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CC 优雅难“大众”

(2011-01-17 00:06:35)
标签:

汽车

中国

一汽大众

新君威

高端市场

国产cc

http://s3/middle/40a2fbd7t99f8e18dc902&690优雅难“大众”" TITLE="国产CC 优雅难“大众”" />

 

金九银十并没能给一汽大众CC带来好运,在经历了上市之初的短期热情之后,十月份国产CC 2500辆的销量,较之8月已经下降了近1/3。而受市场行情带动,10月各品牌B级车的销量都较之前一月有一定提高,这更凸显了CC销量的不济。

 

面对市场的冷遇,国产CC终于也放下身价,二级市场上过万元的优惠幅度,与过去加价5万才能提车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有经销商无奈表示:“CC谁看了都说好,但就是没几个人愿意掏钱。” 这款外观华丽、采用大量高新技术、被视为一汽大众品牌上探的重要车型,如坐滑梯的销量表现是新痛还是旧疾?

 

品牌上探:难

 

大众CC引入国产,一直被视为大众意图上探更高端市场的举动。对于“国产CC是打形象,还是走销量”的问题,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咏曾说:“CC不仅是一款好车,同时也是一辆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含蓄地表示了国产CC意欲一箭双雕的野心。

 

当帕萨特成功占据国内中级车市场主流地位之后,面对如今行情火爆的高端市场,大众想更进一步上探的欲望不难理解。尽管大众在中国深耕20年,所奠定下的群众基础其他品牌难以企及。但是想在奥迪、奔驰、宝马三架马车之下,讨高端市场的生存也并不容易。

 

特别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前者作为高档车的品牌形象已根深蒂固,所以即便是日系三大真正走高端路线的品牌进入中国,销量与其相比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而大众在全球的品牌定位本来就不够高端,一汽大众也没有国产化这个价位的大众品牌轿车的经验,“国产CC对大众和一汽大众来说,就像是一场赌注不算大的赌博冒险。”有分析人士表示。

 

以桑塔纳和捷达为代名词的大众,这个中国译名已经说明:可靠、耐用、不算太贵大部分都买得起,是这一品牌的价值核心。大众曾试图通过推出辉腾来改变这一形象,结果并不成功。如今的CC尽管更富美感且更年轻化,却谈不上为品牌填筑了更多高档基因。

 

如今国产CC所面对的,不仅是先入者在品牌和市场上的优势,更大的压力来自于消费者对于其品牌的认可程度。冒险总会付出代价,国产CC销量上的不如人意,也算是在中国市场无往不利的大众付出的一点代价。

 

个性品位:贵

 

对于上有奥迪,下有迈腾的一汽大众而言,如何给国产CC定价有着不小的难度。想走高端路线,价格自然不会太低。国产CC的最终定价,恰好落在迈腾与奥迪A4L之间。而且,为避免与迈腾这一主力B级车正面交锋,在2010年一汽大众并未计划排产价格较低的1.8T车型。

 

被誉为“大众最美车型”的CC在设计上的优势毋庸置疑,“优雅动感”的称号在2.0T的动力之下也算实至名归。然而在平台和动力总成雷同于迈腾的前提之下,将近30万的国产CC究竟要卖给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个性与品位”便成了国产CC试图打开的新细分市场。

 

仅仅是为了设计感吗?从侧面看上去,CC的设计无可挑剔,但是与大众家族一脉相承的前脸设计,以及和途观近似的尾灯设计,依然难以脱离大众固有的形象。为了享受CC的轿跑车设计,用户不但要接受几万元的溢价,同时还要付出后排只能乘坐两人、全景天窗不能完全打开的代价。CC作为大众的一种变革,显然进化的还不够彻底。

 

同时,如今市场上主打个性牌的车型以不在少数。在经销商为如何推销CC挠头的时候,同样走时尚运动牌路线的通用新君威却宾客盈门。这一结果毫不奇怪,尽管新君威的高配版本售价与CC相差无几,但实际冲销量的却是20万上下的中低配车型。而这,正是目前国产CC所最缺少的。

 

尽管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消费时代,但并不意味着个性与品位是无价的。恰恰相反,已经发展多年的中国车市,消费者已经能够纯熟地在个性与价格之间进行着毫厘的比较。思铂锐和睿翼试图通过对老款的简单改造,以此为名再战江湖,结果只能沦为边缘。事实上,运动、品位、个性看似一面覆盖宽广的形象大旗,却常常因为模糊的定位而收获失败。

 

能够不问性能与价格,单纯为品位买单的消费者从来没有大量出现在中级车市场之上,他们更多地是在关注更高端的品牌,在那里他们更加关注车头上的标志。而CC想给他们想要的,现在来看还为时过早。

 

“国产CC是打形象,还是走销量”,这道难题目前一汽大众依然未解。

 

                                                            ——发表于【中国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