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个人判断市场的观点,最近总算找到了组织,前两天看到高善文博士的博文,发现他的资产重估理论是和我的判断标准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点,不同的是他所判断的指标和我判断的指标并非完全相同,当然他是专业人士,他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具有专业性的,但问题是往往他的指标我们散户收集起来是比较难的,比如他判断的指标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指标是利率。从官方信贷市场信贷加权利率到民间资金借贷利率、票据贴现利率,这些范围如果我们看到在非常广大范围内,利率水平出现持续上升,从华南到华北,从华东到华南、西北,从官方信贷市场一直到民间借贷市场,如果比较大范围内我们观察到利率普遍上升,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非常危险的表明流动性很可能已经转折,至少很可能处于转折点附近。
第二个方面指标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再观察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资本帐户,在资本帐户项下有一部分资本流动容易解释,比如外商直接投资,剔除外商直接投资以后,在资本项下,还有一些难以解释的资本流动。如果难以解释的资本流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大量的净流入的局面,注意是净流入,不是净流出,如果出现大量净流入局面,我们也需要警惕担心流动性是不是发生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证据就是我们在资产谱上观察一个广谱的市场,同时观察股票、房地产、普尔茶、红木家具、纪念邮票、纪念币等等市场,如果在这样的资产谱上,大多数资产类别市场上,市场同时表现出价格向下的压力,就是说股票市场自身在调整,但是纪念币还在上涨,纪念币在调整,但是房地产市场在上涨,如果非常大范围内这些市场同时表现出价格向下的压力,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些标准对于我们个人散户来讲有些是难以收集到的,这些需要一个团队去整理的分析。所以我个人更关注草根的指标,比如货币供应量,贷款等数据,这些是市面上我们散户容易收集和整理的,对这些数据分析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整体市场的资金变化。
在自己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年的现象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2002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2002年的货币供应量中M1的数据相对于2001年是大幅上涨的,2001年年底M1同比增幅只有11.41%,而2002年底同比增幅确达到了18.39%,所以说在M1上2002年的增幅是巨大的。但2002年股市并没有上来,而是下跌了17.5%,让我疑惑万分,所以准备找找原因。
在高善文博士的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当市场处于投资旺期,当人民处于需求高潮的时候,市场是有强力吸收流动性的能力的。我在想是不是2002年市场正好处于投资高峰期,人民内需要求也很高的阶段。所以想要找找2002年的经济环境到底是如何的。先借用我之前的一张表格,经济和股市关系,其中正好有我需要的数据:
我们有趣的发现1999年到2005年经济正好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2002年经济的增幅在7年中增幅是最大的,达到了0.8%,只有2000年的数据也达到了0.8%,那么是不是可以说2002年由于经济增幅巨大,投资活跃,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从M2的数据来看2002年的增幅也是大于2001年的,2001年增幅是14.54%,而2002年的增幅是18.12%,但自己又有一个疑虑,M1是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应该说M1数据高就是能够进入股市的资金是比较多的,这样的话说明,2002年投资上并没有吸收掉太多的资金,一部分资金还是留了下来。所以上面的假设似乎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想到了估值。

2001年是牛市的高峰区域,市盈率接近了60倍,之后的01.02.03年中市盈率一直稳定在三十几倍的市盈率,可以这样说01年六月份形成高点之后股市应该形成了向下的趋势,但为什么出现了四年的熊市呢?如果我们从资金面去考虑的话或许有另外一个解释,其实在02.03.04年货币供应量还是放量的,特别是M1的数据上应该说市场并不缺钱,但为什么还是形成了四年熊市呢?按照我的标准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当熊市来临,股市放量下跌的时候,政策上出现了提高供应货币量的政策,M2,M1数据上升,市场上可以用于投资的钱增多,但面对形成趋势的熊市,这些钱也十分的矛盾,进吧,估值不便宜,不进吧这钱也没有太好的地方去,于是我们就发现了这个熊市特别的长,其实就是资金面和估值出现了背离,于是在不断的角逐中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四年,直到2005年M2缩紧,从趋势可以看到,M2是从04年四月份开始收缩,从高点19.13%下降到14.52%,从而导致M1增幅也大幅下跌,从20%下降到10%这个期间股市1781点下跌至998,疯狂的下跌,这和M2、M1疯狂缩减的趋势相同的。
所以我们最后可以这样认为:
资金面和估值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趋势,当两个趋势形成合力的时候那么下跌就是顺势而下,而如果出现估值和资金面背离的情况就会出现相互角力的状态,如果大家实力想当就可能出现平盘的结果,或者延长了战线,让原本应该在一至两年内就完成的熊市拖成了四年,也就是我如果我们发现出现熊市,但资金面却显得很充裕的话我们就要做好长期准备,反之可以认为这个熊市讲很快度过。
至此我得出了01-05年熊市的答案,自己感觉也很高心,因为用我自己的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的股市规律,那么也就是说将来这种模式的正确性应该是可以看高一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