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 帆

(2008-11-22 07:10:20)
标签:

晚帆

石绿

债台

墨韵

石青

文化

分类: 心源文字

晚  

 

____瑾以此篇献给在池州工作生活的芬妹     

   

     漂泊半月,又背回一大摞图书,为安顿它们,此时,借着夜晚的一份宁静,他在漫不经心眷着书橱的空间。随手翻开一本前些年购买的《文艺鉴赏大成》,立即,被张大千的一幅《晚帆》图吸引住——在墨骨的底子上,文静地漂荡着石青、石绿的瑰丽色泽,与浓淡的墨韵交织渗化,呈示出大理石纹般混沌而流变的丰富层次,神秘、幽暗、深邃……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一座现代化教学楼里,名校坛席,满壁翰墨,来自祖国各地的数十位中青年书法家正在那里体验先贤感悟,聆听智者声音,大师们的创造性想象和对文化历史含意丰富的联想,妙趣横生,魅力无限,李学勤、钟明善、刘炳森、金开诚、欧阳中石、丛文俊、张飙、徐庆平……无不各自表现出犀利的禀赋,他们的言论赋予了文化艺术以及时代生活的逼真实感。置身其境,他犹如大师画卷中“文静地漂荡着的石青、石绿”,正被那浓淡相宜的墨韵交织着,渗化着……无独有偶,此种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古老县城,亦正在播放着《古城人间》中的他,作为本期节目里的主人公,做人、做事、为文、为墨原本他是无意如此张扬的,可还是拗不过记者的追踪与执着,还有那潜意识里想要交待清楚却又根本无法交待清楚的那份隐隐的寄托与眷恋,“漂荡着的石青石绿”哟,难道这就是在他身上呈现出的那一点点“瑰丽的色泽”?其实,他并非不清楚,许多事理都是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中。茫茫人海中的绝大多数人来回奔波在茫然无知的生活中,自然地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们很少甚至根本感悟不到许多深刻的事理,只是顺应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宗教因此而产生,无数的信徒和善男信女将自己的心智模式筑成虚幻的围城,但在他看来不过是一种无奈的精神寄托罢了。

    灰色的院落,两排破旧的瓦屋,粉墙斑驳,冷清寂寥,倒是那几树梅花和满池金桂平添了不少生机,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显然这地方是人生终点,不——政治生命末端的驿站。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生命之舟已被海浪卷入这个孤岛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不知为谁而活为谁而做呢?甚至在表面的冷清与寂静的背后,常常演译出滑稽的不可思议却又真实的令人尴尬的无谓纷争与斤斤计较……他倒是颇显出几份逍遥和自在,陷身其中却能置之度外,重新拾起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回到具有生命力的生存状态中,因性而论,放怀痛饮,对影三人,信手涂抹,“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今宵酒醒何处”的漫吟中,体悟着生命的幽暗和深邃……

  “热闹了一辈子,一辈子穷光蛋”,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望着醉态可掬的他,妻送上一杯温热的茶水,也递上一份喃喃的幽默。是呵,这辈子倒真的有些“热闹”呢。幼时福之无印,听父母说,那是在大城市里度过的,他曾经这样定义过自己:童年记忆犹新,缘自住大猪圈,食胡罗卜,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童心虽顽,奈何无力耍玩;少年刻骨铭心,缘自拾柴拣粪,牧猪放牛,挖食野菜,充工上堤,书虽挎,里面荡然无物;青年背负沉沉,缘自母亲早逝,父亲绝癌,姊妹食读集于一身,“五类”子弟,政治摧残更堪;中年违心仕途,频频调动,攻坚克难,毁誉冰炭,因袭重负,责任驱使,大就而不唯上,日正中天,黄昏亦随之而至矣……这或许就是夫人所说的“热闹”罢!他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能够在人生最具珍贵的阶段“热闹”一场,既显不出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地泣鬼神,只是觉得年华没有虚度,所作所为自然也就无怨无悔了。他并不在意政治生命的姗姗来迟与早早枯萎,反而庆幸自己因了在那污池里的短暂而未遭污染;他也并不在意一生付出,胸无染尘,敛财无道,以至于移居古城还落得个高筑的债台!他据此填词《最高楼·镌石》:“小楼起,朝雾撩闲庭,天命断征程。睡莲池雨红鱼静,杜鹃风淡紫金凝。仰梧桐,倚懒悟,逝烟云。 且莫忘,债台人铸老。且莫忘,肉骨情未了。星托月,味潦生,依稀梦里觉来痛,盈虚如代恐独醒。镌遗篇,乘鹤去,权方承”。拟嵌碑于墙,既是一种自我解嘲,又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立下的房屋产权遗嘱......还有他从来就不怎么在意的所谓的笔墨文章,自知自明为文革废品,常买书附庸风雅,勤阅读聊以自慰,乱涂鸦计白当黑,抒性灵胡诌章句,几十年过去,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识好意,肆笔而成”,一俟潜心书海砚池,踌躇于艺术殿堂之门槛,才突然间感觉到自己原来是“白痴”一个,那支零破碎的所谓智识学养,充其量只能用作自我陶醉聊以助谈。尤令他难堪的是从儿时就痴迷着的“书法”,沾沾自喜了几十年,居然还未能入“道”,甚至还达不到“术”和“技”的程度!尽管在灵魂深处他把书法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人格境界的培养,一种无为人生的升华,一种修身养性的把玩,然而却越来越“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了。“一辈子穷光蛋”,知我者,妻也,他不禁仰天长啸......

    凝视着捧在手中的《晚帆》,他看到 :暮霭一抹作天幕,云蒸梦幻的氛围,恍如霞蔚仙境,不可仿佛。受光处,显现出勾勒的骨线,闪烁着轻淡透明的赭石色调,分明是夕阳余辉的回光返照。“热闹”、“光蛋”、“天幕”、“梦幻”、“仙境”、“不可仿佛”、“回光返照”……晚帆哟晚帆,怎么带给他那样多的胡思乱想?此种年轮理应是平和乃至懒悟的呀! “夕阳余辉的回光返照”么?他常常心底自问,好像是,分明又不是。过去,现在,将来,曾经热闹过的过去已经过去了,“今宵酒醒何处”的现在亦理当让它成为过去,能让将来重新“热闹”一番吗?他深信不论遇到怎样的情绪,自己都有着特有的心理机制,并在此机制的作用下转换走向,直指自己的心理本体,“吾生本无待”: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思我无所思”:生活的方式在于情感关照……他的目光又一次投向《晚帆》——山径曲折,一直通向山间的茅屋,从山色有无的深处飘过大块雾气,则如积水空明,笼罩着点点白帆,驰向朦鸿无垠的天地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废    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