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粉"与"乙醚"

(2006-10-08 21:18:41)
分类:
居然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一气买了两本葛兆光先生的书,《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和《门外谈禅》弄得自己像个葛粉似的。其实之前对他老人家并无印象。
应该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学问人,思想不那么僵化,风格不那么学院,把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思考心得写成普通人能读的非学术文章,相信课也讲得颇为好听。如果大学时代遇上一位这样的老师,实在是一件很有幸的事。
谈禅,但似乎更多的是谈的禅义与表达的问题,也就是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思想,或者说想法、感觉、等等,如何能用语言或文字更好地表达出来,让听者阅者能够明白你的意思,不误读,能掌握你的层次及内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事。
禅更是如此,比之一般性的思想及感觉,禅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形而上的领悟,风过处、花落处,悟到的东西也许是你一辈子可望不可及的,想要传达出来,肯定难上加难,或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旦落实了,少了那种空灵之味,也就少了禅本身的真味,也就是说,准确的语言表达与禅的本义是相悖的,二者根本不可共存。所以,大多数禅话都像脑筋急转弯,或是像痴人说梦,半通不通,装模作样,不是禅师故意要糊弄人,而是这玩意儿真不能言传。
葛老把这层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也许这只能说明他终究还是一位研究者而非一位了悟者。
乙醚倒是真的,先是凑热闹买了两本易中天的书,一下子喜欢上他那种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却又十分有见地的文字风格,接着又买来品三国的影碟,那口塑料普通话让我一听如故,连一贯兴趣不大的三国也让我兴致勃勃听了好久。
先买的《读城记》的版次有意思,9710第1版,9912第2版,0603第3版,0605第15次印刷,印数已到102600册——这些数字,让每一个写字人多么向往,多么嫉妒啊!
知道易中天,其实是从胡一虎时代的凤凰台《纵横中国》节目,易是经常出现的嘉宾,不过那时只是在小圈子里混个脸熟,真正走红当然是央视的百姓讲坛,就像刘心武大爷迎来事业第二春一样。
看王志的《面对面》,不由觉得这老头有点意思,很实在,有城府,但不深,而且城府得颇可亲、颇智慧,对于不想答的问题,憋半天,整出一句:“呆会儿下去告诉你。”又不装,又不滥,分寸可爱。
从小到大对三国水浒都兴趣缺缺,重权谋、重武力,过于男性化的思维,始终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也许我就是那种天生的女性,无论是思维还是个性都非常女性化,从小的女性意识也异常强烈,就像父亲从小想把我当男孩培养,不许随便哭、多看科普书、培养动手能力,暑假学着装收音机,可怜我那收音机,装完了不响,我愣就没兴趣琢磨一下改动改动让它响起来,只差一步之遥,却连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可见孺子不可教。而对一些女性化的、与爱情有关的书则拿上手就入迷,四五岁看民间爱情故事,七八岁看红楼梦,看不懂也硬看,图书馆阿姨笑我:“你知道什么叫爱情吗?”
包括后来学古代文学,三国是一门单独的课,曾扬华老师上课也是非常有趣的,认真听课,认真阅读文本,认真写作业论文,可终究只是一个乖学生的认真而已,课上完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记得的还是不记得,不认识的人物还是不认识。
惟有面对易中天,居然对这些有点兴趣了。不知仅仅是因为他讲得好还是因为年龄到了,该懂点世故权谋了?
想想那个批判他的葛红兵,跳梁小丑一样,摆明了是想借光炒作一下,那个人品性真恶劣,时刻不忘炒作。他提的那些问题多愚蠢,什么历史高度不够,没有抓住三国的核心,把三国庸俗化了,没把其中精化的仁与义提到应有的高度,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锅炖混淆视听……都什么呀,太可笑了。难道以人为本,以人性出发来分析经典作品就是庸俗?理清每个人物和每个细节在史书与小说中的区别不是最以正视听的好事?这种人,想批判别人都找不到点子上,真是丢人现眼。
女乙醚们说,嫁人要嫁易中天,哈哈,太老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