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为
鲜血遮面的范冰冰用舌吻攻陷同性的同时,也攫取了所有人的情绪,这场戏范冰冰下手太快,也狠,足以秒杀所有银幕前的观众,然后,把人带进故事里,改变之前对她演技做过的判断。
其实是因为,范冰冰在把酒瓶砸向自己脑袋之前,我一直分神游离在故事之外,尽管酒吧演出时的那场意外颇具戏剧化,却并未给剧情或节奏任何情绪上的驱动,甚至觉得有些落入俗套,情节发展像是一系列不连贯的事件和偶遇的组合一样,摸不到故事的脉络,看不清故事的去向,也就找不到投入进去的突破口。
但还是能感觉到,从《苹果》开始,李玉和范冰冰就一直在找机会,想把手伸进观众的心里,去揪一下,到《观音山》里,啤酒、鲜血和比附其上的青春一瞬间就把思绪搅的粉碎,感念心头丛生,于是在酒瓶碎裂之时,便陡然间理顺了影片的态度,愿意附和着她们一起,去经过别人的生活,然后捡拾自己的回忆。
这种情绪的慢慢渗透,应该是从范冰冰、陈柏霖和肥龙三人回家的路上开始的,之后影片还有很多他们在路上的镜头,像是为这种情绪建立和观众交流而做的延伸,导演李玉则一直让青春这一主题流浪于路上,她安排他们不停的行走,没有原因,甚至不需要停下来追问原因,行走变成一种对困顿的生活和茫然未知的明天进行宣泄抵触情绪的仪式,而他们随时可以举行这种仪式。
从《苹果》延续过来的,还有手持拍摄,这种拍摄手法多数时候会带给观众紧张和疲惫的心理压力,但在《观音山》中,晃动的镜头则让画面多了一些不安定的美感,与铁路,山岚,雾霭结合,让原本简单易懂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构图,为剧中人表达着情绪,也由着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情绪,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这些晃动的镜头使整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首跳跃着的,包裹现实的诗歌。
但显然现实是残酷的,所以李玉在敲破范冰冰的脑袋之后,又割开了张艾嘉的手腕,这是她对青春之惑与中年之困的迷思,也是她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让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在血液里溶解。
至于影片中关于欲望的宣泄,她让每个人都选择了一种最出乎意料的方式,这种方式源于每个人物的性格设定,她让范冰冰用伤害自己来成全对别人的好,也让陈柏霖用出轨的方式来逃避自己的爱,在她的故事里,人物偏执却温暖,在她的镜头里,故事散淡却无比伤感。如果不继续深究,血,色,浪漫,就当是《观音山》的主题吧。
“把现实装进诗里”,李玉是这么说的,那些镜头也一点点泄露着她小小的野心,她应该可以让这些人走的更远,拥有更空旷和自由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