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是投资需要寻找到价值低估的品种,这与他的经历不无相关,他经历了二战,经历了1929年的大崩盘,并在随后的三年中损失近70%,巨大的损失让他之前的投资哲学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之后他提倡挖掘价值低估的投资品种,甚至要求达到打四折的水平才能进场。其实这是一种投资上的盈利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具有独特的安全边际,这种苛刻的安全边际也造就了我们在投资上的拥有的巨大的“安全空间”,他相信低估的品种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最终返回到他应该具有的价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我不知道格雷厄姆是如何产生这种价值回归式的自信,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想当然就可以达到目标的。不过最近的一次逛大卖场确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价值低估-发现-回归的模型,我觉得似乎这样一个现象可以有限的解释一下价值投资的过程。当然也是我认为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可能更有趣的原因,毕竟我们更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能令我们印象深刻,所以为什么不呢?
我这最大的一个大卖场是“大润发”,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大的比如“乐购”、“易初莲花”、“易买得”,这充分说明了我这里还是比较热闹与繁华的,那天受老婆的指派,我前往“大润发”进行大采购,通过两个小时的精心选择和超量购物,我已经塞满了超市里配给的购物车整整一车的物品,推着车子前往付款处准备大出血。付款处有将近40处,相信每一个购物完成,准备付款的人到付款处第一件事情都是张大眼睛到处观察哪一处的付款的人排的队伍最短,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杀”向那处付款处,我也不例外,车子出了货柜区,眼睛一扫,发现一个似乎较少的排队处,然后急速插上,但排上队后我的心还是蠢蠢欲动,不断用眼睛的余光打量附近的付款处,想找出具有更少人排队的队伍,当然我的经验是与其三心两意不如老老实实的站定一个位置,因为换位置,意味着会冒一定的风险,速度反而快不了。不过在不断寻找最短排队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了有关价值投资的过程,其实付款处每时每刻都上演着这个过程:
出现低估--发现低估---价值回归
,有的人不理解,没事听我道来,出现低估是付款处总会有一两个出口会出现一些速度快的,或者刚开的窗口,这个时候就好像突然在市盈率40倍(人很多的窗口)的市场中出现了10倍(那个出口人很少),或者5倍(刚开的窗口,没人)的股票,然后那些一直在寻找想要快点付钱,出卖场的人就会发现这个空位(低估的股票),之后就是附近的人一拥而上,迅速吧这个缺口补上(就好像发现价值后进行购买,然后最终使得这个价值低估的品种和其他股票达到平衡),最后达到一个整体上的平衡。
很有意思吧,原来格雷厄姆是利用了人性中的一些行为模式来建立了他的投资模型。原来我们天性中就有这样一个模式,而成功的人往往是懂得规则运用规则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