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练瑜伽,究竟在练习什么?

2022-03-27 19:50:16

老师常常在瑜伽课堂里说

"深长地吸气,缓慢地呼气”

“将呼吸带到你的整个后背”

“去感受自己的脊柱向上延展”

“关注自己左右两侧腰是否同样被拉伸”

......

老师们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我们

瑜伽向内,产生觉知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01“瑜伽练习,为什么需要带入觉知?”

单纯的肢体练习,并不是瑜伽。

瑜伽体式梵文叫“asana”,这个词原意是“蒲团”,它是一个长时间停留的、舒适的姿势。

当我们在体式练习的时候,非常清楚当下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并不带评判、比较,纯粹地去关照它,这时我们的瑜伽习练才是有意义的。

瑜伽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我们的身、心、灵与世界万物相连结。

没有觉知的体式练习,会伤害身体。

很多时候,我们坐在“蒲团”上,或者说我们进入体式里,都在回忆过去、妄想未来,很难将心念安住在当下。

在课堂里,我们看到别人体式做得很好,自己也特别“努力”想要达到某个点;或者我们十分在意镜子里的自己美不美,这些都是丢失了自己的“意识”。

瑜伽体式,是舒适而稳定的。一味追求体式的练习,妄念纷纷,心念不能集中,身体也非常难感到舒适。


“外练习”是在为“内练习”作准备。

《瑜伽经》讲的“八支”,前面五个被我们称为“外练习”。

它们分别是:

1.yama(不能做的)

2.niyama(应当做的)

3.asana(体式法)

4.pranayama(呼吸法)

5.pratyahara(控制感官)。

而后面三个,被称为“内练习”。

它们分别是:

6.dharana(总持不散乱)

7.dhyana(禅定)

8.samadhi(三摩地)

八支是我们习练瑜伽的次第,这样的次第并不是断层的,而是渗透的、有关联的。

当我们在练习体式(控制身体)时,也会有呼吸的练习,甚至尝试在体式里感受“冥想于无限之上”。

反过来,任何一个体式习练,都应保持觉知,因为“外练习”在为我们的“内练习”作准备,都是我们练习冥想的基础。


02“如何在瑜伽练习中获得觉知?”

从专注瑜伽体式开始。

的确,我们从一开始,很难知道该怎样去控制和觉察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踏上瑜伽垫,成为瑜伽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生活和练习中,开始遵循yama和niyama的大原则,从体式开始,专注于体式。

我们先籍由外练习,意识有了一个寄托点,将“无形”变为“有形”,由此先控制自己的心。

当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瑜伽,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之后,我们就去练习将身体保持到一个状态当中。

在“内练习”课程里,来自老师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没有关注“生活”本身。为了吃而吃,为了穿而穿,丧失了本身具足的体悟与思考。

那瑜伽即将与wiliwili合作,开设“正念”系列课程,它直接、简单地将我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融入其中,让与我们与自己身心相连接。

这就是普适大众的训练觉知的方法,让心停留并专注于在当下——这也和瑜伽习练的次第不谋而合。

那瑜伽除了开设系列正念课程之外,5月份还会有诵钵疗愈。诵钵,也只是一个媒介,通过声音的波动,引导我们接近冥想,这些课程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收摄感官,更好地安住于当下,让我们的身、心、灵得到平衡而全面的健康与安宁。


练习者自身对于觉知的体悟。

每个人的“感知”,都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更多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的一些东西,而很少向内去觉察和追求。

现代人之所以身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情绪,甚至是那些你发现了或者尚未发现的意识,而造成的身体淤堵。

尤其近年来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原本规则的生活,更平添了一些焦虑与不安,特别容易让我们迷失掉自我。

将瑜伽体式、呼吸法、正念冥想等等方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你可能会想花多一些时间,去追求“坐下来就能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当中。


03“在那瑜伽,如何让会员们进阶练习,在瑜伽和生活中拥有更好的觉知?”

瑜伽教室是生活的延伸。

一直以来,那瑜伽提倡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训练,而不仅仅只是肢体的展示。

但我们的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时,在肢体动作时,我们连意识都集中不了,更别说安住,或者是冥想了。

如果直接开设冥想课程,可能大家很难一下子就找到那种感受。

所以我们会有次第的、逐步开设内修课程,如果有需要的会员,可以跟上我们的训练计划。


会员长时间跟随那瑜伽,已具备“内修”的条件。

那瑜伽在重庆今年已是第十四年,有越来越多的会员跟随我们的时间越来越长,非常需要“内修”课程。

在进阶练习当中,我们会重点练习呼吸、正念、冥想这类课程。籍由身体练习,更多地向觉知自己的内心过渡。

瑜伽不仅仅只是垫子上的体式,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走向内在,更好的去获得、找到瑜伽练习真正的意义,更好地通过瑜伽带来更积极和正向能量。

我们希望,会员们能用肢体带动内心,用瑜伽里学到的东西,正向地影响自己的生活。


正念、诵钵、冥想课程,是自然的感受,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

在那瑜伽开设正念冥想之前,想给大家说的是——习练的过程不要着急。

有可能,一两次课程感觉不到期待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遭遇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让自己慢慢的去找到这种感觉。

哪怕今天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融入到生活当中,感受自己身心的一些变化,尽量多做好自己内在的觉察,这就是最重要的。


一直以来

那瑜伽就是“慢”的

不急功近利

跟随初心

让自己与万物建立自然的连接

也希望你能与我们一道

让自己慢下来

追求和发现生活的本然



01

“瑜伽练习,为什么需要带入觉知?”

01

图片


单纯的肢体练习,并不是瑜伽。

瑜伽体式梵文叫“asana”,这个词原意是“蒲团”,它是一个长时间停留的、舒适的姿势。

当我们在体式练习的时候,非常清楚当下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并不带评判、比较,纯粹地去关照它,这时我们的瑜伽习练才是有意义的。

瑜伽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我们的身、心、灵与世界万物相连结。


图片


没有觉知的体式练习,会伤害身体。

很多时候,我们坐在“蒲团”上,或者说我们进入体式里,都在回忆过去、妄想未来,很难将心念安住在当下。

在课堂里,我们看到别人体式做得很好,自己也特别“努力”想要达到某个点;或者我们十分在意镜子里的自己美不美,这些都是丢失了自己的“意识”。

瑜伽体式,是舒适而稳定的。一味追求体式的练习,妄念纷纷,心念不能集中,身体也非常难感到舒适。


图片


“外练习”是在为“内练习”作准备。

《瑜伽经》讲的“八支”,前面五个被我们称为“外练习”。

它们分别是:

1.yama(不能做的)

2.niyama(应当做的)

3.asana(体式法)

4.pranayama(呼吸法)

5.pratyahara(控制感官)。

而后面三个,被称为“内练习”。

它们分别是:

6.dharana(总持不散乱)

7.dhyana(禅定)

8.samadhi(三摩地)

八支是我们习练瑜伽的次第,这样的次第并不是断层的,而是渗透的、有关联的。

当我们在练习体式(控制身体)时,也会有呼吸的练习,甚至尝试在体式里感受“冥想于无限之上”。

反过来,任何一个体式习练,都应保持觉知,因为“外练习”在为我们的“内练习”作准备,都是我们练习冥想的基础。


图片


— 1 —


02

如何在瑜伽练习中获得觉知?

02

图片


从专注瑜伽体式开始。

的确,我们从一开始,很难知道该怎样去控制和觉察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踏上瑜伽垫,成为瑜伽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生活和练习中,开始遵循yama和niyama的大原则,从体式开始,专注于体式。

我们先籍由外练习,意识有了一个寄托点,将“无形”变为“有形”,由此先控制自己的心。

当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瑜伽,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之后,我们就去练习将身体保持到一个状态当中。


图片


在“内练习”课程里,来自老师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没有关注“生活”本身。为了吃而吃,为了穿而穿,丧失了本身具足的体悟与思考。

那瑜伽即将与wiliwili合作,开设“正念”系列课程,它直接、简单地将我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融入其中,让与我们与自己身心相连接。

这就是普适大众的训练觉知的方法,让心停留并专注于在当下——这也和瑜伽习练的次第不谋而合。

那瑜伽除了开设系列正念课程之外,5月份还会有诵钵疗愈。诵钵,也只是一个媒介,通过声音的波动,引导我们接近冥想,这些课程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收摄感官,更好地安住于当下,让我们的身、心、灵得到平衡而全面的健康与安宁。


图片


练习者自身对于觉知的体悟。

每个人的“感知”,都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更多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的一些东西,而很少向内去觉察和追求。

现代人之所以身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情绪,甚至是那些你发现了或者尚未发现的意识,而造成的身体淤堵

尤其近年来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原本规则的生活,更平添了一些焦虑与不安,特别容易让我们迷失掉自我。

将瑜伽体式、呼吸法、正念冥想等等方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你可能会想花多一些时间,去追求“坐下来就能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当中。


图片


— 2 —


03

“在那瑜伽,如何让会员们进阶练习,在瑜伽和生活中拥有更好的觉知?”

03

图片


瑜伽教室是生活的延伸。

一直以来,那瑜伽提倡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训练,而不仅仅只是肢体的展示。

但我们的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时,在肢体动作时,我们连意识都集中不了,更别说安住,或者是冥想了。

如果直接开设冥想课程,可能大家很难一下子就找到那种感受。

所以我们会有次第的、逐步开设内修课程,如果有需要的会员,可以跟上我们的训练计划。


图片


会员长时间跟随那瑜伽,已具备“内修”的条件。

那瑜伽在重庆今年已是第十四年,有越来越多的会员跟随我们的时间越来越长,非常需要“内修”课程。

在进阶练习当中,我们会重点练习呼吸、正念、冥想这类课程。籍由身体练习,更多地向觉知自己的内心过渡。

瑜伽不仅仅只是垫子上的体式,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走向内在,更好的去获得、找到瑜伽练习真正的意义,更好地通过瑜伽带来更积极和正向能量。

我们希望,会员们能用肢体带动内心,用瑜伽里学到的东西,正向地影响自己的生活。


图片


正念、诵钵、冥想课程,是自然的感受,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

在那瑜伽开设正念冥想之前,想给大家说的是——习练的过程不要着急。

有可能,一两次课程感觉不到期待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遭遇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让自己慢慢的去找到这种感觉。

哪怕今天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融入到生活当中,感受自己身心的一些变化,尽量多做好自己内在的觉察,这就是最重要的。


图片


— 3 —



一直以来

那瑜伽就是“慢”的

不急功近利

跟随初心

让自己与万物建立自然的连接


也希望你能与我们一道

让自己慢下来

追求和发现生活的本然

01

“瑜伽练习,为什么需要带入觉知?”

01

图片


单纯的肢体练习,并不是瑜伽。

瑜伽体式梵文叫“asana”,这个词原意是“蒲团”,它是一个长时间停留的、舒适的姿势。

当我们在体式练习的时候,非常清楚当下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并不带评判、比较,纯粹地去关照它,这时我们的瑜伽习练才是有意义的。

瑜伽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我们的身、心、灵与世界万物相连结。


图片


没有觉知的体式练习,会伤害身体。

很多时候,我们坐在“蒲团”上,或者说我们进入体式里,都在回忆过去、妄想未来,很难将心念安住在当下。

在课堂里,我们看到别人体式做得很好,自己也特别“努力”想要达到某个点;或者我们十分在意镜子里的自己美不美,这些都是丢失了自己的“意识”。

瑜伽体式,是舒适而稳定的。一味追求体式的练习,妄念纷纷,心念不能集中,身体也非常难感到舒适。


图片


“外练习”是在为“内练习”作准备。

《瑜伽经》讲的“八支”,前面五个被我们称为“外练习”。

它们分别是:

1.yama(不能做的)

2.niyama(应当做的)

3.asana(体式法)

4.pranayama(呼吸法)

5.pratyahara(控制感官)。

而后面三个,被称为“内练习”。

它们分别是:

6.dharana(总持不散乱)

7.dhyana(禅定)

8.samadhi(三摩地)

八支是我们习练瑜伽的次第,这样的次第并不是断层的,而是渗透的、有关联的。

当我们在练习体式(控制身体)时,也会有呼吸的练习,甚至尝试在体式里感受“冥想于无限之上”。

反过来,任何一个体式习练,都应保持觉知,因为“外练习”在为我们的“内练习”作准备,都是我们练习冥想的基础。


图片


— 1 —


02

如何在瑜伽练习中获得觉知?

02

图片


从专注瑜伽体式开始。

的确,我们从一开始,很难知道该怎样去控制和觉察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踏上瑜伽垫,成为瑜伽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生活和练习中,开始遵循yama和niyama的大原则,从体式开始,专注于体式。

我们先籍由外练习,意识有了一个寄托点,将“无形”变为“有形”,由此先控制自己的心。

当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瑜伽,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之后,我们就去练习将身体保持到一个状态当中。


图片


在“内练习”课程里,来自老师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没有关注“生活”本身。为了吃而吃,为了穿而穿,丧失了本身具足的体悟与思考。

那瑜伽即将与wiliwili合作,开设“正念”系列课程,它直接、简单地将我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融入其中,让与我们与自己身心相连接。

这就是普适大众的训练觉知的方法,让心停留并专注于在当下——这也和瑜伽习练的次第不谋而合。

那瑜伽除了开设系列正念课程之外,5月份还会有诵钵疗愈。诵钵,也只是一个媒介,通过声音的波动,引导我们接近冥想,这些课程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收摄感官,更好地安住于当下,让我们的身、心、灵得到平衡而全面的健康与安宁。


图片


练习者自身对于觉知的体悟。

每个人的“感知”,都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更多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的一些东西,而很少向内去觉察和追求。

现代人之所以身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情绪,甚至是那些你发现了或者尚未发现的意识,而造成的身体淤堵

尤其近年来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原本规则的生活,更平添了一些焦虑与不安,特别容易让我们迷失掉自我。

将瑜伽体式、呼吸法、正念冥想等等方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你可能会想花多一些时间,去追求“坐下来就能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当中。


图片


— 2 —


03

“在那瑜伽,如何让会员们进阶练习,在瑜伽和生活中拥有更好的觉知?”

03

图片


瑜伽教室是生活的延伸。

一直以来,那瑜伽提倡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训练,而不仅仅只是肢体的展示。

但我们的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时,在肢体动作时,我们连意识都集中不了,更别说安住,或者是冥想了。

如果直接开设冥想课程,可能大家很难一下子就找到那种感受。

所以我们会有次第的、逐步开设内修课程,如果有需要的会员,可以跟上我们的训练计划。


图片


会员长时间跟随那瑜伽,已具备“内修”的条件。

那瑜伽在重庆今年已是第十四年,有越来越多的会员跟随我们的时间越来越长,非常需要“内修”课程。

在进阶练习当中,我们会重点练习呼吸、正念、冥想这类课程。籍由身体练习,更多地向觉知自己的内心过渡。

瑜伽不仅仅只是垫子上的体式,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走向内在,更好的去获得、找到瑜伽练习真正的意义,更好地通过瑜伽带来更积极和正向能量。

我们希望,会员们能用肢体带动内心,用瑜伽里学到的东西,正向地影响自己的生活。


图片


正念、诵钵、冥想课程,是自然的感受,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

在那瑜伽开设正念冥想之前,想给大家说的是——习练的过程不要着急。

有可能,一两次课程感觉不到期待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遭遇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让自己慢慢的去找到这种感觉。

哪怕今天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融入到生活当中,感受自己身心的一些变化,尽量多做好自己内在的觉察,这就是最重要的。


图片


— 3 —



一直以来

那瑜伽就是“慢”的

不急功近利

跟随初心

让自己与万物建立自然的连接


也希望你能与我们一道

让自己慢下来

追求和发现生活的本然

01

“瑜伽练习,为什么需要带入觉知?”

01

图片


单纯的肢体练习,并不是瑜伽。

瑜伽体式梵文叫“asana”,这个词原意是“蒲团”,它是一个长时间停留的、舒适的姿势。

当我们在体式练习的时候,非常清楚当下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并不带评判、比较,纯粹地去关照它,这时我们的瑜伽习练才是有意义的。

瑜伽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我们的身、心、灵与世界万物相连结。


图片


没有觉知的体式练习,会伤害身体。

很多时候,我们坐在“蒲团”上,或者说我们进入体式里,都在回忆过去、妄想未来,很难将心念安住在当下。

在课堂里,我们看到别人体式做得很好,自己也特别“努力”想要达到某个点;或者我们十分在意镜子里的自己美不美,这些都是丢失了自己的“意识”。

瑜伽体式,是舒适而稳定的。一味追求体式的练习,妄念纷纷,心念不能集中,身体也非常难感到舒适。


图片


“外练习”是在为“内练习”作准备。

《瑜伽经》讲的“八支”,前面五个被我们称为“外练习”。

它们分别是:

1.yama(不能做的)

2.niyama(应当做的)

3.asana(体式法)

4.pranayama(呼吸法)

5.pratyahara(控制感官)。

而后面三个,被称为“内练习”。

它们分别是:

6.dharana(总持不散乱)

7.dhyana(禅定)

8.samadhi(三摩地)

八支是我们习练瑜伽的次第,这样的次第并不是断层的,而是渗透的、有关联的。

当我们在练习体式(控制身体)时,也会有呼吸的练习,甚至尝试在体式里感受“冥想于无限之上”。

反过来,任何一个体式习练,都应保持觉知,因为“外练习”在为我们的“内练习”作准备,都是我们练习冥想的基础。


图片


— 1 —


02

如何在瑜伽练习中获得觉知?

02

图片


从专注瑜伽体式开始。

的确,我们从一开始,很难知道该怎样去控制和觉察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踏上瑜伽垫,成为瑜伽人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生活和练习中,开始遵循yama和niyama的大原则,从体式开始,专注于体式。

我们先籍由外练习,意识有了一个寄托点,将“无形”变为“有形”,由此先控制自己的心。

当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瑜伽,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之后,我们就去练习将身体保持到一个状态当中。


图片


在“内练习”课程里,来自老师的引导。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没有关注“生活”本身。为了吃而吃,为了穿而穿,丧失了本身具足的体悟与思考。

那瑜伽即将与wiliwili合作,开设“正念”系列课程,它直接、简单地将我们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融入其中,让与我们与自己身心相连接。

这就是普适大众的训练觉知的方法,让心停留并专注于在当下——这也和瑜伽习练的次第不谋而合。

那瑜伽除了开设系列正念课程之外,5月份还会有诵钵疗愈。诵钵,也只是一个媒介,通过声音的波动,引导我们接近冥想,这些课程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收摄感官,更好地安住于当下,让我们的身、心、灵得到平衡而全面的健康与安宁。


图片


练习者自身对于觉知的体悟。

每个人的“感知”,都有细微的差别。

尤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更多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的一些东西,而很少向内去觉察和追求。

现代人之所以身体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情绪,甚至是那些你发现了或者尚未发现的意识,而造成的身体淤堵

尤其近年来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原本规则的生活,更平添了一些焦虑与不安,特别容易让我们迷失掉自我。

将瑜伽体式、呼吸法、正念冥想等等方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你可能会想花多一些时间,去追求“坐下来就能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当中。


图片


— 2 —


03

“在那瑜伽,如何让会员们进阶练习,在瑜伽和生活中拥有更好的觉知?”

03

图片


瑜伽教室是生活的延伸。

一直以来,那瑜伽提倡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训练,而不仅仅只是肢体的展示。

但我们的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时,在肢体动作时,我们连意识都集中不了,更别说安住,或者是冥想了。

如果直接开设冥想课程,可能大家很难一下子就找到那种感受。

所以我们会有次第的、逐步开设内修课程,如果有需要的会员,可以跟上我们的训练计划。


图片


会员长时间跟随那瑜伽,已具备“内修”的条件。

那瑜伽在重庆今年已是第十四年,有越来越多的会员跟随我们的时间越来越长,非常需要“内修”课程。

在进阶练习当中,我们会重点练习呼吸、正念、冥想这类课程。籍由身体练习,更多地向觉知自己的内心过渡。

瑜伽不仅仅只是垫子上的体式,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走向内在,更好的去获得、找到瑜伽练习真正的意义,更好地通过瑜伽带来更积极和正向能量。

我们希望,会员们能用肢体带动内心,用瑜伽里学到的东西,正向地影响自己的生活。


图片


正念、诵钵、冥想课程,是自然的感受,不是急功近利的目的。

在那瑜伽开设正念冥想之前,想给大家说的是——习练的过程不要着急。

有可能,一两次课程感觉不到期待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遭遇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让自己慢慢的去找到这种感觉。

哪怕今天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把它融入到生活当中,感受自己身心的一些变化,尽量多做好自己内在的觉察,这就是最重要的。


图片


— 3 —



一直以来

那瑜伽就是“慢”的

不急功近利

跟随初心

让自己与万物建立自然的连接


也希望你能与我们一道

让自己慢下来

追求和发现生活的本然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