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拜金女开脱
(2012-02-04 16:51:26)
标签:
拜金女价值观金钱至上情感 |
分类: 文 |
我是个什么时候都觉得钱够用的人,钱多有钱多的花法,钱少有钱少的花法,只要不挨饿,都过得挺开心的。结婚的时候我拒绝了婚礼,因为觉得俗;拒绝了公公婆婆给我父母送礼的建议,同样觉得俗。我们绝对是裸婚,住单身宿舍,无房无家产,去了趟厦门就算结婚了,选厦门是因为离广州近,机票便宜,还有鼓浪屿,多浪漫!
如此的文艺范儿兼理想主义,当然与拜金无关。我这样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恐怕会遭到全体拜金女的蔑视——没错,在她们的信念里,平庸的物质生活是可耻的,人生必须定一个高高的物质目标,然后全情投入为之奋斗。
和那些对金钱与物质充满欲望的人对话,常常有种广州方言“鸡同鸭讲”的感觉。这导致以前的我对拜金女充满鄙夷,把她们完全划在自己的世界之外。随着年龄见长,见的人越多,准确地说是见的男人越多,越觉得拜金女并不是那么可恶,比之绝大多数男人的势利与现实,她们说到底还是充满女人的天真可爱,她们的杀伤力其实很有限。
拜金女通常是吃过没钱的苦头的人,或是从小家境不好,或是命运弄人,尝过贫穷的滋味。当一个人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所有物质欲望都得不到实现,长大了很可能会把钱看得重如泰山,因为她再也不想尝到贫穷的滋味,要把以前吃过的苦加倍补回来,报复心态下成为拜金女,正是心理学上说的补偿心理。
还有的并没有苦大仇深的背景,她们是观念的产物,生活在一个崇尚权势与金钱的环境里,金钱逐渐变成她们的信仰。在她们眼里,有钱是好男人的先决条件,丰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婚姻的必备要素,所以她们一上来就问“先生住什么房?开什么车?年收入多少?”甚至产生了马诺的名言:“宁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在单车上笑。”
我的朋友朱慧憬采访过马诺,不过是个平常人家的漂亮女孩,也在有一搭没一搭着谈着平常的恋爱,她做演艺工作,想通过上节目挣点名气,言语难免出位一些,没想到这个拜金的社会对这样赤裸裸的拜金宣言仍然十分敏感,她一炮而红,完全超乎自己想象,与其说是她的宣言影响力大,不如说是电视节目影响力大,与其说是她蛊惑人心,不如说是电视台利用她来搏收视。
我有位朋友,男的,作朋友还挺好,认识十年了。他离婚多年,一直处在择偶期,且有一特点:专爱年轻小靓女。他带出来的女朋友那叫一个比一个水灵,前些年是清一水的80后,这两年90后都出来了,个个美丽高挑,十分养眼。每一个据他说都是冲着结婚去的,可没过多久就发现是个拜金女,只好惆怅作罢。新近这个又准备谈婚论嫁,去了趟香港去出问题了。他向我们倾诉:“平时在广州没觉得她拜金啊,一到香港就专找名店逛,拿着那些名牌包名牌衣服啧啧有声,我不接茬,她就主动提,说要买个香奈儿的包,一万多。我给她买了,她嫌买得不痛快,不太高兴。下午又要买块三万多的表,我就不高兴了……”就因为这三万多的表掰了,他作了三五天失恋状,换个靓女又来了。
这还是朋友,你叫我说他什么好?是嫌人家姑娘拜金,还是说他自己搞不清状况?四十大几的人,专挑二十几岁的姑娘,你说人家不图你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还图你啥?难不成还要求小姑娘爱上你的德行与智慧?男人贪恋人家年轻美貌在先,为什么不允许女方在牺牲了年龄和体质的要求之后获得一点物质回报呢?
拜金女可恶吗?当然,她们用自己的言行进一步诠释这个本已势利的社会,她们中的成功者让那些恪守理想的好姑娘变成一个笑话。可是,她们的过错,绝对不会比那些好色男人来得大,也不比风行多年的成功学、励志书和那些势利的媒体来得大。一个越来越崇尚单一价值观的社会,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有什么权利来耻笑那些只想让自己生活得好一些的女孩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