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驖(tiě)》是一首描写秦君打猎的诗(《诗经》之一百二十七)

标签:
古典文学古诗词诗经国风杂谈 |
分类: 诗经 |
http://s12/mw690/001bnPAIty6F7v4IV3Z1b&690
【注】
1.驷:四马。驖(tiě):毛色似铁的好马,即毛黑色、毛尖略红色的马。阜:肥硕。
2.辔:马缰绳。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3.媚子:亲信、宠爱的人,这里指驾车者。公,即秦君。
4.于狩:去冬猎。于:往、去。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5.奉:供给,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时:“是”的假借,这个。辰:时,应时。牡:公兽,古代祭祀皆用公兽。
6.硕:肥大。
7.左之:从左面射它。
8.舍:放、发。拔:亦作“柭”,箭尾。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9.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
10.闲:通“娴”,熟练。
11.輶(yóu):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鸾:通“銮”,车铃。镳(biāo):马衔铁,如今之马嚼。
12.猃(xiǎn):长嘴的猎狗。歇骄:短嘴巴的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