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bnPAIty6FyCdvmEo38&690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人仿佛在那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左右上下求索,最终是可望而不可得。细玩诗味,好像情诗,但作者是男是女却无法确定。这首诗意境飘逸,神韵悠长,从文学角度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方云润在《诗经原始》里评曰:“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倏然自异者矣。”
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这是诗人触景生情的歌唱,非但将深秋早晨凄清明净的景色写得很美,而且点名了诗的时间地点。其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虚点其地,似乎近在眼前。然后笔锋一转:“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在上下左右的求索,然而远道阻隔,可望而不可即。一个“宛”字,又将实在的处所一笔拎空。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
该诗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的是秋晨露寒霜重之景,二章“蒹葭淒淒,白露未晞”,写的是旭日初升,霜露渐融之状,三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则是阳光普照,露珠将收的时刻了。三章兴句,兼刻画了诗人最求伊人的时地,渲染出三幅深秋早上河边不同时间的背景,生动地描写了等待伊人,由于时间推移而越来越迫切的心情。诗意的飘逸空幻,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成为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细细吟哦,余音隽永。《蒹葭》一诗对后世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原诗】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蒹又称荻,细长的水草,长成后又称萑(huán)。葭(jiā):初生的芦苇。
2.苍苍:淡青色。茂盛深色状。下文“淒淒”、“采采”义相似。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伊:是,指示代词。
6.方:旁。一方:那一边。
7.遡洄:逆流而上。下文“遡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遡(sù)同“溯”。
8.从:追寻。
9.阻:险阻,障碍,(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淒淒:湿润貌。
12.晞(xī):干。
13.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4.跻(jī):水中高地;登高。
15.坻(chí):水中小沙洲。
16.采采:众多貌。
17.已:止。这句意为,白露没有完全干。
18.涘(sì):水边。
19.右:迂回曲折。
20.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诗】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