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人订制》:一腔情怀的商业化

(2013-12-20 13:04:25)

《私人订制》:一腔情怀的商业化

    碎片式的结构被简而化之的分了段落,各占一个主题,结果,电影成了小品。

 

    碎片是因为故事自身的特色决定,想说的太多,以社会现象表述人物心声,角色纷涌而至故事走马观花,倒也能相得益彰;又或者可说的太少,一个故事不能贯穿始终,需要各种人各种乐子往故事里掺,还得插播广告,就要绞尽脑汁了。1989年《顽主》开办了“三T公司”,于观杨重马青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和各种人唠嗑,满社会溜达,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彼时心态,已随时代灰飞烟灭,但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经营内容为日后“好梦一日游”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甲方乙方》恶搞初现端倪,在现实与虚拟的间杂空间,成就了冯氏喜剧的风华正茂。2013年,恶搞早已蔚然成风,把公司搬到海南的《私人订制》,换上职业装的杨重马青,再也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而是在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的理念中,走火入魔渐行渐远,整个过程映照出的,却是一个故事的商业化进程。

 

    也是时代与故事的相互作用,王朔与冯小刚的敏感,让他们影片中的故事能强力比附当时社会,是藏着情结和情怀的,也有一个文人对时代的观感和怨念,《顽主》的最后,摊上大事的三T公司门口最终有解围的人群排起长龙,是对过于自我的行径终于被社会理解和认可的一种意淫,是抓到话语权后的自我安慰;到《甲方乙方》,小打小闹变成狂欢,以碎片拼凑时代价值观,想象力创造力让故事从时代中脱颖而出,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但《私人订制》看完,让人心有感慨,碎片被整理成段落,权利,艺术,金钱,各占一隅,调侃玩闹的腔调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商业化之后的的人和故事,失了情怀,只剩为人和时代开脱,只剩下故作姿态——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间杂的致敬与道歉,无论怀旧还是迎合,都是老炮儿们的小花样,和观众聊这些,是让观众对大量广告植入的视线转移。

 

    广告太过直给,确实是《私人订制》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不似当年,《大腕》把植入拍的好玩好笑.广告之外的故事,辛辣繁复却又充满人到中年的犬儒思维,为腐败开脱,以雅俗之分刻薄艺术,嘲弄底层对金钱的渴望……复出后的王朔一直在道歉,在《非常勿扰2》里道歉,也在《私人订制》里道歉,一边嘲讽着一边跟一切人一切事儿一切物件儿道歉,但显然,这次的道歉也被过度的商业化,看上去并不很美,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私人订制》是被时代订制的一个小品,有一腔俗血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