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抹淡描一幅画——写在《民主不是那个筐》落笔之际
(2009-08-28 13:40:44)
标签:
俞胜文化评论 |
分类: 评论 |
浓抹淡描一幅画
——写在《民主不是那个筐》落笔之际
俞胜
我从乡下长大,在家乡读了小学和中学,就离开家乡了。即便在家乡读书时,和村支书、村长这样的村官也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所以,我对乡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情况并不是很熟悉。
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常常能接触到一些地方的农民反映农村基层选举存在不公、村官贿选、一些贪腐的村官甚至将当地农民生活推向绝境的材料。我觉得,在当今的社会结构中,农民无疑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了。许多农民,他们其实没有更多更大的愿望,他们很容易满足,他们只想在政治上、在生存上享受一些最起码的公平就足够了,可就这样的公平,有时候还被人无情地剥夺了,每每读到这些材料时,常让我义愤填膺,也就有了想写一篇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文字的想法。
我分析村官贿选的材料,发现凡是贿选出来的村官,上任后无不贪污腐败。而且发生贿选的地方也多是比较富庶的村子,当上了村官就有利可图,所以村官选举火爆得很,发生的故事也非常很精彩。
但我这篇文章截取的视角却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闭塞,没有什么企业,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乡村。村子里面的青壮年大部分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这样的地方,拿村长都不当干部,按道理来说,竞选村委会主任就不会有什么猫腻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据我的了解,就有这样的乡村,先是扯大旗,轰轰烈烈地搞村民选举,但村民选出来的村干部,这个乡的主要领导却迟迟不肯任命,使得这位民选出来的村官只好外出打工。我觉得,村官搞贿选无疑是件可恨的事,但作为乡主要领导忽悠民意岂不更令人痛心?这是我这篇文章的关注点所在,如果把我这篇文章比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乡领导忽悠民意是我这篇文章的山石。
我这篇文章并没有关注村官选举本身,之所以没有关注村官选举本身,是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福建作家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村选》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我就有意地回避了这方面的描写,在这幅水墨画里,我把选举本身处理为天边淡淡的一抹云彩。所以围绕选举本身不会有激烈的冲突。
主人公杨焕明——“我”在这幅画里,权且充当水的角色。“我”的个人品格并不完美,“我”是在城里打工的青年农民,自己都没有富裕起来,要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而且“我”所在的乡村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我”最终还是一路跌跌撞撞地回来了。
我这篇文章写得也很艰难,从6月下旬动笔,到8月下旬才收笔,几乎占用了两个月内的所有双休日。不巧的是这个期间患了牙疼的毛病,一到休息日牙就疼,就像和我较劲似的,文章写好了,牙疼也就好了。
我这一幅画画好了,悬挂在这里。欢迎各届朋友来品头论足,你评是好也罢,你评是劣也罢。我在一旁都会美滋滋地听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