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的纪念
——有关生命的一点思考
今天是五一节,太阳很早就升起来了,很亮,自己也就很早地醒来了。起床,洗漱,到公园转悠。路上遇到一同事,闲聊到日子、时光与人生,对方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五十岁了漂亮不漂亮一个样,六十岁了当官与不当官一个样,七十岁了男人女人一个样,八十岁了有钱没钱一个样,九十岁了活着与死了一个样。”哈,真是绝了,世上难道还有如此简洁、精辟而准确的概括吗?
想当初,一天与一天不一样,一年与一年不一样,一个人与一个人不一样,一件事与一件事不一样。身体长得多么得快,一个人的爱情在心中多么得重要,做成一件事后多么得自豪。理想如画,精足神爽,壮志雄心,意气冲天。转眼已至人生中流,男人龙钟渐长,女人老态百出,事业无足轻重,吃喝无无关紧要,儿女催人迟迈。这日子是怎么过来的?真是不知道,不清楚呀。岁月如河,一个不留神,就快到彼岸,成一条干直的咸鱼,随便晾那沙滩上,眼巴巴看着丽人一队队走过,而自己却在五彩的阳光下渐发出腐朽之味了。可这戏水的乐趣才刚刚开始,眼前的浪花还那么得跳荡,杨柳、牡丹的姿色还是那么得鲜美呀。你说,这让四五十岁的人如何能不哀伤面对?如何不发出老只吾老,而幼只岁月之幼感慨?
一
老祖宗早言,金木水火土,五行一俱,万物皆有。老人们常说,五年一小坎,十年一大步。大圣人亦言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那么,时至今日,左脚在坎这里,右脚在道那边的自己知道本人的天命是什么了吗?
也不知道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当初为何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这一辈子咋就成了一个老九,且还做得乐此不疲的。这难道就是自己这一世到这个肮脏人间真实不虚的伟大(或平凡)的使命?这么一个无知无德无才的人,却要去教育他人,使他们知道自己更重大、更深玄的天命。是真的自己有如此重大的使命,还是上天与自己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或者说,明白生命,是自己明白之意,与他人无关?那么,让自己做教师这一行当又是何意?而且一做就是一辈子(时已有二十五年,且无其他特长,之后也再无改行做其他的可能了)。如果一个人的名字与所从事的职业无关,那他叫这个而不叫那个名字是什么原因?难道它仅是我们常说的一个生命的符号、代码?而生命的代号用得时间长了,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的呀?上古时公孙龙就提出了“夫名,实谓也”一说。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举实”的思想。《墨子 "经说上》里就说:“名,物达也,有实必待之名也。”荀子也曰:“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任何人的名字,不是那么无关紧要或没有一点特别的含义的。
想起了上古时的先哲苍颉,为何给那些事物所起的名字,一个个名实相符,内外一同,奥妙无穷?无论是读音,还是字形,还是内涵,无不体现出一种自然与万物之间伟大神奇之妙。如“铁”之刚硬有力,“木”之正直向上,“花”之美貌如颜,“天”之广大无垠,“人”一撇一捺阴阳相合,“心”精气神三者与肉体的内外一体。真可谓是事物本质与内涵最为简洁完美的形象再现了。
再如春秋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那一派不为我们后人关注却给人类留下了无穷智慧与思索的名家,为给事物命名穷理而用尽了他们那无穷的智慧,最后发现,它是无边无际的深彻,万物之间具有难以穷究的真理,不得不小心为是,凡人绝不可轻易为之。最后因了悟到凡人是很难为事物命名之理而搁笔作罢。故历史上也就难有名家的什么著作文章传世。到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就离那“名”的内涵渐行渐远了。也就有了名字仅是事物的一个简单的符号的浅陋的说法。更不会去探究、也不相信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字与形组合的幽玄。
其实,就本人感悟,那些天地人相合、音形义相一、数理与笔画相辅等等,不同文字的组合,对应到不同的事物上,就具有了不同的特别意义与支控作用。老祖宗发明的这几万个汉字是一种神奇的咒语、魔音、天书也。
“明生”,顾名思义,也就是明白生命的意思。前面再加一为“赵”的姓,是不是自己这一生就是为此而来,为此而生的呢?汉语是一种物质外部形态与内部意义组合而成的特殊符号。每个人的名字自觉不知觉地也就带有了它的原始特质。这一点,说起来好像有点故作虚玄,其实上,只要你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人物的姓名与他们的经历和人生主要轨迹,你就会发现它无比的奇妙的。这能不能算作一种佐证呢?虽然他们的性格、品行、所从事的职业与命运不是百分之百的与名字相吻合,甚至相同的名字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但细致分析一下,大部分还是有其内在的关联的。这是不是冥冥之中就有一种定数在那里把我们等待、左右呢?不十分清楚。只是能感觉到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而来的,而生的,而为的。所以,也就认命了。教书就教书吧,什么职业不是个职业呢?怎么活不是个活法呢?比起那些终生在田野里面朝黄土、背向天的农民兄弟,自己已经是上了天堂了。何况,自己对生命这一严肃、深奥而奇妙无穷的问题真的是十分感兴趣的。
再说了,不干这个老九,自己又能干什么呢?心志不坚,行为轻率,韧性没有,体力不支,能教书育人(一提起这个词,我就惭愧,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育人,特别是人的灵魂。只是在传授一些早比别人知道的一点文学常识而已),已是上天特别的恩赐了。有一次与作家蒋韵在一起谈论时,她也说到这点:想想自己也真没什么一技之长来谋生的,除了写作再还能做什么呢?故,只要自己能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本质,那么这一生也就不白度过了。智慧如孔子般的圣人也到五十岁的时候才知了天命。如此,那自己也就真正的心满意足了。
二
扯得有点远了,赶紧把话题拉回来。
想,这人呀,一辈子开始思考和真正感觉到活着的时候也就是那么一二十年的。孩提时无知无智自不用多说,少年时懵懵懂懂不去多想,青年时感觉到了这些也尽是瞎胡乱想。等结婚生子了,开始正儿八经地过上了人之生活了,又被物质世界的种种名利或生存条件所困,对生命的意义自然地也无暇顾及。要么也仅是开始关注那浮在表面的事物的一些情况。如追求名利是好是坏?人与人之间应该以何种方式去交流?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事物之间为什么那样存在却不这样发展等等。就这,也已是算有一点思想的人了。等到三十五过半了,由于经历了诸多不顺与打击,再加一些情感的收缠,对人生本质意义的寻探,更是如入深山迷雾之中,不得要旨。那些仕途一帆风顺,家庭平安幸福,人生一路平坦的,更是对人生不会做出多深的思考的。于是,在中年这一异常紧张而忙碌的阶段,生命的意义也就如白马过隙般,一闪而过了。五十一出头,你即使还有什么打算,也仅是想一想而已了。人生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一直是个只见其形而不知其神的一种模糊的感觉。
我想,当今这个自由非常、个性各显的世上,众生中卓尔不群者,领悟能力没有越过老子、庄周的了;挚爱这个世界与生命,懂得做人与治国道理的没有比过孔孟两夫子的了;才情的炽烈与卓然没有浓过屈原的了;头脑之聪明没有超过诸葛亮的了;智慧没有胜过苏轼的了;本事没有比过刘帮或老毛的了。但,他们之中,也只有前两位还知道一点人生的本质,并向它的身边靠近了许多。而其他人,借用老外恩格斯的一句说,那便是“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而摸索的结果也仅是生命的一些皮毛。如《论语》中做人的智慧与道德标准,《孟子》里讲的治国的方略、生存的准则,《楚辞》里浓浓的迷惘与忧怨,《隆中对》对天下形势的预断,《赤壁赋》里借酒消愁的长叹。
再看其他杰出的人物。欧阳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那不叫明白了生命的本质,仅是一种道德境界;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仅是爱民之情怀(我也爱民,但不能表明我就知道了活着的意义);李白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更是一切从自我出发,随性而为,不顾其他,在这一方面,实在是浮浅的很;还有那个“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年青丞相,是一条硬汉子,但距哲人的距离更是遥不可及;吴承恩、曹雪芹好似感觉到了,但表达得那么含糊其辞,后人不怎么相信,认这那是戏说或胡说。
再看西方,柏拉图到是追求一种“理式”的世界,但也仅是谈到了爱情这一人性中最为普遍的情感,可惜再没有顺着希腊的传说与神话把“灵”这一问题深入地探究下去;亚里斯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把自己与后代带入了一个很狭小的死板的天地,只看到眼前的人,而看不到远方人以外更深远的内容;但丁,意识到了自己所具有的历史使命,但由于受原始宗教的严重影响,对什么是生命最高的真理与精神却依旧茫然,或不能自圆其说;莎士比亚仅是一诗人、文学家,对人的处境与生存有其特别的思考,可是要说对生命意义的明白,还差得很远;卢梭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他对人类的认识有其独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也仅是局限在社会、政治这一层面;歌德与席勒因受社会生活影响太重而终不能深入到单独的人的个体的本质上去寻求;另一位哲人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作一个人体的人的生命,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至为关键的作用与目的却依旧不十分明确;之后的费尔巴哈,用理性改造了神学,体现出了“人”这一重要的单独概念,却又把人说成是脱离了历史与社会而存在的生物,这又使得“人”成了无本之源,无木之林了。之后便再无什么圣明的哲人了。西方人虽然很注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经过文艺复兴的启示。但因没有东方人那种细腻入微的感悟能力,故对这种特别的生物的研究,常常不能深入到生命的骨髓里,而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显得较为粗糙。《复活》、《悲惨世界》等伟大著作,描写到了人的复杂性,性欲、爱情、痛苦、思考、悔忏、选择等等,却挖掘不出人最基本的意义来。
概括一下中外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哲人们虽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却都没有把人生的一切全谈透。要么归于表层的社会意义,要么归于神秘的宗教迷信,最终均无可奈何,望洋而叹,很难圆圆满满对人生给予一番全方位的剖解。进而也就常把人生看得很悲观,很无奈。因为漫长的人生之旅表现出来的常常就是坎坷大于顺达,痛苦大于幸福,消沉大于进取。故而也就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之共同哀伤的长叹。
三
是的,人生是时时充满着痛苦与失望的,如果说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幸福与快乐的话,比起他所经受的苦与痛来,也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人生很短暂,人生常常很无奈。但或许这也正是生命生存于世的目的或原因之一。世人只能看到其苦的一面,常常发出悲哀的叹息。却不知上天在苦的里面,自有其更玄奥的东西隐藏。
那么,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是善,是真(恶也的一点,但不如善多),是对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一生最大、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享受快乐。得到幸福的途径是提升自我,其方式便是修德。修德的第一步是自救,自救的前题首先是赎罪,最主要的便是救他。救他是无私的,而最大的无私从另一角度来讲,又是一种很大的痛苦。这样下来,痛苦也就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必修的一门功课了。通过实实在在的自我的奋斗,不懈的努力,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生命境界。那个境界才是“人”这种高贵生命永久的憩息之所,最完美的归宿之地。其间,唯一的办法或说最好的方式便是历尽世上所有的苦与痛与忧与伤与悲与乐与喜。也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来这个世界上干什么来了。否则,对人生本质与意义的寻求,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梦里幻想。
从这点来说,我想,老子与庄子是真明白了生命的来龙与去脉的,故而他们才有那种异于凡人常态的思想和言行。可惜,粗陋愚笨的我们读不透《道德经》与《南华经》(关键是不去读,不用一颗非常的心,站在一个特别的视角去读,这就使得我不能再说什么了)。对从外域传入的佛经、基督等教义,更是视如猛兽毒药,认为那是鬼话、迷信而轻率地给予了篡改或摒弃。我们用尽全部心血理解懂了的,也仅是一部简易通俗的生活启蒙读本《论语》、《孟子》等,再加《古文观止》里那些好多时候是各怀私利的士大夫们所发抒出来的一己情怀。这样下来,人类几千年留传下来的有关生命的真正的精髓却始终不被我们领略。多少时了,安静地闲置于我们的枕边,一任历史的尘埃漫漫地淹盖,久久地沉没。人生之意义,还有谁能给予特别的解释或说明呢?
那个身残志不残的史铁生(呵,一个如铁一般不屈的生命,还又姓个“史”,这是不是预示了他的一种宿命呢?),站在死亡的岸边,面对死神的召唤,他进行了无尽的思索,却不得而知。于是,他更加困惑了,虽然他还在写作,还在抗争。那个女作家毕淑敏,要一次给北大学生演讲时,说了一句什么“人生本无什么意义,但我们可以为它赋予出一定的意义”的话。哈,这又是在信口雌黄了。生命的意义是你我可以随便赋予出来的吗?它应该是生命本身深藏并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最多,也只能是被我们发现吧了,焉能去赋予创造?这就比如,你连个什么是地球也不知道,却要去创造出一个新的地球;对微机还很是模糊,却要去研制一台微机一样的可笑。但更可怕的是,就是在这么一种特别的梦想的指导下,某些人就是费尽百般心血,把一个“地球”或“微机”给你创造出来了。然后,为你恭恭敬敬拿来,对你说,看,这就是我们所共同生存的地球,整天梦想的微机。那时的你,能相信或敢相信他吗?
说到这里,想插一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也仅是人类探究生命时的一种辅助方式,生命本质、情感、思想等的一种自然、必然的流露与发泄吧了。人类,没有文学是不行的,但文学又不是万能的。它也仅是个文字语言方面的一问学问,而不是生命的本质,或说距其还有很大的一截路程。
但,对人生的真实意义,我们又不得不透过文字语言去把它寻找,思考。而且化的力气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人毕竟是超常的,伟大的。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的,他就会给你发现——注意,是发现,而不是创造——我认为,创造一种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的主,只能是最伟大的天地自然。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他物。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的那些科技发明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就其实,它们只是某种自然原理的发现和最简单的组装与应用吧了。比如为我们所自豪的四大发明,其实应该说是“发现”才对的。这就像一个稍懂的一点微机常识的人,给我们这些机盲组装成了一台笨拙的电脑,我们就把他当作能创造万物的神仙一样对待一样可笑。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距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质的距离还很是遥远。或说一开始,就可能走错道了,南辕北辙了。之中也许有一些特别的生命,感悟出了生命的某些真谛,却又可能因为他的缈小、微弱或奇异而不被人们关注,或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随世俗的风烟而无声地消散了。
估计也正是上述之原因,短暂的人的一生也就永远也无法体验,更无法解释这一难解的谜团了,人生也就成了一组最难破译的星外密电码。几辈辈人的精力智慧费尽后,一个个泪叹涟涟,带着无奈的神情败北而去。后来的凡人更是尝试都不敢尝试了。而普通百姓也就认为人就是瞎活半天,要老了谁也无法控制,该死时就必然要死去。特别是到了五十岁的那个知天命的坎,一脚在死前,一脚在生后,更是心惊胆颤,不知所以。
四
人活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经历不同,本质不一的各色人等,自有各自的感触与理解。某人说出来,他人也不一定赞同。虽然到最后,你与我,男人与女人,老的与小的,伟大的与缈小的,都一样地被时光吞没得一干二净,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这么白白地活着,否则也太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个天地了。咋办?我认为把住下列这几个原则去认认真真为人做事,你的生命还是可以体现出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此,你也许就朝那个真正美好的归宿地不知不觉中又迈进了一步。
那就是:责任是工作的底线,情感是爱情的底线,法律是行为的底线,良心是做人的底线,名利是生活的底线,热爱善与美是生命的底线。
就此,作为一介平庸的生命对今年这个很是平凡的五一节的最好纪念。
20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