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 三 语 文 教 学 指 导

(2006-04-30 10:43:49)
分类: 小札
 高 三 语 文 教 学 指 导
 
 同学们好!
 进入高三的写作训练,内容繁多,时间紧张,任务艰巨,在对高中三年所学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更要应对高考,所以我们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认真对待。具体来说,高考写作能力的考核,具体体现在补写、缩写、扩写、仿写、句式变换、句子填充、修改病句、诗歌阅读表达、现代文阅读表达、古文翻译及最为重要的六十分的作文。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不可有丝毫的忽视。特别是作文,一般要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既是对十几年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对一个人思维理解写作能力的实践检验,且还得符合考题要求,不可恣意所为。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过硬的写作功底和必要的应考经验。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和同学们通过问答的形式,具体谈谈怎样搞好写作复习。
 问:高三写作训练有何内容,该怎样进行?
 答:进入高三,写作训练内容较为丰富,具体来说,十几年所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大文体的有关内容都需认真复习掌握,不仅要知道该怎样做,还得做到怎样。如记叙文中的寓言、童话的写法、描写的技巧、叙事的方法,议论中的逻辑推理方法、演讲稿的特点要求,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应用文中有关文体的格式、语言的具体要求等都须一一复习掌握。从另一角度说,如散文中随笔的构思方式,戏剧中的台词应用,小说中景物的描写,诗歌的节奏意境等也都应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并对之进行反复的写作训练。特别是自己不太熟悉的文体的写作——新闻体裁的要求,对联语言的应用,广告行文的特点等,更应多下苦,勤练习。不能自己熟悉啥就常写啥,考试时以一对万,什么题目都是随意而写。要知道各种文体间的能力是相通互补的,只有全面训练,取长补短才可真正提高。那种猜题压宝、投机取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具体训练方法有:集中时间专项训练,如这一段时间集中精力专门练习心里活动描写,另一时间专门进行议论训练;下苦功针对弱项提高,不会人物间的对话,说多看对话生动的小说,用心领悟,有意模仿,大量习练;通过日记札记不断积累练习,一有新鲜材料、新的感受就动手记下,经常翻阅,不断练习;读经典美文,精思细析,看大作家的文章是如何开头,如何构思,如何表达的。按课本步步深入,听老师准确辅导,课本上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文,各种文体均有且各方面都可借鉴,在复习课文的同时正好把写作也带进去,一举两得,读写结合,共同提高。各类考试中实战演练,进入高三,各类考试会接二连三地进行,我们可把它当作良好的写作机会抓紧抓好,从每次考试中发现问题,立即改正,不断进步。
 从大的方面来讲,应清楚自己本身在写作上的优点弱项,明确一年内的奋斗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训练计划,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突出重点,不断训练。如此,你的作文肯定会有一个明显提高。
 问: 高考作文总让人感觉头疼。虽然作文书看了不少,习文写了不少,但总达不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对此该怎办? 
 这个问题涉及到写作的许多方面。在知道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从高考作文角度来说,我认首先应该摆正摆好“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 二者是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统一就是所谓的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跃而起”。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最切合实际的还是先打好基础。所以训练重点还在于要达到“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内容充实”“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这些基本要求.从自己高考评卷经验看,很多考生的作文大丢其分正是由于“内容不充实”“中心不明确”“文体不符合要求”等.所以,平时我们应注重下列三方面的训练:多读、多析、多写。这是正道。那种一门心思想通过出新、出奇、出怪招而博得评卷教师欢心的做法实为不可取。要知道,新奇都是以实为基础的。都是建立在广泛阅读,大量写作,不断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的技巧,实是大量写作的自然结晶与升华。 
 问:什么叫话题作文?它与材料作文、定题作文、自由作文。区别在哪里?
 答:所谓话题作文,是这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作文类型,主要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作文,它与所给材料有必然的联系,但不一定必须以材料的观点为观点。它与传统的命题作文区别在于立意更自由,选材也更广泛,题目可自定,题材可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在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中心与材料本身关联与否均可。与自由作文比,在内容上有具体的范围限定。也就是说,写话题作文只要扣住所限定的话题,所写内容在话题之内,就不算偏离题意,至于立意、题材、体材那就可任其所取了。
 问:写话题作文时需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一、内容一定要在所给话题之中,不能偏离,不管你的立意如何,选材如何,体裁如何,必须扣住这个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提出有关看法,再去选择新的材料,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不能不顾话题,天马行空,任意而谈。二、如有材料,这个材料也是可用可不用,一般不用为好,要用也不可全文照搬,一两句点明即可。三、材料中的看法、观点,可同意,可反对,可重新整合或再次加工提炼。四、要理解所给材料、话题及提示语内在的关系,挖掘其内在实质,不要被材料、话题的表面所感,从而导致立意浮浅。五、对所提示的写作范围不要面面都涉及,抓住一点进行构思即可。构思时尽可能超越材料,高瞻远瞩,深刻思考,切忌平淡流俗。如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你可以抛开所给的那些众多的话语,只要从中把人应如何面对自信与别人的劝告这个道理吃透了,理解了,便可确定主题。但范围须在所给话题之中。有的作文虽说没有走题,但立意很简单,只在事物的表层来回打圈子,费了好大劲,堆积大量材料,把两方面的情况都谈了,其实只说了一些最常见的学识,文章根本没有思想深度。这有不足取的。
 问:立意怎样才能深刻又不落俗套呢?
 答:一篇文章的立意,既可看出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同时还可考查其思维判断创新能力之高低,故在评卷中占份量很大。一般来说,第一步,要依据材料内容,确定论题范围,这一步同学们大都能做到。第二步,将论题范围缩小为具体内容,细小的行为事件,然后确定主题,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定为:人才(或成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以一种标准去框定他是否人才(或成功),要正确对待不守规矩的学生等。第三步,面对一个共同话题,应尽力避开大部分人的思考,确定自己独特的观点。如“诚信”一题,由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想到权力对法律的诚信,国家政府对人民的诚信,就又新又有深度了。第四步,往深处挖掘,拓展其面,从各方面,用各种手法进行表述。
 以“心灵的选择”为例:一、人生之路有众多选择,有些选择是艰难的,往往会涉及到一个生命的心灵世界。二、自己面对某些困境时,心灵上是如何选择的,进而说明主题:要时时关爱集体、他人,确立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三、避俗:选择正义难,非有伟大的心灵、无私的道德不可,确立正确的人生标准。四、理由:世界本不完美,生活很是复杂,人生能力有限,生命喜爱不同,现实严酷等要求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五、引申扩展:选择实则是心灵体验,也是思想意识之反映,更是道德精神高低之选择。最后总结:要想选择一个高尚人生,更需美化其心灵,升华其精神,纯粹其道德,国家民族人类亦然。再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一位考生,这样立意:妈妈,我要把你的记忆移植,看你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爱心,爱一个并不爱你的女儿。一考生说移植了日本一右翼激进分子的记忆,清楚了日本为什么至今不忏悔的原因,构思新颖,令人惊叹。
 问:所给材料中那段所给提示性文字,有无用处,该如何使用?
 答:高考作文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材料、提示性文字(2004年全国卷没有)、话题、具体要求。提示性文字非常重要,它是对所给具体材料的一个明确的、启发性指导,以帮助考生确定范围,寻找切入点,进而立意并确立定体裁,考生万不可忽视。要认真审题,透过现象,发掘深层次的内涵,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但也并非必须照所提示的行事,可以抛开它,根据材料,自己重新寻找他人难以发现的新的切入点立意构思,效果更好。
 问:这几年高考作文要求创新,考生怎样才能做到创新?
 答:具体来说,创新有下列几方面,一、同一话题在文体选用上的与众不同,如2003年高考题西安一考生用诗歌作答,得了满分。还如把《读书》一话题写成生动活泼的说明文,把《桥》写成妙语横生的广告等都是文体上的出新。二、构思上最好能打破常规,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如记叙文中倒叙、插叙的使用,议论文中欲扬先抑之手法,剧本中朦太奇式的应用等都有新意。三、语言表现上的新奇,《赤兔之死》凭优美生动的文言而得满分。四、表现方法上的新颖,《患者吴诚信就诊报告》将诊断报告和诚信结合得完美有致,获得一致好评。五、立意上的与众不同,有一同学在谈到诚信与狡诈时,先用大量笔墨论述了狡诈刘邦获得的好多好处,诚信项羽的许多失败,而文章最后却一句点明主题:而历史记住的是气吞山河的千古英雄,而不是那个流氓无赖的帝王。语出惊人,憾人心魂。
 当然如没有平时的深刻思考,大量练习,到考场上,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出新是很难的。功底在平时,灵感在苦中。一般来说,其它出新较易,内容出新较难,但应做到几个忌:立意浅,材料旧,事例滥,观点陈,语言淡,结构平。真正好的作文都是从自我独特的感受出发,精心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语言形式,精心细致地谴词造句,并动用多种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来表现的。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出新,不顾生活,牵强附会,脱离实际,胡编乱造。
 问:文章怎样才能优美生动,有吸引力?
 答:这其实涉及到高考要求中的文采问题。所谓的文采大致是指词语丰富准确,句式灵活多样,善用各类修辞,文句有意蕴,语言有特色。这可从题目、开头、结构、语言、材料、结尾、表达手法等几方面入手训练。如“生活” 这一话题,题目可为《借一缕月魂看世间》,“友情”一话题,题为《阳光之花开在我心头》,“诚信”一题定为《魂兮,归来》就很有吸引力。具体表达上,如用“今夜无眠,无眠的梦只有月,有月的故事总那么淡淡,淡淡得让人不禁泛起层层心漪。”顶针式的手法开头,诗化的句子,无际的意蕴,让人一看就眼明心动。“如此,《浮士德》不是诗剧,而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人生的每个季节之后收获的累累硕果,是上帝借阳光这只彩色魔指启示被名利物欲困扰了许久的人类走向自由圣洁天堂的偈语。”此类的议论,美妙如花,深刻新奇,自然会赢得读者的赞叹。“问清风,清风款款不语;问白云,依依慵懒;问王维,开元进士与众王孙兴游去了。故只得暂借一缕月魂,把心中的万千思绪寄存,留待明朝的日出释解。”这样的结尾,情景交融,意蕴无际,让人不忍释卷。
问:这几年高考作文与往年比较,好似有所变化,请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是的,细心的同学已发现,从2003年开始,高考作文(全国卷)由原来单一概念的话题变为了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的话题,即由单一定向性的话题变为关联思辨性的话题。如2003年的“感情的亲疏远近与认知的关系” ,2004年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此我们没有必要紧张,也不必惊奇。其实,它们的本质没有变,所考查之思维理解写作能力没有变,只是考查的重点更倾向于对事物间本质的相互关联的思考,难度是有所增加。这也要求我们的思维方法要逐渐由单一片面走向辩证多样。这是生活的本质,也是我们平日学习的重点,该拥有的思维。
 针对这种变化,写作中具体须注意,一、看问题不要绝对化、片面化,二、论述问题不要单一化、浮浅化,三、向更深更广领领域拓展延伸。四、不能凡话题之立意,都各打五十大板,模棱两可,不置可否,而应在精思细琢之后,对问题有更新更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并进行浓度的阐述。以“走自己的路与听从别人劝告”为例,在立意上,你可定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可相反,但最好的是不偏废一方,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因时、地、事、人等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可任何时候也不听劝告或全听从他人的劝告”,然后再正反古今详细对比,辩证论述,这样一来,所谈问题自然就复杂了,深刻了,难度加大了,文章也自然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当然论述时有所侧重也是对的。             
 再看2004年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忙”(上海)、“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包容”(北京)、“家庭教育”(湖南)、“语言与沟通”(广东)、“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江苏)。人们会发现,题越灵活,范围越大,各方面文体的都有,内容更丰富并且贴近现实生活,注重人文精神。那种死搬硬套的方法明显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由此也可看出,高考作文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向更理智科学的方向发展的,我们的学习就不能固步自封,也应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问:高三的主要目标是高考,一些有高考经验的同学说写作中有许多技巧,能简要谈谈吗?
 答:好吧,我们从十个方面简单来说一说。
 有一些同学开头爱写一题记,其实,写得人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倒不如开头引用一二句恰当的名诗句、词曲、小诗等效果好。更有同学的题记,文记不一,冗长杂乱,辞句不通,反倒不如没有。
 有的同学用自己的话冒充名人的名言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这是一种不良文风,必须杜绝。如真的有此水平,就用自己的嘴精妙地说出,效果不更好?
 有同学不管文章本身是否需要,大量使用并列、排比、递进、设问、反问、呼告等手法,想以此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其实,文章的好坏关键还在于内容情感的真诚动人与否,语言风格是否有机统一,否则也只能是装强作势,让人反感。
 在表现手法上,有同学也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表面像随笔或杂文,但全文无一个完整有序的结构,随意而来,任意而去,为显深沉频频分段,为凑字数东拉西扯,此实为下策。要知道真正的随笔是较难而成的,同学们常用的散文一体之形散神不散看似容易,实则需平日大量习练才可做到。
 在选材上好多同学都喜欢选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和名人要员,其实以生活中最细微的小民小事入文,会使文章更有情有理更感动人。要知道,世上凡人多,凡人之事之理之情也正是你我心中常生常思常忧之事理。关注身边之普遍百姓之生命比追逐远方伟人名人之行为更容易让读者动情下泪。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范围很广,好多同学们看了题目后常常一时无法下笔。要么便是泛泛而谈,假、大、空之语言充满其间,大而无当。论述问题时又面面俱到,实则一点也不到。其实天大的理,用针尖小的事去表现,化抽象空洞为具体可感。把想表达的那个观点化为真实动人的一些(一点、一方面也行)细小的事件,然后用多种手法去展示,这样,文章就好落笔且不显空洞泛力了。
 要注意文体特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精当,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要,说明文中的描写要生动准确,写寓言要成寓言,是书信就要符合有关格式,不能任意所为写成四不像,或似蝙蝠般自鸣得意曰:我这是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相结合。
 结尾可有鼓励号召照应强调之语言,但不能脱离实际或文章本身在那里装腔作势,空喊大话,无谓重复。要自然亲切,简洁有力,与全文浑然一体。
 高考作文一般规定文体不限,有同学想通过写诗歌来获得高分,这本身是可以的。但若平时没有大量的训练,或没较大的把握,一般还是不用为好。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多意性,万一有个闪失,后果无法挽回。如有奇妙诗才,完全可以在其他文体中展示。
 十、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人说像2003、2004年的作文(全国卷)适合写议论文,如《杂》、《 买镜子 》等适合写记叙文等,于是按话题定文体成为一种定势。其实不然,只要不偏离话题,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从出新角度讲,避开大众的习惯性思维,反倒更能表现自己高超的写作技能,从而获得高分。
 由于篇幅所限,暂就谈到这里,最后总结几句。
 高三语文中的写作训练千头万绪,内容繁多,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零打碎敲,也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临时抱佛脚,通过背几篇范文到时改头换面,期望高分。多阅读,勤习练,细琢磨,常对比,精修改,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跟着老师一步步提高,方是作文进步的正道。文无定法,苦是高法;业精于勤,文成于写。祝大家走进高三,成熟进步,思如泉涌,文似彩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 江 月
后一篇:狐言乱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