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东门城楼
凤凰雷雨田私立古城博物馆
摄于2019-5-24
来到凤凰古城,已饱览了沱江两岸的昼夜风光,如今过了虹桥,开始深入到古城里游览了。凤凰古城始建于唐朝永隆二年(681年),元、明为土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改为砖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改为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的石城,并设有城门6座----东为升恒门,南为静澜门,西有胜吉、渠成、阜城三个门,北为壁辉门。古城街道格局及建筑风貌于明朝成型、清朝扩建,城里外有30多条古街巷,城内有100余栋古民居。在1700年至1923年,古城内曾设置四大衙门、关门8座、山上修建了碉楼及外围城墙。凤凰古城是大湘西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政界军界均产生了大批叱咤风云人物,这个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凤凰古城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与他们一样,一边在古街巷里穿梭,一边视线在街
两侧的各式商铺间不停地移动
在回龙阁古街上漫步,时而见到街上本地居民,用竹编的各种形状的背篓作出门用的“包包”
打扫卫生的也戴着竹编帽子

看路标,向前行可到准提庵/回龙阁;听涛公园/沈从文墓
行至不远,见一城门立于前方
原来是凤凰古城九大景点之-----东门到了
东门及城楼位于古城沱江河南岸、东正街东侧,它是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城池建筑、政治、军事、文化及民族史有极重要的价值,是湖南省级文保单位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高11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城门用红砂条石封砌

拾级而上,到城楼上去,得持票入内

城楼上展出的用以抵御外来者的炮筒
在城楼四周转了一圈,俯视、远眺古城风采

那翘首的马头墙、密密麻麻的屋宇
用红石板铺砌的狭窄古街,红石条筑砌的城墙
均为凤凰古城特有的风采

十字街在此交汇
在东门城楼上将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后,下城楼继续漫步古街,去探寻那些古老民居,及曾经在里面发生的种种故事
在东正街上一路前行,东正街宽仅3米,全长3000余米,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虽是一条狭长的街巷,但却是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两旁店铺林立,它形成于元明时期,现存的是清式格局。凤凰古城以这条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
在东正街,随时可见这样几条横向交错铺砌的狭窄石板路
从东正街伸进古城深处,消失在你目力不及之处的密密麻麻的屋宇之中
行至东正街25号,这里是田兴恕故居,田兴恕(1836年---1877)为贵州提督、钦差大臣。其故居占地43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为穿斗式砖大结构四合院建筑,由前厅、正屋、厢房、廊房天井及照墙等组成。故居外围砌筑封大墙与屋面屋脊、照墙连为一体,成为封闭式的院落。故居整体建筑气派恢弘、简洁大方,是古城内民居建筑中中西结合的典范,对研究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湖南省级文保单位

遗憾的是没能入内,只能根据介绍,想象在这紧闭的大门里面的情境了
继续在东正街上向西行,遇到又一与之交错小巷,上书“城隍庙”,只是没见到庙宇

城隍庙
入内看看,没见到庙宇,只见小巷深深
它更像是这条与东正街横向交错的小巷名?
果不其然,小巷中的这个门牌号-------城隍庙3号,似“城隍庙”为小巷的巷名
外边的巷子虽狭窄,但里面聚居的居民不少,有宽敞的大场地,也是用红石板铺地
在城隍庙小巷就近处就是古城东正街97号了,这里是“天后宫”所在处,“天后宫”这是好多古镇特别是南方古镇上都有的庙宇
天后宫又名妈祖庙,位于古城东正街97号,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毁于火灾,五年后重修并扩建,设为福建商会馆。是福建商人集会、祭祀妈祖的重要场所。建筑坐北朝南,占地2千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由戏台、妈祖殿、观音堂、财神殿、通神殿、回廊、坪院所组成,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及妈祖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为湖南省级文保单位

没能入内参观

绕了一圈,后门也紧闭
继续在东正街上西行,东正街是古城中繁华的商业街,沿街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来到十字老街同样也是

十字老街上方悬挂的红红的伞、红红的灯笼,特别的喜庆,为老街增添活力
喜欢红色的红红火火的咱,不由多拍了几张

街上有不少身穿校服的学生们,进出商铺,各自手提采购的东东

又回到东正街上,前方有好多学生集合了,是学校组织他们来凤凰古城游览的
已到集合时间了,这位掉队的小朋友拚命奔跑归队

学校组织学生到凤凰古城活动,让学生开眼界长知识受教育
在东正街73号,座落着一座凤凰雷雨田私立古城博物馆。这个凤凰雷雨田私立古城博物馆由“一院三馆”-----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组成。占地约三亩、古建筑面积2733平方米,在2003年,艺术家、收藏家雷雨田夫妇倾其积蓄购得原百货公司出让地全部房屋所有权并出资建造,初衷原只为将其艺术与收藏汇成一幅立体画卷------私立古城博物馆,呈现给世人,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谁知在修缮其中两栋百年老屋宅院过程中,竟在大宅院西侧一角意外发现一批清末石碑和暗道,据考证,此地历史上曾为清末凤凰厅衙署陈宝箴官邸,为以史为镜,纪念陈氏一门文化精神,就命名为“陈宝箴世家”。于是这一段流失百年的陈宝箴家族与凤凰深厚的文化渊源,经雷雨田夫妇努力,公诸于社会,从而填补凤凰文化甚或中国文化一大空白。

凤凰雷雨田私立古城博物馆大门
别看这小小的大门不起眼,里面却是藏宝之地
进入大门,只见精致的古色古香的楼阁,环绕院落四周,楼房之间有回廊相通,走过院落先上楼将外貌细观,再到室内一一浏览吧
登上二楼,站在回廊上,环顾四周
慢慢欣赏这些掩藏在不起眼的小门里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群体
上面的双连体“听雨楼”是雨田先生艺术工作室
“听雨楼”是全木结构,没用一颗铁钉而恢复而成
正对面是一戏台,将镜头拉近看看戏台结构
看清楚了,戏台的顶端,是一件标志性的建筑符号-----“鳌头”,有独占鳌头之意
(太正面拍摄了,应偏一点取景,鳌头就看得清楚了)
下面的一件木雕刻是“蝙蝠”倒挂图案,蝙蝠嘴里还衔着一枚古铜钱
它象征大宅院落‘福到临门、财源广进“之寓意
‘蝙蝠”倒挂图案下面的横梁为福、禄、寿三星高照图,两边是“双龙抢宝”
整个建筑体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古城中心重要的明清古建筑,也是核心保护区一件精湛的艺术品。

再俯视院落,
院落地面也是全用凤凰特有的红石板铺砌,几块有镂空花纹的是排水用的井盖
在二楼上环顾了四周,观赏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后,首先到就位于二楼的三大文化载体之一的古城博物馆内参观。博物馆内展示的众多收藏的精湛物件,像古戏台横梁、嘉庆年间古老神钟、哥窑瓷器、镇馆之宝清同治皇帝亲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等等,使雷雨田馆主呈现给社会的这幅立体博物画卷名副其实、更为完美

凤凰古城中心-----一幅立体的博物画卷,由德国国家电视台专题采访雨田馆长
这是雷雨田馆主从民间收藏的第一件精湛的古戏台横梁
中间是“福、禄、寿”三星,两边为双龙抢宝,只是遗憾的是上面那件宝物流失到民间了
古城唯一幸存下来的嘉庆年间古老神钟
像时光老人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着时事变迁和人世风雨
清同治皇帝亲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
皇帝念台胞台胞滕兴杰先生曾祖父临武营参将滕加洪战功卓著
册封其父亲滕忠信为武显将军,其母为一品夫人
这是凤凰城历史文化瑰宝,更是镇馆之宝

青铜制的象征真理的一尊文殊菩萨
上面是四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的艺术精品
下面是哥窑瓷器,俗话说“家有哥窑一件,胜过家财万贯。”可见其珍贵
馆内展出不少木雕制品,像木雕小图案都是以“蝙蝠”为主,大窗花它的四角是四只大“蝙蝠”,是取其谐音----编织幸福、遍地是福之故


铜湘西收藏作品------“回家”
看着画中人号啕大哭悲痛欲绝样,猜测是她们好不容易回到家中
想起在外的种种辛酸事,忍不住悲从心来又相互感染,这不像就是她们三个人如此,似是民俗?
展示的物品大大小小的很多很多,床、柜、生活用具......精彩纷呈,从古城博物馆出来后,接下来要到第二个组成部分------雷雨田艺术馆参观了,去雷雨田艺术馆途中,其实室外呈现的一点不亚于室内的珍贵收藏
不管是整幢楼还是某一角落,均无不精致

雷雨田艺术馆就设在二层楼这里面
到三大文化载体之------雷雨田艺术馆里去浏览。雷雨田,湘西凤凰人,是中国凤凰古城(私立)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文化载体创始人,馆长、著名艺术家、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了多部专集,入编各类词典,个人艺术成就曾多次被央视、香港《文汇报》多家媒体专题报道。2012年入选中国最具艺术市场价值的潜力画家之一,代表作《凤凰城一幅立体之画卷》、《报春图》、《湘荷之魂》、《天下凤凰美》等,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及国际友人珍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并进入各地艺术品市场拍卖,名作《湘荷之魂》在香港当代名家艺术口拍卖会以6908万港元成交,2013年在联合国被授予“中华文化名人”称号。馆里面展出了雷雨田先生的墨宝,咱也不懂,就看看名人的评价

《湘荷之魂》在2013年秋香港当代名家艺术品拍卖会以6908万港元成交
咱也不懂,就看看名人对其评价
从雷雨田艺术馆出来后,虽二层都已经参观完毕,反正自由行时间可掌控,不急于下楼,在二层回廊里又溜了一圈,对精湛的百年古建筑再次细细欣赏感受

在回廊里转了一圈,现已站在戏台上了

这个戏台上方-----有标志性的建筑符号“鳌头”
有嘴衔着一枚古铜钱的“蝙蝠”倒挂图案
有两边是“双龙抢宝”中间为福、禄、寿三星高照图的横梁

现在得从这木质楼梯下去了,到一层继续参观

就连楼梯底下角落里,也散发艺术气息
一层是三大载体之------陈宝箴世家,创始时在修缮其中两栋百年老屋宅院过程中,在大宅院西侧一角意外发现一批清末石碑和暗道,据考证,知此地历史上曾为清末凤凰厅道壹衙署陈宝箴官邸,为以史为镜,纪念陈氏一门文化精神,就命名为“陈宝箴世家”。这意外收获----这一段流失百年的陈宝箴家族与凤凰深厚的文化渊源,经雷雨田夫妇努力奋斗,终得以公诸于社会,填补凤凰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一大空白。
在观善堂正屋里有创始人雷雨田讲述的关于“陈宝箴世家”的介绍。陈宝箴先生于1875年举家在凤凰古城为官时任清末凤凰厅长,沅、永、靖二品道台,其子陈立三称为中国近代诗坛泰斗;长孙是中国著名画家陈师曾,是齐白石的文化伯乐,二孙陈隆恪著名诗人,六孙陈寅恪为中国著名国学大家、一代史学宗师;曾孙陈封怀为著名植物学家,有植物园之父之称。由此可见,陈宝箴世家灿烂的家史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的文化世家,在《辞海》里被誉为“四个甲子一世家”,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为其撰碑文立于凤凰城中心。
陈宝箴世家由“观善堂”、“右铭居”、“散原居”、“槐堂”、“寒柳堂”五个展室组成,陈列着“一门四代五杰”生前重要遗照、遗物、历史文献等,展现先贤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严谨治学态度

院落一角

参观完毕,临走前在这凤凰古城九景之一的凤凰私立古城博物馆的门外留念
继续在沟通全城的东正街上漫步,下一站游览点-------沈从文故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