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  山(五)

(2012-06-28 17:06:02)
标签:

玉山

厨房里的母亲

慈母手中线

生产队

我家

情感

分类: 望中犹记

 

玉 (五)

 

                   ------谨以此篇献给敬爱的父亲

 

    父亲不在的日子,大抵维持大半年之久。其间,家中生活是怎样一种境地可想而知,忧心、恐慌、饥饿、歧视、无望……孩子们把所有的希望与寄托都投向母亲的大河里!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坚强的母亲,硬是拖着她那做过两次胃切除大手术的病体,撑起了整个天。白日里她照常到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收工回来,忙洗衣做饭,忙服侍牲口,忙私留地菜园地,支使孩子们学习、做事,而我们则照常上学读书,照常一日两餐,照常衣着“格式”,照常嬉戏耍玩……关于母亲,我曾陆续写过《慈母手中线》、《厨房里的母亲》等短文,如同“玉山”一样,我这毫端又怎能蘸尽母爱的大河?

    写到这里,不能不提及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照顾,他们朴实无华正直善良,用最简单最淳朴的言行表达着他们对我们一家的同情支持和帮助。许多个夜晚,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母亲在与相识或不相识的、爷爷、叔伯、婶婶、姐姐、哥哥低声说话,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家送来救命的粮食、布匹、粮票、现金……有的是受父亲之托,不远数十里路来到我家,有的则是自发的借着黑夜的帷幕送来力所能及的资助。印象最深的,是时任蚌埠柴油机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父亲的老团长(李?清,名字已不记得了),亲自驱车来到我家,面对老部下的困境,这位驰骋沙场的老革命不禁老泪纵横,他为我们家带来了两丈蓝咔叽布,还有现金和粮票,为饥寒交迫中的我们送来了冬日温暖。我的一位单身远房叔叔,获悉我家蒙难,索性把铺盖卷卷到我家来,一干就是两年,这样的两年,该要为父亲、为母亲分担多少忧愁,该要为我们创造多少幸福!叔叔离开后,回到邵店老家,后来成了五保户,一直由我们照顾,逝世那年,我们把后事安排的非常隆重,以报答叔叔给予我们的恩泽。还有与父亲生死之交的吴久好伯伯,我已在《大伯》一文中有过比较详尽的记述。有了这许多的亲历,有了父亲这代人的躬行,在我人生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其深刻之影响可想而知。因而,当我投身社会,能够撑起一片天地的时候,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帮助那些需要人帮助的人,当然也包括过去对我们有恩的人。“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当我今天经常以“笔墨”的形式书赠予人的时候,不能不说自己的这种人文情怀无不来自那个时代的那些人们,尤其是父亲。
    父亲避难回来后,艰难的日子虽未见根本好转,但有“玉山”在,我们踏实了,开心了,在那个闹而优则仕的年代,我们仍按照父母之愿,努力刻苦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姐姐,一直都是全班第一。学习之余,几个大一点的姐弟除了拾柴捡粪帮忙家务,已经能够到生产队干农活了,尽管每天只能挣两三个工分。除此之外,我也能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到亲朋好友家借粮借款为父分忧了。然而,这样曙光在前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一九七二年夏,母亲终因贫病交加患产后风,撇下七个孩子,走完了她艰辛的年仅37岁的一生。从此,这个全是“软腿”的家庭,所有重负都向父亲压来。(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