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男人从走出校门后始致青春。
疯狂刷浆糊贴传单的黄晓明让人看到男人应有的梦想和激情,他不是在广告公司找了一份贴传单的工作又在保洁公司找了一份清理传单工作,那是现代人才有的投机心态,对于更早一代走出校门的人来说,他们有更为实际的目标,而他们的人生也正是从此一步步走高的,《中国合伙人》在讲述他们这段故事的时候,也撒下一颗种子,长出信念,让人在绝境时还有奋勇挺身的勇气。
所以影片给了黄晓明一个惨淡的开场,让他跪在母亲与村人面前,祈求可以复读一年重考大学,对于一个男人,这是一件很艰难的时刻,而对于黄晓明,则是为表演注入感情的契机,让之前演出时始终绷紧的表情有了放松的余地,进而担负起角色人生行程中无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也是之后,他与合伙人之间始终让自己处于领导者位置的原因,他必须“成功”。
于是我们从特写中,看到黄晓明表情中的纠结与决绝,这是他之后若干“疯狂”举动的情感支点——在大学四年时间看完八百本书,在路灯下以投影示爱,以及奋不顾身的亲吻病中的女孩……如果成功需要运气,那也是只有准备好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运气。一个奋勇向前,不给自己丝毫退路的人,必然已经做好准备。
影片并未花去太长时间就让黄晓明从“土鳖”成为“教主”,尽管快速,但过程却看到他所扮演的成东青性格与情绪转变的思路,转变是在有同学愤而离开黄晓明的课堂开始,他坐在那张空下的课桌上,开始向同学调侃自己的事业以及感情的失败,这是黄晓明难得精彩的一场戏份,也成为这个角色之后始终都在侃侃而谈“把演讲当做性生活”的转折点,在角色成长过程中,黄晓明的表演终于有了递进的情感和形式的表达。
这也是黄晓明这个角色讨巧的地方:背负梦想并成功,得到最真诚的友情,泡最好的妞且能得手,有最为伤感的离别和相逢……黄晓明说自己内心其实是“土鳖”,大概是这种自我认同,让他的角色形神兼备,更因此,才有了让观众能追随他的故事线一直观望下去的吸引力。
抛却银幕外的现实,影片在“合伙人”最好的时刻落下帷幕,事业成功,友情得到眷顾,也给了曾经的爱人一场只能意会的重逢。影片给了创业者一个故事空间,也给了黄晓明充分表演的空间,《中国合伙人》是第一部看完想要鼓掌的影片,当然,和影片中黄晓明大段演讲形式的台词有关,他这次做到了让这种台词形式发挥极具煽动力的作用,在他关于友情,爱情,事业的纠葛中,看他一步步成长为“教父”,失败执着悲伤昂扬愤怒志得意满……他终于有机会在影片中做出让人信服的表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