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碟中谍4》:冷战笑忘书

(2012-02-06 13:59:39)
标签:

娱乐

分类: 佳作赏析

    美国特工闯进了克里姆林宫,然后核弹疯子又在克宫引爆了炸弹,继而窃走了俄国核武器的密码,并从俄国核潜艇上朝纽约发射了一枚核弹——还有什么情节能比这更富含冷战意味?其疯狂程度,都快赶上《奇爱博士》了。

但在冷战结束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剧情却在《碟中谍4》里逗得全世界观众们前仰后合,票房也节节攀升,已经创下了阿汤哥电影的最高记录。当然,这首先得感谢半百之年的阿汤哥赤膊上阵、亲力亲为,其次,便是以西蒙·佩吉为代表的那些搞笑元素了。在布拉德·伯德的导筒下,整部《碟中谍4》妙趣横生,动作、打斗、悬疑、笑料多管齐下,颇得当年成龙大哥“谐趣武打片”的精髓。

《碟中谍4》:冷战笑忘书

《碟中谍》系列脱胎于1960年代开始播映的美国电视系列剧《虎胆妙算》(英文同名),剧集这部美剧正诞生在冷战的阴云密布下,可想而知,自然会给美国观众们塑造出一群勇斗克格勃的特工英雄。但随着时过境迁,当年的惶恐早已不复存在,往事无须再提,电影却得接着拍,无论如何,得给伊桑·亨特多制造点麻烦,电影才能好看,但明明天下太平,于是,编剧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生掰出了一堆冷战活化石般的恐怖分子来唱对手戏,若打造得过于严肃,这剧情既不能服人,也难让观众放松。于是,喜剧元素的贯穿,一来能让电影更好看,二来,也是对这种冷战记忆的嘲讽——体现在电影里,便是随处可见的伊桑的自嘲。

当沉重的历史记忆成为调侃、讽刺的对象时,可能才真正意味着这段历史重负被释怀了——德国人在《拜见希特勒》里恶搞希特勒和犹太人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说,《碟中谍4》堪称是一章华丽的冷战笑忘书。

 

刊载于《京华时报》2012年2月6日第28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