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可以评我的年度最爱书。
虽然今年才过去一半。
很久前就知道这书,但是因为近来看翻译小说的不爽,尤其是一些来自我们不熟悉国家作家的作品,简直可以用痛苦来形容,也就久久没有去碰这本来自阿富汗作家的作品。
多谢小申在办公室多次激动地、大声地、大力地推荐,一直推荐到我觉得不看不行了,才看了,一看便爱上了。
语言流畅是第一要义,是一切阅读快感的基础,好多翻译小说这一点便过不了关。
接下来的好处就太多了。
人物鲜活,读到后来你会对里面的人物产生深深的感情,他们的命运似乎与你息息相关,他们笑你也笑,他们哭你也哭。
情节引人入胜,这其实与人物是密切相关的,你所关注的他们的命运,便是我心目中的小说赖以存在的情节,它们抓着你一直往下看,一旦被迫断开便让你魂不守舍。顺便说一句,朱天文说小说发展到现在,故事已经是很不重要的东西,我想,那小说的定义到底是什么?那些完全没有情节、没有故事的文字,我们叫它“长篇随笔”、“长篇散文”好不好?好像也不行,那么归根到底,是因为文体分类不够全面、不够科学,读者只好把不同的文体都归类到“小说”这一门类中去了,事实上,我们讨论的是本质不同的文字吧。
感情深沉动人,我在阅读过程中数度红了眼圈,只因为在办公室流泪是一件容易引起骚乱的事,我只好强忍泪水。当然又有人骂它是廉价的骟情,一部作品,只要悲情的,必定就会有这样的网评存在,这似乎已成了一种定律,我很疑惑,在他们眼中,喜剧也廉价,悲剧也廉价,他们的品味高到只要那种淡如水的感觉吗?
如果你能了解这些悲情是以阿富汗这样一个体无完肤的苦难国度为背景,也许就能理解那种彻底的无力感与悲剧感,我没有去过阿富汗,也许这辈子也去不了,可我去过柬埔寨,那个刚从漫长的苦难脱身出来的国家,一边是满街被炸掉双腿的乞丐,是触目惊心的S-21死亡营、万人坑,一边是脸上眼中都在笑的纯朴人群,他们穷,可是他们有着那样完满的幸福感,信仰与刚刚走过的苦难造就了他们的幸福。现在的幸福越满,之前的苦难与恐惧越深。我绝不敢对从这些国家走出来的人说你的苦难是矫情,你的悲观是没必要的,就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这太不尽人情,也太可笑了,这种人,如果真是有才的,建议从事自然科学工作,因为他完全没有研究人文所具有的悲悯心,完全不能体会正常人类的正常情感。
关于罪恶、关于美德、关于承诺、关于赎罪,这些人类情感的中重大题目,此书都有极好的诠释,近乎完美。没有一个如此沉重的人生,是一件多么值得额手称庆的事。
为以上的理由力荐此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