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原来绍兴八大历史街区之一的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就在此附近啊,竟还在寻寻觅觅,在当地居民热心指引下,很快如愿以偿,只见一座高高的石牌坊耸立眼前,牌坊匾额“书圣故里”,没错,要寻觅的就是这里
牌坊东侧匾额“书圣故里”
向西侧望去,路中央有木栅栏阻隔,一条长街由东向西伸向远方,繁华街景依稀可见
走过牌坊回拍,牌坊西侧匾额仍是“书圣故里”,牌坊外侧(东侧)与来时的中兴路相连
还没进入木栅栏里的街区,见近旁有一座两人对弈的雕塑
王羲之与僧人下棋
棋盘座的下方还雕有一只大白鹅,栩栩如生的大白鹅,在雕塑中也占一席之地
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让其在雕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说来这大白鹅还大有来头呢,据说书圣王羲之爱珠,因疑所失明珠为常与自己下棋的僧人所窃,以致被冤枉的僧人郁闷而死。后王羲之发现这明珠竟为家中白鹅误吞,追悔莫及,故将舍宅改作寺院-----戒珠寺,以示教训,难逃干系的大白鹅就让其在此“示众”啦
。所谓的“舍宅为寺”,指的是一些士族、富商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的一种风尚,此风尚于汉末至南北朝时期最盛,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
。

过不知名的小石桥,到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去逛逛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目前绍兴八大历史街区中面积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约0.8平方公里,2500户约7500名社区居民,区内有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居;也是刘宗周、黄宗羲等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还有陆游梅园的旧址和明代探花谢丕的府第。历史街区里,街河纵横交错,并通常是前街后河布局、有古式台门、众多石桥流水、小巷庭院,尽显江南风情。其中蔡元培的故居、王羲之故居(即戒珠讲寺)、蕺山书院、题扇桥、探花台门、太平天国壁画等景点,皆处处是遗迹、件件有掌故。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居民的临街宅门前生气勃勃
不一会儿就来到一座黄色围墙寺院前,寺院匾额------戒珠寺,原来这就是王羲之差点冤枉僧人窃珠,而为记住教训,舍宅改作的寺院啊
王羲之故居,舍宅改作的寺院------
戒珠寺
一汪池水与戒珠寺隔街相望
沿石阶而下,在池边漫步,在池旁岁月留下的斑驳记忆墙上,二个大大的“墨池”尤其引人注目,原来这就是王羲之洗笔砚的地方啊
“墨池“------王羲之洗笔砚处
继续在蕺山街里一路逛去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倡导的是休闲慢生活,诸如书吧、茶室、弄堂菜馆、台门客栈等等应有尽有,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艺、戏剧脸谱、酿酒工艺等。
绍兴糕点很有名的,这家店铺里的传统印糕模具花式繁多
当时只顾欣赏,竟然没带些回来,哪怕一个也好啊,在家制作糕点方便又好
解元台门
如今的民宿------花筑·奢书圣故里
大小不一的石板铺就的街道、饱经沧桑斑驳的墙面,处处皆是岁月的痕迹
时值中午时分,沿街一桌两凳,一碗绍兴黄酒、几只大螃蟹,悠哉悠哉
等咱转了一圈再来,还在老酒咪咪、蟹脚啃啃 
绍兴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前街后河的布局,石桥流水随处可见
咸宁桥
别瞧不起这不起眼的小石桥,上桥一看,别有洞天

河一侧有一长廊--------谢湾咏梅诗廊
诗情画意高雅浪漫

河另一侧则是生活气息浓浓
或坐自家小院石条凳上,边赏景边吃饭
或茶余饭后细瞧自家小葱长势如何,不忘顺手浇上一点水

河道在咸宁桥处拐了个弯
站在桥上可见小船悠悠,远途慕名而来的客人乌蓬船中坐,穿梭于书圣故里中

河边各家后花园里花团锦簇,将小河沿岸打扮得美丽
妖娆

途经笔架桥、躲婆弄
在街上曾看到一家“躲婆饼”店,这里又是一“躲婆弄”,“躲婆”的名气好大,后方知这“躲婆”与书圣王羲之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狭窄的弄堂-----躲婆弄
想必是王羲之为躲老婆婆的躲藏之地吧
越酿工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没进去参观
继续漫步蕺山街
绍兴不愧是著名水乡、桥乡,在街上行不久,又见一桥,桥端立有木质牌坊,上书“蕺坊”

沿台阶而上,到“蕺坊桥”上走走看看
“蕺坊桥”南北两端分别筑有石阶
蕺坊桥南北两侧面
站在蕺坊桥上北望
原来前面就是谢湾咏梅诗廊、咸宁桥啊
就是说若当时不从街上走,而是过咸宁桥后,直接从咏梅诗廊穿过,就可到达这蕺坊桥啦
这就是前街后河布局
悠闲的居家生活
站在蕺坊桥上南望
前方有座高高的弯弯石拱桥,后才知就是王羲之与“躲婆”之间一段佳话的“题扇桥”
不时有乌蓬船驶过
桥端围墙墙基上发现这样一个条石------三槐堂王界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
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蕺坊桥这儿与咸宁桥一样,居民的后花园同样是色彩斑斓
从蕺坊桥折回,继续在蕺山街上南行,途经一当铺------尚德当铺

尚德当铺,始建于1903年
印象中凡是有当铺的街,都是比较繁华的吧
过当铺继续在蕺山街上南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