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流淌出生命的乐章!(2006-12-05)
(2022-06-23 17:02:24)今晨电视上一则报道说,招聘人才不看简历看博客。杭州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招聘不看一张简历,而是看他的博客,从博客中看他的设计能力等。作为一种时尚的博客,能看出一些。”而当记者采访学生时,有的说:“我没有博客就不能说不时尚啊。”还有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说;“就只看博客不太妥吧?但可作为一个参考。”
各有各的理,这倒是很有趣。没想到作为7000万博客之一的我,也赶了趟时尚。想到要是那时没学电脑的话,现在想赶时尚还不行呢。学电脑的经历也一一清晰起来。
很早时,我的现已80多岁的阿姨不知是否受她在美的博士儿子、在中科院的研究员女婿的影响,还是本身思想就接受新事物快,不管我与她是见面、还是在电话里交谈,都离不开电脑,“将来肯定用处大,XX、XY(指我表哥、表弟)他们都有电脑”,不仅叫我儿子要学,连我也要学。那会电脑还是稀有之物,我还没提到议程上来,就哼哼哈哈的对付过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次新来的大学生数学老师,到我们办公室里说:“知道吗,现在……”(世界上刚发生的什么大事忘了,但当时的情景记得很清楚)“怎么知道的?”,“昨晚在我老乡同学(在报社工作)那儿上网看到的”。说得极其平静,却分明能感到得意之极。当时真把我们羡慕死了。
后来办公室配置了电脑,我也快到了退休。这时年轻人评职称已要计算机考核证书,于是都自己去学、去考。年龄大的老师也没作要求。
我呢,一则很向往那陌生、神秘的世界,再说学校头儿说,只要能考出,学费报销。“干嘛不去学?就不信考不出。”于是就在与我校相邻的高专计算机系开设的省二级计算机培训班报名学起了电脑。每周二个晚上,加一个周日上午,为期一个月。学完了就统一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省二级计算机证书考核。
一直考学生的,这会也做起了学生。在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里,听着那一大串陌生的名词,一句不拉地拼命记着笔记,看看周围坐着的同一班的,若用5年(还是保守的算法)是一代的话,与我相差不知多少代的年轻人,心中真是感慨。他们为工作、为生存,我为什么啊?是以往我阿姨的念叨、是大环境的影响、是我对陌生、神秘的新事物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还是600元的学费可报销,不学白不白?反正都有吧。
从没接触电脑的要在一个月之内,了解并记住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要学会打字还要求有一定速度、要学会Word、
Excel、 E-mail的操作,真是谈何容易。
好在课时已减,辅导新老师也只是挂个名。晚上培训班学完,白天就在办公室复习。Word、
Excel、E-mail的操作不怕,最头疼的是打字,五笔字口诀背出没用,不知怎么拆的难拆之字常常要浪费好多时间,为在10分钟内打完考试规定的一段文字,每晚只得在家中练至深夜(为此特意买了台电脑)。由于不是系统学习,基本的都不会,知识漏洞多,洋相百出。如今也尝到了“应试教育”的滋味了。
有次电脑窗口打开不知有多少,全然不知,也不会关,还是坐在旁边的年轻人帮了我一把。但考试时就吃足苦头。
考试那天,早早就去市人事局考试中心等候,上机开考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选择题倒好做,自我感觉不错,反正不会做的也不让它空着。到考Excel时傻了,怎么出来的不是平时打开时的情况啊?考的题目呢?叫我哪儿下手啊?急得我直呼老师快过来,谁知他过来后一句都不啃声,一点暗示都没有,丢下一句“是考试,自己看”就走啦。旁边的又不能问,Excel做不成的话,肯定要不及格啦!谁让你只考别人,谁让你平时监考那样“恶”。想不到做了一辈子的老师,自己也会有今天!真是“报应”啊“报应”!
慌乱中只好乱点鼠标,突然熟悉的界面出来了,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原来是我无意中拖动了右侧的滚动条,将位于下面的平时在高专电脑里做题时那熟悉的界面给拖上来了。都怪高专的电脑,平时每次做题打开全都是那同一个界面,哪怕出来一回别的界面,也不至于出这样的要命的情况!明明在基础知识考试问题中也有滚动条的应用,就是死背,理论脱离实际。
不过功夫毕竟没白费,期盼中等来了省二级计算机考核“优秀”(90分以上)的证书。于是一手拿着证书,一手拿着600元的发票,理直气壮地到校长那儿让他签上了大名,自然少不了被表扬几句。坐我对面的小我几岁的老师(他没去学)跟我开玩笑“怎么?还想去应聘啊?”
只有自己知道,这一张证书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题库中的题,已定的大范围,虽随机抽取,但倒来倒去的做了好几遍,怎么会不行?但问题是稍许一点变化就傻啦,就像那个滚动条。等我遭到“应试教育”的“报应”,想在学科教学中改变时已没时间给我了。
自知“急速火煳的鸡”先天不足。于是在正式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就是电脑。“常用工具软件应用技巧”、Photoshop应用等,如今想想,也多亏开头迈出了那一步,接下来又继续走了走,才会在今天有了自己的博客,虽说还是洋相百出。
刚开博时,为设播放器,连复制音乐地址这么简单的也是在年轻学子的多次帮助下才完成。不过几个月下来,原先看着那么一大串的代码就头痛、拿来时一点点都不敢动它、多余的没用的空格之类照抄照搬、英语一点不懂的我,通过查看字典,博友处取经,而今终算认得高、宽、左右方向、大小之类,也能按自己的需要作出调整并举一反三了。图像制作也派上了大用场,打字速度也快了不少,用五笔打,难拆的就翻儿子小学时用过的新华字典,从部首检字找到字的拚音,再打拚音;有的字部首检字也难找,就查拚音,反正哪个好用就用哪。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新浪博客中电脑老师多多,好朋友也多多。洁儿妈的一篇博文说的是“指间的快乐”,就是,钢琴家敽打键盘时,从指间流淌出来的是美妙的音乐,而我呢,赶的是时尚,指间流淌出来的则是生命的乐章!
(整理博客,看到这篇,觉得挺有意思的,重发一次,五味杂陈)
前一篇:条条“路”封堵
后一篇:黄花菜-----中国的“母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