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滚雪球”读后感之一

(2009-01-27 16:03:00)
标签:

杂谈

   过年前购买了巴菲特自传“滚雪球”,收到手上的是两本精装本的厚厚的书籍,粗略一看将近有700页,每页的字数也不少有近千字,那么两本书合起来就有70万字,最然我很喜欢看书,但之前最高看书记录都是在一些闲书上创造的,最近一直在让自己的对于看书的爱好转化为对投资书籍的“热情”。对于投资的书籍,虽然自己很喜欢,但有时候不免有些排斥,因为投资的书籍毕竟不像“闲书”一样故事简单,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思考,没有压力。对于我来说,想完整的读完一本投资的书籍都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想斗争的,但这个过程又是必然的,所以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每天在临睡前阅读“好书”一刻钟,并打印了一张表格追踪每天是否完成。我对“好书”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籍,并不限定于投资类的书籍,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决定,养成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良好习惯,但又不希望这个习惯成为自己的负担,所以一刻钟我认为是一个及其容易完成的任务,在开始阶段不给自己压力个人觉得有助于习惯的养成,至今为止这个决定被证明是有效、有益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完美的完成了每天的任务,只有在有一天被酒灌得无法阅读的情况下才休息了一天,至今感觉这个习惯正慢慢在自己身上扎根,我很欣喜的能看到事情在往好的一面走。

  对于“滚雪球”这本书,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阅读的,当然这是由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想要模仿巴菲特,但之前在投资上零零碎碎的接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显然无法让我认清巴氏投资的真正内涵,在个人心中只依存着诸如:价值投资、安全边际、恐惧、贪婪、长期投资等概念,至于如何将之整合起来的并无完整的概念,透过阅读“滚雪球”我觉得我开始接近巴菲特,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投资,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巴菲特,他的成功失败甚至是懦弱,发现其实很多人都犹如巴菲特一般,在某些地方脆弱的仿佛根本无法承担哪怕一次小小的风暴,人格上的缺陷确造就了他投资上的“专心”。对于人性的“忠诚”和无与伦比的“付出”精神让巴菲特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和合伙人。对于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之前的概念是:通过收购保险公司然后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进行在投资。读过才知道,原来没有如此简单,巴菲特先是通过建立合伙人公司,寻找资金,然后利用不断增多的资金去主动购买一些被打折出售的企业,并利用进入董事会的机会去影响和改变一些公司的投资策略,让这些公司能以更好的方式运转,在这样的合伙人公司达到自己的极限和市场出现泡沫以至于与让巴菲特运用他的投资哲学开始举步维艰的时候他解散了合伙人公司,并开始运用“华莱士”的模式,开始运用资金不断购买优质的具有能产生“浮存金”的企业,然后运用企业产生的红利和不需要付息的浮存金进行投资,并且在他企业间相互增持股票以不断的控制这些企业,最后形成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商业帝国。运用这些公司之间的力量达到整体上的平衡和借助相互之间的力量来进一步扩大整体的力量,当然这个力量并不是1+1=2的游戏,这是一个1+1=3甚至是4、5以致于更多的力量。匆匆的阅读只完成了近一半的内容,但给我的感受确实很大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的速度得到了满意的提高,但最终的结果是在不断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疲劳,不过没有办法,既然我不想停下脚步那么只有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