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论可转债打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2018-03-20 07:44:57)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帖 |
经过最近半年多的实践,特别是一些失败与挫折的经验,得出如下规律,一方面作为自己的总结,一方面给大家一个借鉴。
第一,如何开更多的账户。
首先得承认,账户越多越好,也就是有越多的身份证越好,但是毕竟人与人之间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所以如何把一个身份证榨取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很重要了。目前的规定是,一个身份证只能有三个上海股东号,三个深圳股东号,外加一个上海融资融券账号,一个深圳融资融券账号,共计八个股东号,而上海市场申购可转债时,一个身份证只能申购一次,深证一个股东号只能申购一次,所以,目前一个身份证可以拿到的打新可转债的极限是一个上海股东号,三个深圳普通股东号,一个深圳融资融券账号,共计五个股东号。
这几个账号在不同证券公司的分配是,可以在三个不同的证券公司各开一个上海股东号一个深圳股东号,在其中一家证券公司开融资融券号,也可以在其中的某些证券公司开三个深圳股东号,但是有些证券公司表示不支持开多个股东号。目前经本人测试最好办理的是银河证券,在银河证券手机客户端->首页->银河开户->加挂户,就可以新开股东号了,完全可以手机开通,不用去营业部办理。华泰证券表示需要去营业部,国泰君安表示不支持多个账户。
第二,如何选择打新标的
首先,我表示,在打新标的的选择上,我吃了很大的亏,譬如我曾经认为东财转债申购时转股价值较低而放弃了申购,结果该转债是收益最高的一个转债。我申购的几个东北债最后都以亏损告终。
经过实践的结果如下:大股东申购率越低的越不可以申购,如吉视转债和蒙电转债都是大股东放弃申购。
有些情况如转股价值较低,或者大小非上市,一度被我们以正常思维认为是高估的信号,放弃申购,结果事后证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譬如最近的康泰转债。
经过许多教训之后,我本人对于申购标的的结论如下:从统计上来看,可转债是收益大于损失的,而且在申购日无法精确预测上市日转债的价值,所以盲打,应申尽申是最优选择。
不过我认为应该排除以下情况:在申购日前,大股东明确表示放弃申购的,我们也要放弃申购。
第三,如何卖出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千万不要纠结,那就是集合竞价卖出是最合适的,任何对转债价格的主观估计,或者自以为是经过金融科学严格计算的科学估计,或者某些转债大神的估计,都是不可靠的。
我本人投资的多年历史表明,我对于盘面的预测大概率都是错误的,如果我不是根据这些实践的事实客观评价自己,而是自我感觉良好,继续犯错,那就是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从不认错的普通大众一样了。
试想,如果能够预测涨跌,何必在这里打新可转债赚几个蚊子腿钱?早就每天去抓涨停去了!所以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好。
第四,关于如何避免违约的特别事项
打新什么最重要?守信用不违约最重要,因为违约三次,就失去了半年的打新资格,这半年时间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呢。
所以在申购之前,必须首先确认下自己兜里是否有钱,或者能够借到钱。当然这个中签率不能准确估计,毕竟有时候网下有很多大户打新,大大降低了网上中签率,如长证转债,而且网上的申购户数也是飘忽不定的,更何况即使打新户数确定了,在账户少的情况下,中签率也是一个浮动值。所以呢,我认为首先兜里留一定的钱,剩下的用蚂蚁借呗和京东白条之类的款项来暂充比较合适。这时候呢,就体现出平时重信用的好处了,因为只有平时重信用,才能有借呗和白条的额度,而且利息也低。有的人说手里留很多钱就是了,但是留多了钱不能充分利用,就降低了打新的收益率了。
除此以外,我认为如下规律是可以推论出来的,那就是发行金额越大,申购户数会越少,从而导致中签率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譬如中石油就是超出了正常中签率的三倍多。理由何在呢?因为绝大多是打新者都是用小钱玩的,不会为了这些巨头准备很多钱,等这些巨头来了的时候,只能放弃申购,结果就是打新户数减少。也就是说,发行额度较低的,由于申购的人较多,中签率比正常值要更多,发行额度越高的,由于申购的人少,中签率会比正常值要高的多。
所以申购大额度发行的债券时要格外小心,譬如民生浦发中信,都在四五百亿的规模上,是中石油的二百亿的两倍多,这些转债申购一百万的话,很可能中个十几万,到时候很可能拿不出来钱,还有个更狠的例子是平安银行的转债,深圳的转债,260亿,四个账号申购的话,相当于1040亿,到时候如何满申,一不小心中个一百万也是可能的。
当然有的人说了,真中了一百万,要是能赚个10%的话,那不就是十万啦,这样的好事当然要申购啦。所以呢,诚信是我们投资人最重要最重要的品质,没有之一,要是你平时在小的转债上违约了,到了这些中签率高的大债上就没有违约的机会了。为了保证大肉来了还能申购,从现在起就得攒人品,守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