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人的江湖(连载一)

(2006-09-08 15:18:47)
分类: 真实的谎言

声明:

1,  此文为虚构连载作品,或许与某些人和事有雷同处,但那是上帝给你开的玩笑,与本人无关。

2,  本人为职业商人,写作只是业余嗜好,时间只能见缝插针,如更新很慢,请捧我场的朋友千万谅解。

3,  声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1989年以前,我住在尚义街7号的二楼上,楼下是我们那家驰名全城的火锅店。我用辣椒和婴粟调制的滚滚不息的十多锅汤料散发出妖异的香气,犹如美女钩魂的眼神,把全城的小偷、扒手以及与他们职业紧密相关的警察和联防队员都牵进我这不大的店堂,在腾腾热气中,脱光膀子湖吃海喝。这场面常常让我想起著名劳模石传祥同志工作时的情景。在众多食客中,不时夹杂着另外一群人,他们一般长发披肩或光头,狼吞虎咽的吃态往往更为夺目,他们是本城或来自外地的诗人。

1989年以前,历史的天空曾经阳光明媚,诗人还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他们贫穷而潇洒,狂妄而快乐,尽管他们写出来的文字经常自己都不明白。诗人们沿着中国版图上并不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线流窜,口袋里常常只有两块钱人民币,就可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走遍全国。那个时代,诗人犹如现在的总经理,多如过江之鲫,他们盲目的出行像今天的民工潮一样造成了交通部门的运力紧张,他们的无票搭乘制造了铁路企业的严重亏损,直到今天还内伤未愈。他们到达任何一座城市都像战争年代经验丰富的地下党那样可以轻一二举地找到他们的同类,他们用一种类似黑话的语言接头并很快就成为知己。于是,他们得到热情的接待-----美食,还有文学女青年。

作为本城著名的诗人和著名的火锅店的老板,我和我的合伙人文野的美名像当年的孟尝君一样在江湖上广为流传。我们的火锅店在很多时候象一个小规模的收容\站,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饥寒交迫的诗人同志。

那位卧轨自杀后名声大噪的诗人,就在我这里用他那脆弱而敏感的肠胃饱尝了火辣辣的美食后北上山海关。我知道,他已此生无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