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裸婚这么难?
(2012-05-30 15:06:53)
标签:
杂谈 |
几年前第一次听到“裸婚”这个词,我很是纳闷了一下。
说起来,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完完全全的裸婚,买不起房,当然也没有车这件事,财产嘛,存折里几千块可能倒是有的。恋爱谈了几年,水到渠成就结婚喽,亲朋好友坐一桌就算对外宣布了。这都是十来年前的事,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为什么现在会冒出一个所谓“裸婚”,还老大稀罕似的。
再将时间上溯到父母那一辈,他们的婚结得就更裸了,领个结婚证,招待同事朋友吃点糖果花生,两张单人床拼成双人床,就是最常见的结婚程序。这样的婚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谁要是不这样结婚倒算是一件奇怪的事。
只要一个人是按常规年龄结婚,也没有出身在大富大贵之家,年纪轻轻,刚工作没几年,收入有限,积蓄更有限,哪有可能买房买车办豪华婚礼?如果摊大手板找父母要,在当年的我们看来是很有些不耻,但在今天的孩子眼中却没什么不妥。能够裸婚的人,既是体谅父母,也是对两人的感情有信心,更是对未来充满安全感,这几点,现在的人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如果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裸婚的难处,也许就会稍稍原谅那些啃老的年轻人,原谅那些势利的姑娘和丈母娘,也会更加对今天敢于裸婚的年轻人致以崇高的敬礼,哪怕他们未来的生活其实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更大的风险。
若干年前,准备结婚的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和现在不一样的社会。那时大学毕业一定是有工作的,即使没有轮上单位分房子,商品房放在那里价格也没有吓死人。那时更没有毒奶粉、没有地沟油,买米买包子都可以放心吃,医生都是给人治病的,老师都是教人知识的,婚外情是人人不耻的,谈理想是不可笑的。那时我们口中的理想还是一个极其正常的词汇,大家不会认为理想只要要赚多少钱、要当多大的官,还会诚心诚意想到诸如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什么的。说到爱情,很多人可以接受有情饮水饱,愿意用结婚为一场纯纯的恋爱划上一个句号,很多人诚心诚意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一句话,人们的生活充满希望,一切未知都是值得期待的。
可是现在,只要想想好容易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好容易找到工作一年工资却只买得起一两平方米的房;好容易找个女朋友还要担心她被公司老板潜规则,好容易谈婚论嫁又怕丈母娘提出要房要车还得写女方的名字……也不能怪丈母娘啊,不买房两个结婚住哪儿呢?租房住不安全不稳定,万一风雨交加夜房东突然赶人怎么办?还有倒霉催的婚姻法,完全就是帮强不帮弱,帮富不帮穷,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都如此势利,又怎能要求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不势利?又怎么要求年轻的人们看到未来一片光明?
还有我们可怜的社会保障机制,父母辈享受过的退休工资我们是没有了,社保养老金那只能保证老了不要饿死,好好的白领只要病一场或是遭遇一点小变故,马上变身城市贫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好像是保险业广告里最爱用的两句话,当它兑现在我们亟亟可危的人生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要求自己多赚一点钱防身。当今的婚姻比人生风险更大,在不可知的命运降临前,年轻人、尤其是受到社会保障更少并将为家庭存在和人类繁衍作出更大贡献的女人,有理由要求更好的物质条件。
在这个价值观简单而粗暴的社会里,很多问题不能细想,深入一想全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年轻人没条件不裸婚,却又不敢裸婚,怎么办呢?只好找父母要,把这一代的压力转嫁给上一代,让他们清贫了半辈子还得继续节衣缩食。
我真的好向往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因为互相喜欢而结婚,把婚姻当成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任何其他,人们心中的美好生活不止有钱一种,如果有种生活能够让人精神崇高、心灵充实,它将是更美好的。真要有一天社会变成这个样子,也就到了裸婚这个词自然消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