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痴儿斋主人
痴儿斋主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36
  • 关注人气:24,0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俱 往 矣

(2010-12-17 07:42:52)
标签:

寿县

楷体

gb2312

b52

泉州开元寺

情感

分类: 心源文字

俱 往 矣

 

   “人生是一件华美的睡袍,里面长满虱子。”我不大喜读张爱玲的作品,能够记住这位令许多男女为之倾倒垂泪扼腕长叹的女性作家的句子,也不枉是她的一位读者了。我想,之所以能够将这句话镌刻心底,大抵是因为半生苦苦挣扎做够了白日梦的缘故,也就是说,无论在村野街镇,还是在围城古巷,那一种时不时露出的愚拙与村相,那一种陷身政治又稚于政治的无奈与悲凉。因此,当我最终选择离开名利场的时候,浑身的虱子便全都消失殆尽了——睡袍不再,虱安附焉?

    但凡是人,自出生的那天起,那包被便成为“华美的睡袍”了,就再也逃不了虱子的叮咬。曾经,因黑五类子弟的身份而当不了“红小兵”,初高中自然也是背着黑五类的黑锅坐在替补的座位上。曾经,一个十二三岁打着赤脚的弱小身躯混在大人的队伍里,与其说是上河提挣工分毋宁说是为了那眼在田埂上挖出的锅灶,为了那锅灶中煮出来的混杂着野草烟熏味道的米饭!曾经,裹身只有唯一一件母亲缝制的土布褂子,换洗的时候,必须借助同学的衣衫。曾经,学校里的钢板蜡纸铁笔油印机几乎被我垄断,还有革命大批判专栏、学习墙报、各种大字标语,乒乓球单打冠军、学校宣传队的舞美设计、乐器伴奏……那年月,未学到多少数理化知识,却奠定了在近乎无任何经济来源的艰难情况下如何生存下去的基础。曾经,一位野战军的团长惜才爱才竭尽之所能欲征我入伍,终因政审不合格而毁了当兵梦。曾经,老校长荐当民师,周末谈话周一报到,可当我高高兴兴来到母校上班时,迎接我的是“暂时回家有机会再考虑”的晴天霹雳。曾经,一个76年即被纳入党小组学习感受组织温暖的建党积极分子直到86年才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曾经,在招干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优秀人选,在县委常委已经决定的情况下,又被地区的某部门给“枪毙”了,这一“枪”导致了13年后才重新被发现为“社会拔尖人才”。曾经,一个有口皆碑连续数年被评为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家伙,进城的岗位是人民政协。曾经京华求学,毅然决然北漂创业,演绎出的却是“农夫与蛇”的今版悲剧……很难想象,生命进程中的这些不可再生的机遇,倘若有一种是实现了的,现在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可惜,人生只有过程没有假设!只是睡袍与虱子同样在一个躯壳里继续存在着罢了。俱 <wbr>往 <wbr>矣

    不过,机会总是对着有“准备”的人。当我含辛茹苦以牺牲青春年华不惜债台高筑撑起了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将弟妹们一个个培养读书成家立业的时候,我得到的是他们对大哥永远的敬重与挚爱。当我对所谓的前途再也不抱幻想,用一生中最珍贵最精华的17年时光,白手起家,扑下身子脚踏实地为老百姓架起电线送去光明的时候,我获得了部级劳模的荣誉,还有更珍贵的“一片光明百姓灯”的社会口碑。当一位县委书记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 将我纳入视线的时候,年近不惑的我,又鬼使神差般的步入乡镇领导干部的行列,十年生死两茫茫,风雨无言话衷肠,在改革成果不仅没有惠及农民且原始积累还需农民血汗付出的岁月,一个最最普通的村夫,以他的人格魅力,不仅稳固了“基石”,而且化解掉无数的尖锐矛盾,所到之处皆得民心,百姓欢迎,领导放心,因此才有了自优秀公务员评选以来的全部优秀,才有了连续6年的优秀党委书记称号。当被后来的领导“关心关照”,从乡下调进城赋闲人民政协的时候,除了“无事找事”的为清水衙门谋取原本就该属于他们的部分利益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多了一帮“割头不换颈子”的好哥们好弟兄!当我无法安于现状投身中国人们大学“全国首届中青年书法研究生班”苦心研修书法的时候,不仅拿到为数不多的优秀学员证书,还得到刘炳森、周志高等大师的赏识和青睐。当我回到故乡承担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届文联主席的时候,前车无鉴,经费短缺,在不满两年的时间里,混迹于文学艺术界和关心支持文艺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激活思维,探求实践,凭着一大批仁人志士的文化知觉,营造了寿县文学艺术前所未有的浓景气象……

   回想此生,坎坎坷坷走到今,总还有不无值得总结的地方。谎言、权术、欲望把大多数人的天性淹没,虚伪的色彩刺伤了我们的双眼,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握手便大打了折扣,烙在身上的痛楚真切而鲜明。而想要做一个至诚的人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尽管至诚可以洗去厚积的尘埃,剥去伪装的外衣,尽管因为至诚天性才有可能得到自由的发挥。这一生似乎都在孜孜以求,我想用至诚来完善自我,同时也想用自己的至诚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不知道做得如何,更不知道此生的所作所为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我清楚自己是一片明净的树叶,既有着植根大地的鲜亮,更有着化作春泥的从容。“一向有目标而不注重惨淡经营,有追求而不机巧勉强获取,于金钱名利,得之,水到渠成,在有意无意之间,失之,本不属于我,取自然而然之态……”这是早在十几年前的一份述职报告里就写出来的,拿来今用,仍然贴切。

俱 <wbr>往 <wbr>矣    俱往矣!

    而今,我理智的选择了离开,犹如站在山顶看山路,脚下的坑坑洼洼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在人生旅程中的又一座高峰上,毅然决然的脱去那件耀眼的睡袍,悄无声息的离开,让身上的虱子无处藏匿。想起前不久游福建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里,我似乎听见僧在问法老:古镜如何打磨光亮?法老说:古镜不打磨自亮。由此联想到另外一则禅语故事,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去?”师曰:“汝在里许得多少时也?”曰:“如何出离?”师曰:“青山不碍白云飞。”呵呵,行文至此,该以前几日胡诌的诗句作结了:

      我并不得意于自己的创造

      断然绝决戛然而止

      早已不再需要指引

      灵魂迁徙的地方是一条睿智的河

 

                              

                                       2010年12月16日夜于痴儿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