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2013-05-15 01:25:50)
标签: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杂谈 |
分类: 哲学、西方哲学 |
哲学就是哲学史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西方哲学名著品读系列】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
过去的东西与现在并不是对立的,相反,过去构成我们的现在,现在中包含着全部的过去。过去的东西形成传统,但传统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永恒的活动之中,有如一道洪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每一代人的创造,都是全部过去所积累起来的遗产,没有这种积累就不可能有创造。当然,现在与过去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吸收过去,使之成为我们的组成部分,这时它便具有了不同于以前的特性,赋予了我们自己时代的特性。所以,回顾哲学发展的历史,并不是要停留在古代的哲学里,而是要通过这种回顾而进行新的创造。
哲学史不是分歧意见的堆积,不是杂乱的知识,而是系统的发展。哲学史是理念的内在内容的展现过程,犹如植物的发展过程是种子展开的过程一样。理念使哲学发展的历史保持着内在的统一性,各种哲学体系的内容都是理念内容的一种表达,它们是理念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由此就使哲学史的进展呈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表现出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犹如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它们虽然不同,但却都是种子中的内容的展现,由此表明这些不同的东西是一个整体。同样,哲学史上那些不同的哲学体系,由于它们都是同一理念的不同发展历程,因而保持着内在的统一性,都是同一理念整体的不同构成环节。
同时,理念又是通过差异来表达自身的,或者说,只有在差异中才能够表达自身。如果种子里没有包含多样性的内容,那么它就不可能有生长,生长的目的就是要把内在于种子中的多样性内容(即差异)表达出来。理念依然,通过发展的过程,把自身中的丰富内容展现出来,从而表明,理念自身就是这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基础,多样性来自理念,因而理念是各种差异事物统一的根据,它是使多样性统一起来的力量;或者说,多样性统一的整体就是理念。事物是变化的,但这变化不是别的,就是理念在变化着。
这就是说,哲学史是有内在逻辑的,这个逻辑安排来自理念,是按照理念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所以,哲学史的研究,其兴趣不在于那些外在的偶然事件,而在于把握其内在的必然性。从哲学史中抽取出来的必然性,就是哲学的内在逻辑,它构成了哲学本身的内容。由此也表明了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哲学中的那些范畴,与哲学史上的各种体系是对应的。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体系正是按照这个原则建立起来的。
每一种哲学都只表现出一个特殊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是那个普遍精神——理念的一个环节,是理念发展的一个阶段。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上,普遍精神不可能表现出其全部的内容,而只能表现出有限的原则,任何一种特定的哲学都是这个特殊原则的表达。普遍精神是无限的,而特殊的哲学体系是有限的,只能表达出有限的内容。
当然,特殊的哲学体系并不因此就是与理念对立的,相反,依然保持着同一,因为,任何哲学体系也都是一个整体,包含着理念的全部内容,只是在这个特定的哲学体系中没有、也不可能全部表达出来,而只能潜在着,这些潜在的内容在以后的哲学体系中会逐渐展开,成为现实。正是由于每个有限的环节都包含着无限的理念,它才能够突破有限性的限制,而趋向于整体,使每个环节自身都成为趋向于整体的一种过渡。而理念,或普遍精神,就如同不死鸟一样,在这些不同哲学体系的更替过程中保持着自己永久的生命。
在传统观点看来,只有一种哲学是正确的,其余皆为错误——这种看法本身才是错误的。每种哲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这就是理念,既然它们都是理念的表达,那么它们的存在就都有其合理性。就每种哲学都表达出了理念的一个特殊原则而言,它在它那个发展阶段上就是正确的。但是,每种哲学同时又具有暂时性,是达到更高阶段的一个过渡。每种哲学都是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它那个时代的局限,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哲学才不断地向前进展,以克服以往的局限。
这样,各种哲学体系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结合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了同一个哲学体系。每个哲学体系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以往的哲学所提出来的,是以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哲学体系不过是哲学整体的一个部分。
发展,是理念的本性。发展是从潜在到显现的过程,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是理念自身所包含的差异性内容的展现,因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普遍精神向自身回复的过程,因为,通过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理念将自身中的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实现了自身,成为了它自己。因此,发展并不是向一个异己的领域的过渡,而恰恰是回归自身,因为那些被实现的内容早就已经包含在自身中了,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外来的东西,而仅仅是自身内容的实现。由此表明精神是自由的,它不受制于自身之外的他物,而是自己决定自己的。
理念的发展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理念的内容本来是潜在的,即自在的,但自在的理念还是抽象的,就如同种子中的内容还是抽象的一样。它要实现自身,就必须将这抽象的内容展现为具体的现实,成为具体的感性存在。具体,意味着整体,任何感性事物也都是一个整体,理念潜在于其中,因此它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变成别的事物。
哲学史的发展并不是一种哲学推翻另一种哲学的历史,反之,每种哲学都被包含在现在的哲学中。历史上的哲学,没有任何一种是完全消失,成为过去了的,相反,它们作为特殊的环节都依然被保存在哲学里。凡是真理,是不可能消失的。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继承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把以往的哲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因此,最后的哲学体系是最丰富的,而最初的哲学是贫乏的,因为它的丰富内容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现。
根据黑格尔的这些观点,可以进一步说,不存在任何一种纯粹的哲学。虽然说每种哲学都只发展了一个主要的原则,但是在其潜在的层次上却隐藏着次一级的小原则,这些原则表面上与主要原则保持着一致,却隐含着向各个方向、甚至是与主原则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唯物主义、纯粹的唯心主义、纯粹的经验主义、纯粹的理性主义等等哲学。所有哲学都包含着不纯的成分,因而都蕴含着向多种方向发展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在哲学史上会有如下现象的原由:从同样的前提出发可以走向不同的思想道路,比如从经验主义这个前提出发,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
【原载严春友《西方哲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