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

(2013-06-14 12:57:48)
标签:

俞胜

文化

张飞柏

姜维豆腐

分类: 散文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

俞胜

 

载《鸭绿江》2013年10期

 

噫吁兮!每一个来到剑门关的人,无不惊叹它的险峻、它的雄奇、它的巧夺天工!两边山崖千仞,石壁如墙,中间一条小道逶迤而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每一个来到剑门关的人都会惊叹,只不过我们不能像诗人那样咏叹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騥欲度愁攀援”“剑阁峥嵘而崔嵬”这样回肠荡气、这样瑰丽神奇的诗篇。

两千三百多年的剑门关,战事频繁,这里发生过的战争无计其数。关楼上,绘有发生在这里经典战事的十幅浮雕。从公元前316年,“司马错败蜀王入关”开始,讲到元朝时的“三忠烈魂断剑门”。 十场经典战事,其中有七场失守。对方或用诈降计,如“姚苌诈降巧夺关”,或迂回夹击而夺关斩将,如“后唐军风云雄关”,“王全斌剑门之战”,“失险关李顺折翅”。这十场还不包括现代史上红军攻夺剑门关那辉煌的一战。现在景区内另辟有专门纪念此次战役的景点。

“姜维守关震三国”,这一幅里蜀国大将姜维倒是守住了剑门关,但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姜维只得弃守。雄关到底不是没落王朝的救命稻草,兴衰自古只由人事。

这天下第一的雄关,是一座雄性的关隘,你来这座关隘抚今吊古,你眼前上演的多是刀光与剑影、腥风与血雨的故事。就连五丁开山的传说都如盘古开天地一般,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你的耳畔回荡的尽是仰天大笑、声震九霄的大喜之音,或抱头嚎哭,连鬼神也为之动容的大悲之音。

这时张飞柏和姜维豆腐的传说与你不期而遇,便如青翠的山和山尖那朵妩媚的云,便如山路旁迎风摇曳的野花和婉啭的鸟啼,让你那颗骚动、紧张的心变得宁静、平和起来。

张飞柏在翠云廊景区,景区内有猛张飞的雕塑,张飞豹眼圆睁,须眉尽张。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市)太守,军情政务,羽书出川频繁,往往因剑门山势险峻,不识路径而耽误行程。张飞便命令士兵自阆中至昭化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在两旁栽植柏树,并严加保护。柏道不仅有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的行走。

这么一位猛张飞,在《三国演义》里,我们都熟悉他嫉恶如仇的形象,他怒鞭督邮,他声震如雷,在当阳桥头一声暴喝,惊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我们还熟悉他暴躁如雷,性情过于刚烈,不懂辅之以柔,做到刚柔相济,以至不得善终,被部将刺杀时,才55岁。却没想到在剑门关,在剑门蜀道景区,还有许多棵活了将近两千年了,但今天依旧生机勃勃的“张飞柏”。今天的翠云廊景区,青石路面宽敞平坦,两旁古柏苍苍。你走进翠云廊景区,分明就是走进了一个古柏的王国,每一棵树的神奇造型和久远的历史都让你惊叹!

可见,植树造林是一件得民心的工程。决策者做了一件得民心的事,老百姓会把许多人的功劳都记到你一个人的头上,并且永世不忘,代代传颂。

姜维豆腐也是如此: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蜀国将领姜维兵败,退到剑门天险拒守,魏将钟会、邓艾极尽全力争夺这一要塞。由于连续征战,姜维营中兵士体力大减,马匹也因劳累疲惫不堪,难以再战,有人就向姜维献计,号令军中兵士磨制豆腐,以豆腐作为将士主食,以豆渣喂养军马。采用剑门黄豆磨制出来的豆腐不仅细嫩爽口,而且吃后气力倍增,姜维兵马很快恢复了体力,于是引兵杀出关去,终于杀退了钟会、邓艾大军。从此,剑门一带的百姓就有了磨制豆腐的习惯,豆腐的名声也逐渐远扬,成为了当地的特产。

我们在山下品尝了姜维豆腐。一个豆腐或蒸或煮或炖或炸,做成几十道花色。菜微辣,我这个平时不太能吃辣的人,也敢品尝。山下一条街的饭店都以豆腐为招牌。那个姜维,生前造没造福剑门关人民不好说,死了将近两千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豆腐却在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令人唏嘘不已。

我对传说中那个向姜维献计的人很感兴趣。他是姜维的兵士?还是他身边的谋士?或者是当地的百姓?可惜他在历史的纸缝中,甚至在传说的纸缝中销声匿迹,遍地无痕。这豆腐现在只叫姜维豆腐。

说来也巧,张飞和姜维皆是死于非命之人。姜维62岁时被作乱的士兵所杀。

前几日读何顿先生的长篇《来生再见》,得到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新解。书中人说,做人还是做一个平常人好,不要逞强充英雄。凡是充英雄的人都死得比别人快。裴元庆是隋唐第三条好汉,是唯一能够接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一锤的人,爱逞英雄,15岁就死了。而按照演义书的说法,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死时也才15岁。

辛弃疾写词既写“醉里挑灯看剑”,又写“昨夜松边醉倒”,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刚柔相济,所以辛弃疾得以善终。如果不是死于非命,我想既能吟出“怒发冲冠凭栏处”又能吟出“昨夜寒蛩不住鸣”的岳武穆,活到天命之年也是不成问题的吧。人也与景一样,要刚柔相济。

岳飞没有来过剑门蜀道。然而,剑门蜀道也一定要和他这个时代发生联系。公元1172年11月,陆游从抗金前线陕南转任成都,途经剑门关,千年古道,过去的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也把诗人的心往下拽。然而,天公有情,这一天,有微雨飘洒在剑门关的上空,飘洒在滴翠的青山间,如雾、如烟、如尘……逢此美景,诗人触景生情,吟诗一首:“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如今,陆游的这首纪行诗《剑门道中遇微雨》也刻在剑门关景区内,刻诗的地方是景区的景点之一,还建有长廊,景点名称取诗中“细雨”二字,叫“细雨廊”。

剑门蜀道是当年政治中心——长安与岭南的必经之道。当年,雄关古道上一匹骏马飞驰,马背上的兵士风尘仆仆,他不时地扬起手中的长鞭在马的耳际打出一声霹雳。急促的马蹄让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平民百姓急忙奔向道侧,惟恐避之而不及,惹祸上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别说是平民百姓,即便是这策马奔驰的兵士,也未必能够知道自己此行的任务,一道军事密令把多少平常的俗事笼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一次来剑门关,关于为杨贵妃运送荔枝一事,也有新的一得:广元的朋友告诉我,当年荔枝并非摘下就运送的,而是放进蜂蜜中,蜂蜜起到密封的作用,能真正确保荔枝的新鲜水灵。古人的智慧常常让今人叹服。

唐明皇没有想到自己不久还将亲自踏上这条运送荔枝之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他避安史之乱于蜀中,写了一首《幸蜀题剑门》的纪行诗,其中两句是:“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纵然是乱离人,诗中却不失富贵气象。因为来的时候,虽然仓皇,美人依然相伴在侧。然而,行到马嵬坡,六军不发,美人被逼自缢。再回剑阁时,只能满目皆是伤心处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有诗句说唐明皇此时凄惶的心境,“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据说词牌“雨霖铃”一名即是根据唐明皇剑阁闻铃的故事而来。

雄关古道,诗人瑰丽神奇的诗篇和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也为这条阳刚之路,添上了阴柔的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