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育实践研究: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曹冲称象》教学

(2020-09-30 16:28:02)

德育实践研究: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曹冲称象》教学

【导语】

此课例作为学科素养形成机制下知情融合的德育实践研究,感悟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巧妙,尝试自己思考其他的秤象方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设计】

学程一 检测导人 激发兴趣

  1. 展台切换,听写词语:自己用红笔批改,有错误的小朋友呢在下边订正一遍。全对的举手,恭喜大家。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

  3.你能选择我们默写词语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预设:课文讲了七岁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读一读。

  4.孩子们,你们看,我们有时候可以把课文中几个词语串起来就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用书上的语言。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一堵墙,腿四根柱子。

  点评:这头象不大么。听出来了,这确实是一头又高又大的象。

学程二 朗读感悟 比较方法

  1.大象又高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去称一称吧。

导学单:

1.读: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用“-----”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

  2.交流(展台演示:他找到的是这两处,同意吗?)

  预设:方法一: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方法二: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我们先来看官员们的称象方法。

  好,那我们先来看官员们想出的第一种称象的方法。

  出示:得造一杆秤,一棵树做秤

  指名读,点评:真棒老师听出你把两个字重音读了。而且你读准了我们学过的多音字“得”,你学的很扎实。还读准了另外一个多音字“杆”,组词,相机学习生字“砍”:砍东西都用石斧,石斧的手柄用木头做成的,砍东西的部位用石头做成,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PPT)如果你是官员,想出了一个称象的方法,心里怎么样?(高兴、得意洋洋)那你来得意洋洋地读读这句话。指名2个孩子读。男生起立读。

  先让你们得意一会儿,我们再来看曹冲称象的方法。

  出示句子: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语句比较长,老师把这段话分了分,我们小组合作(PPT)

  点评:你们小组读得很流畅,合作的非常默契。掌声!

  四个小组合作读,最后一行齐读。

  我们来看看称象的动画过程,相信会帮助你更清楚这段文字。(播放视频)
看懂了吗?理解“船舷”指船两旁。“为止”就是停止。

  你看这段文字里有“再、然后”两个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老师再送你们两个词“先、接着”,你能不能用“先、接着、再、然后”四个时间先后的词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小组里说一说,一个人说一个词。(师竖着板书:先、接着、再、然后)

  指名一组汇报,(根据汇报词条)

  我们一起用上这些词说一说曹冲的办法。(PPT)孩子们你们看,用上时间先后的词语,这个称象的过程就仿佛在我们眼前发生一样那么清晰。还记得我们劳技课上做的手工吗?你能用上在“先、接着、再、然后”说清楚你是怎么做的吗?(PPT)

  孩子们,他讲清楚了吗?你看,用上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能把一件事情说的明明白白,如果你能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就更加吸引人了。

  3.刚才我们读懂了两种不同的称象方法,现在请你比一比你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哦第二种方法很特别,明明称大象最后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了。你真聪明孩子,你的思维也很独特。
  你呢?你也认为是第二种,是的,不需要去做大称,只需要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去就能解决问题。好孩子,你真的很善于发现,也给你点赞
  4.那么,曹操喜欢哪种称象的方法?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追问:哪里看出曹操不喜欢官员们想出的方法?

  出示: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摇头。(出示后再隐去)

  比较阅读:能把“直”这个字去掉吗?“直摇头”换个词(连连摇头、不住地摇头)谁来学一学?读一读。

  5.用曹冲的方法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预设:事情的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这就叫“果然”。

  读句子:他叫人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回到当时的场景,我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话,指名4人,(具体指导官员1、官员2要合起来读官员们的话)点评;分四大组合作读(同样指导官员的话)

  7.这么一个称象的好办法是曹冲想出来的,当时他几岁?

  出示:曹冲才七岁。

曹冲七岁。

  书上多了一个“才”字,读一读,比一比,一个“才”字让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年纪这么小,跟我们差不多大,却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真令人佩服呀!

  请你用朗读告诉我们你有多佩服曹冲。(指名读)我们一起来佩服一下,齐读“曹冲才七岁。”那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他吗?(聪明、爱动脑筋、机智、)曹冲是一个遇到问题困难,就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的人。今天课上我们很多孩子也是特别爱思考的,你们也很棒!

学程三 启发讨论 拓展阅读

你喜欢爱动脑筋的曹冲吗?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呢?老师推荐大家可以读读《司马光砸缸》《路边苦李》《皮球浮上来了》(出示图片)
            学程四 识记生字 写字指导

  1.“然”,读、组词、理解。注意四点底:四点之间距离差不多,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不能忘了一点。“然”跟“燃”在古时候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用火烧煮。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仿影一个,写一个,展示,点评(字的大小、关键笔画)。

  2.“杆”“柱”组词,比较,提醒避让(捺变点)右边长竖是悬针竖。书空,练习,点评。

 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习字册》

  2.用“…………”说一句话。

  3.读一读:爱动脑筋的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一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