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笔记 | 推理片的灵魂是创造一种全新杀人方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6/6afeac68abf942f8a01d32e6e11e741e.jpeg|
1.
所以说,推理片的灵魂其实就是创新,创造一种全新杀人方式,或者创造一种全新的推理手法。《推理笔记》中利用“大数据杀人”,就是一种很新颖的尝试,介于或兼容人工智能与高智商犯罪。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6/edf02ee8506e4067bb4830a6ee1f4879.jpeg|
2.
其实,在东野圭吾的《拉普拉斯的魔女》中,便有了利用概率杀人的设计,书中的人物圆华和谦人在进行了研究所的一项手术之后,预测能力与理想中的“拉普拉斯之妖”非常接近,但这种可以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其实并不真实存在,如果说这个故事之所以成立,就必须建立在人物一定具备这种能力之上。
影片《推理笔记》中的“大数据杀人”就显得更严谨也更具备说服力一些,它是建立在科技之上的——大数据应用近年相当普及,大众相信这种成熟的科技手段,而将杀人方式建立在这种大众熟知的科技之上,创新的同时,也更容易让人信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6/b7d9f0638e544a15aa2d1f6594c7278a.jpeg|
3.
凶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掩盖真相。而观众的努力的乐趣在于通过线索分析找到线索,并最终确定“谁是凶手”。
《推理笔记》对于真相的掩藏也做了一些创新,演员在发布会上“跪求”观众不要泄露结局,正是因为凶手的设计超乎想象。这一点,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深有体会——每当以为接近真相的时候,发现不过是另一次逆转的开始。尤其影片最后的一次反转,让影片在“精巧诡计”之外,多了一层结构上的设计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6/9e760a0806d749c6b6a721d0994adbda.jpeg|
4.
《推理笔记》尽管被定义为校园推理(这方面的代表要数柯南啦),但本身更是兼具各家之长——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其对气氛的把控要非常有力,具有鲜明的变格推理特征;而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诡计(尤其核心诡计的设计上),又体现了本格推理的功力;但其对于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以及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则又表现出了社会派的气质。
作为一部受到年轻书粉推崇,满满二次元气质浓郁的校园推理小说改编的作品,能有如此表现,确实令人赞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6/7f4ab64397bf4db8a54c214cb40f521d.jpeg|
5.
推理片除了考校编剧、导演对故事的把控能力,同样考校演员的表现能力,因为在影片中,演员的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表达上稍有差错,就会扰乱观众对线索的掌握,最终远离真相。
演员陈都灵、林柏宏、汪铎,都算是新近成名,但在影片中的表现让人惊喜,不管是推理时的身体语言还是情绪表情,都能精确传递人物的信息。再加上一个自带喜感的郝邵文和浑身是戏的金世杰,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很对味。
6.
用大数据杀人比用大数据预测票房刺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