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    墟

(2008-11-17 10:48:53)
标签:

废墟

城墙

尼康d80

幽州台

文蓬

护城河

文化

分类: 心源文字

废 <wbr> <wbr> <wbr> <wbr>墟

 

   

 

     这里是古城寿州古城墙的东南隅。

    就是这一段古城墙,就是这个雉垛,不仅被存封在近五百年的历史中,而且还在一日千里的现代时光中又悄无声息的湮没了数十年。公元2003年大水逼临城下,愚夫负责这一段城墙的防汛,曾试图“劈荆斩棘”走进它,终因荆棘太密而作罢。而今,它的庐山真面目终于裸现在我的面前。当我走近它的时候,所有遮蔽它的秋草杂树已被清除,它孤傲而冷寂的凸显在护城河畔的柳梢之上,它的目光仍然没有离开城墙内一波秋水之外的曾经的“考蓬”,它仅用几块残存的基石就把绵延7千多米的古城墙牵动,似乎要将所有的无辜与不幸统统丢给尴尬的历史,而期待着、迎接着的是即将获得的新生!

废 <wbr> <wbr> <wbr> <wbr>墟

    一位老人伫立废墟凝神东望,我想,此时此刻他一定是在拿自己满脸的岁月刻痕与脚下这块无语的沧桑作对比吧?他一定知道这个废墟的包括自己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吧?他一定在为自己生命之短暂而天地宇宙之无限而感喟吧?我将相机对准了他和他脚下的废墟,有一种心旌摇荡的感觉,这一瞬间的定格,也许就是不经意间翻开了的一幅古意翩然的风景图画。它使我想起了陈子昂,想起了他在幽州台上那寥寥四句的高歌,那个深厚博大的心灵与苍茫旷远的历史和自然之间的对话……废 <wbr> <wbr> <wbr> <wbr>墟

    关于这个废墟的历史,我基本是不清楚的,它的故事我也没听说过多少,只知道它被称之为“文峰塔”,是否寓意“文风昌盛”,是否与城内隔水相望的曾经的“考蓬”相对应?出家门前,想在《寿县志》上查个究竟,结果只在“城墙”条目中查到这么一句:“墙上旧时有雉垛、亭阁、角楼与警铺,今仅雉垛尚存三、五,余均不存”。想与苏公通话求知问惑,摸遍全身不见手机,想必来时匆忙忘在书案上了。又想,愚天生就不是研究历史和做学问的材料,何必要去考证它的来龙去脉,何必要去追寻它的或毁于兵荒马乱或毁于人们的某种仇恨或毁于年久失修,总之,它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它只剩下了依稀可辨的一个基座和从它身上撕裂下来的那些石块。它的过去是被埋没了的或者说是被摧毁了的风景,如果追溯的更远一些,它无疑曾经是一处非常“现代”的烟波楼台,而于今,在不远的将来它又将是一处非常“古代”的人文景观。到这里来,无非就是想看看它,感受一下从它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历久弥新的气息,以及与我一起在初冬的黄昏里咀嚼夕阳的滋味。

    现在,手握相机,我复制了或者说是定格了它的当下,但却无法复制它的过去。我坐在城墙跺上,凝神望着它,极不愿意去为它编造出什么故事来,无论风花雪月还是金戈铁马抑或那些个极为庸常的市井生活和轶闻趣事,乃至当年那些在“文蓬”里应试的学子们是否来过这个文峰塔上许愿吟咏……废 <wbr> <wbr> <wbr> <wbr>墟我只是在这个夕阳淡淡的黄昏时刻来到了这里,抚摸它标本般的机体,感受着一段已经风干了的历史。这样实际上已经足够了,我不知道的它的过去,就让我不知道吧!当然,苏公、浮木们若乐意解惑,我当然还会洗耳恭听细嚼慢咽的。

    遥遥北望,东城门依稀可辨,举起尼康D80,宾阳楼被我拉到近前,古战场也出现在镜头里,我轻轻的揿下快门。护城河的对面就是新城区的“现代汉城”了,往北的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贴近河岸的别墅区更是养眼的很。那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对坐眼前的残阳废垒以及护城河对岸的新城,这三个不同的纪元、不同的历史空间,不同的生命体无不曾经或正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吧?在万般寂静的暗夜,它们是否会穿越无边的黑暗与坎坷彼此倾诉自己真实的故事呢?它们的故事复制在它们的那个时代或这个时代,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照相机无能为力,遥感卫星、红外线等现代技术想必也没那个能力的。废 <wbr> <wbr> <wbr> <wbr>墟

    城墙上和城墙内外齐头并进在修路,机声隆隆。修路的人,看热闹的人,怀旧的人、游玩的人,让人感觉到这座古老而又寂寞的古城在萌动着什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天色有点阴沉,该回走了。废墟在我的身后渐行渐远,依然静默着,所不同的是随着光线的暗下去,它显得愈发凝重。

    它寂寞吗?我想它曾经寂寞过,那是因为它总是被人利用被人遗弃被人损害的遍体鳞伤残破不全!我又想,它不会寂寞的,因为,它只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而风雨着、存在着、沧桑着,只是人们总是强加给它过多的本不属于它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所谓文化和思想,其实它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它很简单——站起来是个高塔,倒下去一片废墟,如此而已。

    从被当作阻挡的尼龙网里钻出来,距通淝楼已经不远,目光越过护城河,那里已经形成一个数平方公里的新的废墟,那是几天前才刚刚被推翻了的一段历史,代之而起的将又是一截“崭新”的城廓,就像当年的那位许都统,也是在一段历史的废墟上建造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那个我刚刚才离开的废墟。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化深化,人们对待过去的或者说历史的已经不愿去做过多的评判和指责,因为他们明白,那些都是已经过去了的既无可挽回也不可复制的事情。而于现在,当要看今人怎么去做了,诚如这个沉默的废墟,诚如护城河对岸那个刚刚形成的废墟,它们似乎都感受到了春天的不远,尽管它们永远没有自己的选择,尽管它们很有可能再度成为废墟!于今天的人来说,就是要尽力的为将来留下一个永远没有冬天的春天,让这些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风景永远的苍茫下去,永远的不再成为废墟。

 

废 <wbr> <wbr> <wbr> <wbr>墟

 

                                       2008-11-16夜于痴儿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土家小导游
后一篇:晚 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