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指南针 《无招胜有招》 平均股价指数——0A指数
第二章 平均股价指数——0A指数
流通盘指数——0B指数
一.
0号指数监测股市资金变化的状况比较有效,但在由于加入了流通盘变化因素所以不能反映股市总体涨跌情况。平均股价指数的推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0A指数为平均股价指数,它的市场含义很明确,是当前市场上所有股票的总平均股价。计算方法为用每天的沪深流通A股总市值除以沪深A股总流通盘。如1999年12月1日收盘时0号指数显示总市值为8282.8亿元,0B指数显示总流通盘796.9亿股, 0A指数的数值为10.38。对过去的指数还要考虑除权因素,所以指数的数值随着时间是可以变化的,比如在当时算可能平均股价达到14元,但如果考虑除权因素,则当时的14元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9元。
沪深综合指数也是反映市场的总体涨跌情况的,综指的计算方法相当于向后除权,即在除权时不是把除权前的价格降低,而是把除权后的价格提高,这种除权方法的优点是过去某一天的数值不会因后来的除权而发生变化,缺点是经这样除权之后,现在的指标数值的市场含义不清楚,与现股价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综指只能形成一个抽象的点数,不能和价格直接联系起来。平均股价指数的历史数值不稳定,但可以反映现在的平均股价。
综指最大的缺点是用总股本而不是用流通股本计算,使得其走势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波动情况。0A指数用流通盘计算,比综指更科学。另外,综合指数只能反映一个市场的涨跌情况,而平均股价指数反映两个市场的综合涨跌情况。
比如,0A指数1999年6月29日平均股价12.70和9月9日平均股价11.94两次的高位构成了一条斜向下的压力线,在2000年1月10日突破,显示中国股市在2000年1月10日已突破中线压力,走出熊市。
如果看上证和深证综指,结果就不那么明确了。在上证综指上,1月10日收盘距前两次高点形成的压力线还有大约3%的距离;在深证综指上则在9日突破,10日已跃过此压力线约3%。指示的都没有0号指数或0A指数清晰。可见,在综合反映中国股市总体走势方面,0号指数和0A指数都都优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
平均股价的市场含义比抽象的点数清晰,它的数值可以成为人们判断某只股票相对市场上其它股票股价高低的依据,是选股时的一个参考。这也是它比综指优越的地方。综指也有它的优点,综指由于是向后除权其过去的数值是稳定的,有条件成为人们观察大盘的一个稳定指标,为市场上所共同关注,造成其关键点位很重要,平均股价指数就没有这个功能。
二. 流通盘指数——0B指数
流通盘指数在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为0B指数,其市场含义是了沪深股市上流通的总股票数,计算方法就是把沪深股市各门股票的流通盘相加,就得到这一指数。指南针的其它指标都是监测市场运行状态的工具,而这一指标则是监测股市总体发展的工具,因为它的数值与股票涨跌完全无关,单纯的反映了中国股市的规模及发展速度。
1996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0B指数为207.39,中国股市的总流通盘为207亿股;2000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0B 指数为814.28,中国股市在这一天总流通盘已达814亿股。三年间规模扩大了四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发展速度之快。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图中用对数坐标方式显示流通盘指数比用普通坐标更合理。因为,200亿规模的时候发行2亿新股和现在800亿规模发行2亿新股的概念是不同的。在对数坐标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从1997年7月至今(2000年1月),中国股市的基本上是按一条直线匀速扩张。计算表明,这一速度为每年33%,即中国股市在精确的以每年1/3的规模发展着,这一速度显然就是管理层对中国股市发展速度的把握。
在这之前,1997年3月到7月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快速扩容,4个月间股市扩容33%,相当于每年扩容2.35倍,四个月的扩容量相当于后来每年的扩容总量。在1997年3月之前,中国股市的扩容也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上是每年1/3左右的速度。显然,在97年的时候领导层曾一度加快中国股市扩容速度,1997年7月以后又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整,至今一直在维持着1/3的稳定增涨速度。
从0B指数中还可以看出另一条规律:1997年7月以来,股市发展存在一个通道,当一段时期,发展速度较快时就会速度相对放缓;缓和一段时间之后速度又会加快,形成总体上每年1/3的发展速度。扩容的节奏都是在每年4月到11月之间较快,而11月到第二年4月较慢。
http://bbs.stockcity.cn/showtopic-498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