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行过一个测试,一堆无厘头的问题之后测出你的心理年龄,再根据真实年龄算出你的幼稚度或成熟度。大家群起而测之,结果同龄人们开始互相笑称“奶奶”、“阿姨”和“小朋友”。
一个游戏而已,当不得真,不过,人的心理年龄与真实年龄经常不相符倒是事实,尤其是在亲密的人面前,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最真实的心理年龄,“四十岁的人二十岁的心”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在婚姻关系里,这种情况来得最常见。
婚姻里的幼稚病
有人提倡像对老同学一样对待你的伴侣,幸福婚姻从此开始。可惜夫妻不是老同学,不可能真像老同学一样无欲无求,我们想从对方那里得到的太多,光是爱就得分热爱、疼爱、宠爱、溺爱、无条件地爱,恨不得找个棉花堆,把自己的所有优点缺点一并包容了去。在心理上如此放纵情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变成未成年孩子,一厢情愿地让对方当家长、当长辈。
朋友小花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能挑能扛,谁也不敢小瞧,不知为什么,一到她老公面前就变成一个不讲道理的小孩子,动不动噘着嘴和他闹,动不动玩离家出走,理由也许仅仅是:“他说好六点钟回来的,七点都没回。”她那个好好先生经常被她折磨得唉声叹气,每每要发作,却又熬不住她仰起如花笑靥赖皮地道歉,再大的事情也只好不了了之。
小孩子耍赖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日子长了好好先生也会累,小花最近向我哭诉的是:“他越来越不在乎我了,我哭也好笑也好,怎么求他他都不理我。”她的眼泪打动不了先生,同样打动不了对他们知根知底的我,我理解她先生,那些哭哭笑笑的花招从20岁谈恋爱玩到现在奔三张,谁不烦?养孩子还有长大的一天,怎么娶个老婆就看不到她长大呢?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平等、是沟通,无法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的人很难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婚姻便只能像游戏里过家家,迟早会玩腻。
放低自己,给婚姻松梆
和幼稚病相反的一种病症是永远把对方当小孩,自觉为对方遮风挡雨,生怕对方挨饿受冻。别人看来遭罪,自己做来不知多受用。没事则已,一旦婚姻面临挑战,他们才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在对方眼里并不珍贵,甚至是可恶的。
在饭局上还见过一位“长辈型”妻子,丈夫比她小一岁,看起来却像比她小十岁。丈夫在饭桌上抽烟,她皱起眉小声劝:“屋里闷,呆会儿出去再抽,啊?”丈夫不情不愿地掐灭烟,她心满意足地替他夹菜装饭,把鱼上的刺挑去再夹到他碗里,比席间其他女士照顾五岁儿子还来得周到,她做得自然而然,他受得却是无可奈何。吃完饭,正在商量下一局去哪里,她拉着丈夫告别:“明天他还有个重要的会,我们先走一步,大家慢慢玩。”大家无言,默默看他跟在她身后离去。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因为他的丈夫再也没有带她在我们面前露面,没有她在场的他,谈笑风生十分活跃,和那个闷头吃饭的无趣男人不可同日而语。
再后来听说他们离婚了,谁也不觉得意外。有种说法是她先生喜新厌旧,爱上年青女子,熟悉他们的朋友心里有杆秤,感情问题并不能用道德标准来简单判断,同情她,但绝不意味着不理解他。
有些人甘愿在婚姻里成为妈妈一样的“劳碌命”,却不知一味把对方当孩子来呵护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有时,付出越多,距离和谐平等的爱情越远。
放下长辈的心态,不仅是给自己松绑,更是给婚姻松绑。
幸福,在婚姻年龄中自由穿梭
好的婚姻,意味着夫妻双方同时是对方的父母、朋友,和孩子,双方的心理年龄在10岁到40岁之间自由穿梭。
认识这样一对妙人儿,经常同时出现在朋友群中,她的朋友都认识他,他的朋友也都把她当朋友。他说笑话,她乐呵呵地听,听一万遍还像第一遍那样大笑;她说八卦,他小声地向不知原委的听众作背景说明。她赌气,他使出百宝赔不是,像哄一个小女孩;他任性地拉大家在雨里玩,她笑骂着跑前跑后去找伞,像是对调皮儿子没有办法的小妈妈。
这么一对公认的婚姻楷模,从十几岁早恋到今天,居然已经甜蜜相处了十来年,自然成为朋友们的知心哥哥姐姐,一有困惑就找他们要答案。
总是这么和谐吗?有没有两不相让的时候?——当然有,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多了,甚至摔门而去一个星期不通音讯的情况都有。
怎么解决呢?——等着两个人自然消气呗!
万一总也不消气呢?——总会消的,气两三天,突然觉得对方其实像个小孩在呕气,自己也就大人不计小人过了。
那要是就是转不过这个弯呢?——怎么会?都是成年人了,天下哪有过不去的坎?自己躲着理智分析呗、说服自己呗,这么多年的感情,只要不是真不想过了,总有气顺的时候,总有想通的时候。
听着听着突然恍然大悟,归根结底,这是一份成熟的感情,这是两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这便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想要在婚姻年龄里自由穿梭,必须是两个成熟而又不失童真的人,既有爱对方的心,更有爱对方的能力;既能对对方无尽的包容,又有自己的心理空间,这样的爱,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