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趣人录》之二:牛人韦大宝的“性福”生活(上)

(2006-12-22 00:48:12)
分类: 有趣的生活

你如果去过这座北方城市,而这座城市恰好有朋友隆重接待你,朋友一定会带你到牛人韦大宝的美食城共谋一醉。这位牛人在这座数百万人口的城市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一座本地域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美食城,也就是说无论你在这座城市的哪个方位,只要朋友请吃饭,你朋友又要体现作为主人的热情、大方、体面,除了韦大宝的美食城,基本上别无选择。如果你运气比较好,你的朋友在本地也算得上台面上的人物,只要你们步入美食城的大堂,就有一个或许比你年龄大不少的男人冲着你们喊:“哎哟,爹来了!楼上请!”那声音悠长、仿佛在空中荡了荡,有些起伏,显得娴熟而专业。这个男人个子不高,穿一身唐装,两只眼眯缝成一条线,一只向上翘的月牙嘴,使他的脸上任何时刻都堆满笑意。也许突然冒出这么个老男人喊你爹,你会吓一跳,或者心里有些别扭,不习惯,但这一声爹无论如何会给你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会让你内心深处立刻产生不能不自重的感觉,会让请客买单的人无论如何要大方得体,摆出爹的架势。这个男人就是美食城的老板牛人韦大宝,他经常说的一句至理名言:“凡是进我酒楼来消费的客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他那一声爹喊得并不冤,而作为听者的你也大可不必受敬若惊,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韦大宝的名字是我临时取的假名,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和金庸小说里最著名的人物韦小宝有所神似。至于这座城市,不过是北方省份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地级市,乏善可呈,但却因为有这么个人物,多年来让我念念不忘。如果是近十多年在那座城市生活过的人读到我这篇文章,一定会知道我写的是谁。那位牛人在当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韦大宝发家之前和所有后来发达的人一样,几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片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大约十五、六年前,韦大宝绝对是穷人,比一般的人还要穷的穷人,因为他的财富是负数,也就是说,他不仅没钱,而且欠了一屁股债。

韦大宝最早在一国有企业当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干部,属于要技术没技术要资历没资历那类国有企业常有的混混。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就可以混一天。一周参加一次学习,一个月做一份报表的工作已经让他从骨头锈到了皮肤。如果他是一个安分的人,也就可以如此平静地混到退休或者下岗拿一笔补偿。偏偏他生就还是一个爱折腾的命,当然,如果环境不刺激他,即使他内心有些躁动,也不会有所行动。

环境的刺激具体讲来自于他的一个发小。这位发小蹲完三年牢房出来开了一家饭馆,那个火暴,银子像水一样漂来,不到三年把这位在牢里饿得像非洲难民的发小催得象一只发酵的面团。这只面团还不就此打住,趁着这股旺劲,一口气在市里又开了三家饭馆。那时候内地的城市还没连锁商业的概念,不过,每家店都同一风格的装修,挂着相同的招牌,外人一看就知道老板是谁。发小在第四家分店开张的时候把老同学都请了去。韦大宝的老婆原来与韦大宝和发小都是同学,也在被邀请之列。当年发小曾经拼命追过一阵子韦大宝的老婆,不过中间横出一个韦大宝来,最后功败垂成。当年的同学中韦大宝也算个人物,脑子灵活、舌尖嘴利、能言善辩,家庭条件也不错,父母都是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发小除了胆大妄为之外,基本上没什么优势与韦大宝PK。韦大宝的胜出是意料中的事,特别是后来发小盗卖单位的物资哐啷入狱,韦大宝的老婆更是暗中庆幸。不过这次聚会,却让很多事情有了微妙的变化。发小带着年轻的二婚太太出席了盛大的聚会。那位年轻的二婚太太花枝招展,与发小那张发酵的肥脸形成鲜明的代沟,不过这并不影响老同学们对发小的一致恭维和捧承。发小脸上越发洋洋得意、牛皮烘烘,给韦大宝两口子敬酒时话里话外更是意味深长。韦大宝表面是个洒脱的人,内心却敏感而计较,发小的话让他想多了,再看老婆看发小的眼光也觉得不对劲了。那一刻起,韦大宝决定结束平淡无聊的日子,开始后来折腾的生活。

 

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食”次之。发小开饭馆,当然属于“食”的行当,韦大宝觉得要超越发小,就要做一行比发小更牛逼的生意,韦大宝选择了做服装。那时国有企业时兴停薪留职,就是说保留职位,停止领薪水,然后自己出去从事新的职业,如果不成,还可以回原单位上班,继续混饭吃。当时韦大宝正血气方刚,一旦做了决定,就不给自己留后路,直接向单位递了一份辞职报告,带上全部身家和父母兄妹那里凑的二万元钱就上了广东和福建。一趟下来,基本摸清了全国服装的进货门道,回来就在服装市场租下一个档位。刚开始的时候,倒也是风生水起。那时候,广州货和福建货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几趟下来,韦大宝不仅还清了父母兄妹的借款,且颇有赢余。

不过好景不长,市场里其他商户看他的生意火暴,也纷纷南下进货。这些商户经商多年,比他更了解本地人的消费习惯,进来的货品比他的更吸引本地客人,一下就把他的客源分流了大半。接着又发生了雪上加霜的事,离本地不到100公里的地方,一个叫白沟的批发市场开张了,那里的箱包服饰比本地市场货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一下子把剩下的客源又带走了大半,从此生意一落千丈。韦大宝骨子里有很重的北方人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并没因为客源的锐减而气妥,又接着跑了几趟南方,进了几批新货回来。不过每当他的新货摆出来不到一星期,白沟市场上就有了完全相同的仿制品,而且价格只有他的三分之一。一来二去,韦大宝的生意就没法维持下去了,除了堆满家里那堆滞货,就剩欠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一屁股的外债。所有的债务中,最大的债主就是那位发小。

 

韦大宝开始怀念从前在国有企业的科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旱涝保收,不遭风不遭雨的好时光了。拉弓没有回头箭,韦大宝出来的时候早已自绝归途,虽然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也只是想想而已。韦大宝决定到南方闯闯,整天都有一群债权人在面前晃悠的日子实在没法坚持下去。韦大宝已经买好第二天的车票,临行前夜到发小的饭馆与老婆话别。之所以选择到发小的饭馆,是因为韦大宝现在支付一顿饭的钱已经很紧张了。以前做生意的时候经常到发小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挂帐,到月底再来结帐。不过,韦大宝如今已经好几个月没结帐了,好在饭馆的服务员都知道他是老板的朋友,挂帐的事照旧,也没人找他催要。那时的饭馆没有现在的豪华大包房,一般讲究的客人都上雅间。所谓雅间,其实就是两道屏风阁成的小格子,两边在挂上布帘子,客人坐在格子里,与外面大堂里的人隔开,彼此不照面,但说话的声音却隔不断。那天凑巧,发小正好在他们隔壁的雅间请客,韦大宝两口子的话被他听了个正着。发小掀开帘子就过来了,说出一番话来:“哥们你可不能拍屁股一走了之,我那笔债可没法开口找你老婆讨,那不成了阎王债?只要你不走,咱哥们万事好商量。我打算在城里开家大娱乐城,这几家饭馆小打小闹的生意比起来就是小儿科了。我现在也没心思打理它,这家饭馆先兑给你,等你赚了钱在把新债老帐一勺把给我。”

 

这番话让韦大宝的南行计划彻底泡汤。穷途末路的韦大宝眨眼间成为了这家生意火暴的饭馆老板。一文不投,负资产收购,这情形有些像后来的MBO。真是霉运时节,放屁都砸肿脚后跟;鸿运当头,拉屎都拉出金豆子。韦大宝一操持上饭馆这个行当,一洗往日晦气,竟然咸鱼翻身,财运如潮。那时还没时兴穿唐装,韦大宝从家里那堆滞货里翻出一身酒红色的西装来,扎一根鲜红的领带,戴一双白手套,站在酒店门口亲自当迎宾。那时候北方的冬天,为了保暖,饭馆的的门口都挂着一面厚棉帘子,每有客人上门,韦大宝必躬身掀帘,高呼贵客光临。本来就旺的饭馆如今更是旺上加旺,常常出现顾客爆满,排队等候的场面。两年下来,捞得盆满钵满,不仅这家饭馆名至实归完全属于韦大宝,发小的另外三家饭馆也被他兑了下来。

(韦大宝的“性福”生活尚未进入正题,欲知后事,请耐心恭候下面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