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名师精彩评课语录

(2018-01-03 10:42:05)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教学研究

 梁恕俭:评课常用语22条

    这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总的说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 堂流程、目标落实、双基训练、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听 课感受,有褒有贬,说得不对之处请指正。

2.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这节课的导入就很新颖,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3.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遗憾的是,这节课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制订得不合理,形同虚设)。

4.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组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这些都做得很好,只是评价没有跟进,也没有兑现积分奖励。

5.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醒、矫正、劝诫、引导与鼓励。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优秀是夸出来的——让学生互相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效果会更好。

6.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用语规范,体态大方,板书美观,声音不高不低,圆润动听。只是讲得过多,抢了学生的风头。如果这节课再少讲20分钟,效果会好些。

7. 传统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学。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还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照本宣科,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直到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8.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利用对子检测过关;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拿到班内展示;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讲得面面俱到,使得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9. 某某环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学生的兴趣高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10.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掌控课堂节奏,评价优劣得失,解答疑难困惑……学生再怎么“主体”,也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收敛就没有开放。在为什么“耳要聪目要明”的问题上放开讨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分成正反两方,更是小题大做,弄巧成拙。

11. 教师能有意识去改变旧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种改变总是好的,只是步子要迈得大一些。

12. 教师尽管讲得少了,但翻来覆去地用那三五个优生充当“小老师”,仍然没有摆脱旧课堂的窠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3.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动静结合是学习的法宝。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阴阳搭配、疏密调节、深浅得当。

14. 规律要让学生去发现,教师总结出十条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出一条。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经历思索磨难得来的记忆不值得珍惜。

1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倡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养成用双色笔和纠错本的习惯。

16.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让学生出题比学生解答老师的题更重要。如果对子互考、小组较量、男女生PK,这样的课堂,老师只需坐山观虎斗。

17.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境界。切记教材只是工具,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谁不用教材,谁是真正的高手。

18. 北京的语文课本,朝阳区用人教版,海淀区苏教版,大兴区用北教版——而且版本的差别很大。这也提醒我们,不妨依据学情,量身定做,自编教材。

19. 下雪天讲冬至就比深秋了学《春》(朱自清)效果好得多。语文学科完全可以实施单元大目标教学,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应用。

20. 课前演讲,课后练字,每周一歌,每月读本小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下来,意义非凡。

21.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22. 不要因为有人听课而在课堂上弄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好教师要坚持原则,上出特色,求真务实而不是投领导所好。

    李炳亭22条精彩评课语录

1、想想在课堂上备受心理煎熬的不幸的孩子,老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无疑是卑略的。

2、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老师这个职业需要人性,需要使命感和责任感。

3、评课不应该关注教学细节,而应该追究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

4、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

5、观念不到位,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6、如果我们连什么是好课,什么是好老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的话,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评课?

7、教师对儿童生命状态的漠视,让教育终于可以“伟大”到再次重新把人变成猴子。

8、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解决三个“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培养出新学生。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那里,而一定不会在传统名师那里。

9、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和教的功能,就是反教育。

10、课改说穿了就是让教师变“二传”为“一传”,让学生与学习对话。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11、教书就是开汽车,第一步把钥匙插进孔里,点火(激发兴趣);第二部踩离合,挂档,就是自学、展示、反馈;第三步,抱紧方向盘,把握方向。

12、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无论是宝马还是桑塔纳,一旦上路,就必须遵守交规。教学必须回到有法上来,有法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有法就是教师再也不可替代孩子的学,有法就是让孩子去经历。

13、当你不可以替代孩子感冒的时候,你可以替代他学习吗?

14、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只有还给学生,才能实现分层。

15、学习就像是孩子在餐桌上吃饭,当妈的说这个菜再好吃,没有用,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尝一口,他发现好吃,他就会去把盘子揽过来的。

16、真正好的课堂,必须首先是动的课堂,每节课在锻炼身体,每节课都是体育课;每节课孩子们都在说,每节课都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在写,每节课都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每节课都是交际课。素质教育的一切就在课堂。

17、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参加一场婚礼,我们会高兴三天,参加一场追悼会,我们会难过三天,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可以把课上得像追悼会一样,一上台就像致悼词,连续一天八场追悼会,连续搞十二年。课堂必须是狂欢的,让每个孩子乐在其中,这就是对生命负责任。

18、学生的课堂生存质量,即教学质量。

19、要重新认识主体与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杜威早就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仆人。主体等于主人,主导等于仆人。

20、重视课堂的流程,必须先学后教。天下一切好课都有共性,它的共性就是自学、展示、反馈。

21、如何评课,李炳亭五条(简称李五条):第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声音,看动作,察表情,好教育写在脸上);第二,看参与度,一节课不能少于一百人次的参与,老师在评价过程当中,要评价到小组,每一小组的组长要落实到人;第三,看流程:自学、展示、反馈;第四,看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第五,看师德(有没有侮辱打击性评价,有没有群问群答,教授时间超过十分钟,师德不达标)。

22、坚决反对群问群答,为什么不反问一句,换一种方式:同学们,这道题还有谁不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