,越小越合你的口味,那这文坛也就会淫声大作,色风阵阵,红浪翻滚地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几年文化界的大好形势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好了,老王,这一届的作协又入完了,数数,一共是8129,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部队在壮大,形势更火红。虽说自动退出者偶尔也有,但时时想入的更是蜂拥而至。我们相信,在这中国文坛最具权威的这个组织里,有你这得高望重的长者引幼携少,文化的魅力定会与日俱增,融化到国人的精髓里的。你与小白脸的爱也与会坚如磐石,更如日月的光华,照耀几州,无长地久的。祝贺你了,正值中秋时节,这份微小的祝福本想从这个小小的山沟里跨越千山与万壑,抵达那皇皇都城,进入那高高的部长府第为你道喜的可惜下民本事有限,时空太远,那就在此向您老道一声衷心的祝贺吧。不然的话,你可真得是三喜临门呀。

  对了,像我这样的人本是没有资格给你立座牌坊的。要有,我定会写出更高妙的文章让你留芳千古,万代不朽的。咱知道,你们这些人最爱的就是这些。

 

                        2007926

荡妇与晚节(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林间的微风
后一篇:湿衣的秋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