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左向右:牌坊、涵碧亭、玉浮桥、甲秀楼.......
尤其是那翘然挺立在南明河中的甲秀楼,西南侧立面及伸向河中的大平台,都清清楚楚呈现眼前
院中的这座“翠微阁”建筑非常特别,一半筑于山边,另一半筑于江边,故有“半边山楼、半边江楼”之称,整座“翠微阁”如飞鹭展翅,因这儿地处碧流清澈、岩木荟萃的整矶湾,是历来名人学士呤咏之所
翠微阁一半建在江边、一半建在山边,故有半边山楼、半边江楼”之称

站在建在江边的半楼上,“贪婪地”四处张望
相互Q接的那精致山门、建于水中的长长游廊
拉近镜头细赏山门的屋脊,白颜色、图案雕刻精致
如此屋脊是贵州一带建筑特点
翠微阁临水一侧周围,还建有木栏杆,便于游人在上面溜达观景

还可以欣赏到翠微阁所在院落的花廊
围墙-------镶嵌着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窗框”
在翠微阁的“半边江楼”一侧尽情观赏后,就沿围廊从“半边江楼”走到其“半边山楼”一侧游览了,“半边山楼”临山,楼与山之间有一大平台,楼上匾额“翠微阁”三字,显示这应是翠微阁的正面
翠微阁
“半边山楼”一侧
游人可在阁四周的外围廊里,游走在“江边”“山边”这“两个半楼”间
翠微阁现辟为贵阳籍的有“女书圣”之美誉的中国著名书法大师萧娴女士的作品陈列馆
陈列馆中展出著名书法大师萧娴女士的手迹,气势宏大中显出隽秀
那"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图左二),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
不懂书法的咱,带着敬佩之心(别说是这样的书法大师了,就是对会绘画的会书法的博友们都是很佩服的哟)在翠微阁里浏览一圈“欣赏”书法大作后就快速离开了。
站在翠微阁的院落里,俯视长长的游廊
院落里筑有曲折迂回的石级通向地面,时间不早了,于是就沿石级而下来就来到游廊里
建于水中的游廊,蜿蜒曲折,在一排红灯笼指引下通向山门
游廊的美人靠上,几个游人在休憩,像是在回放欣赏片片
顺着游廊走到尽头,就到了山门,该与翠微园告别了。翠微园不大,结构紧凑,园中亭、阁、廊、水、奇石、修竹......包罗万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漫步其中很是享受。翠微园的幽、雅、雄、朴,留下了很深印象。
出了翠微园山门,通过浮玉桥原路返回,出牌坊后沿南明河岸向西行,边走边不住地回头观赏甲秀楼西侧风景
站在南明河边,与身后的涵碧亭、浮玉桥、甲秀楼、翠微园,它们的集体西侧美景合个影
想上次来时也曾在这一侧留个影,那还是刚跨入21世纪,河边也不是这样子的栏杆
那时数码相机还没流行,传统拍的照片也不知放何处,否则就有个对比,还能忆起种种当时情境呢
继续西行就看到一条堤坝

这条堤坝贯通南明河南北两岸
前面向外突出的平台上,有座坐在河边钓鱼的铜雕塑
河边垂钓者,坐在折叠马凳上,左边一个大鱼桶、右边一个放鱼饵的小盒子
手持钓鱼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河面
这铜雕生动反映了贵阳市民日常生活与南明河密不可分,就是嘛,南明河穿城而过,是流经贵阳市区最大也是最长的一条河流,500多年来一直滋润着贵阳这座城,城市随河流逶迤展开,更显妩媚与清秀,南明河是贵阳的母亲河
河边立有“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纪念碑”与这座象征母亲河的铜雕像
通过贵阳市上下共同努力,现在清澈的南明河水缓缓流淌,不管是遛鸟、下棋、散步、跑步的本地市民,还是来此观光旅游的各地游客等各类不同人群,他们汇聚南明河畔,享受并共筑起南明河这道亮丽风景线。
继续沿河岸西行,前方一座大桥横跨南明河上,贯通南北两岸。这就是“南明桥”,此桥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为镇远侯顾成修建,最初名叫霁虹桥、后称襄阳桥、1947年重修后改称“中正大桥”、解放后正名为“南明桥“,1995年将原桥拓宽至40米、桥长84米,有6孔,另增2孔人行道
贯通南明河南北两岸的“南明桥”
桥宽40米、长84米、桥6孔、另有2孔为人行道------南北岸各一个
从南明桥北端的桥下人行道穿过,继续前行,好美哟,人行道北侧围墙高砌,绿荫一片,河南岸边造型各异的建筑一溜排开,人行道上建有跑道,跑道从解放桥到南明桥,有5.2公里长,是跑友们健身的好去处

人行道上建有跑道,可看到前面有几位贵阳跑友正在绿色的跑道上健身长跑,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
河对岸的建筑,尤其是河边的这一溜,很是“洋气”
这里是南明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咱也是组成这亮丽风景线中的一员哟
贵州民族文化宫高高耸立在河西端
人行道边高砌的围墙上,间隔筑有浮雕,反映贵阳的风景,选拍了几幅

好熟悉的场景
原来就是位于青岩古镇南街上的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34年)的“赵理伦百岁坊”
碑坊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碑坊抱鼓石为石狮子,雌雄各4只的护柱石狮均尾朝上头朝下,活像狮子下山来
这是百岁坊的南侧面,正中刻有“昇平人瑞”四字
这一幅浮雕也好熟悉,反映的就是才游览过的涵碧亭、浮玉桥、甲秀楼的秀美景色


漫步在人行道上,左右张望,南岸的建筑也赏心悦目

透过
玻璃窗,还能看到围坐一起的人们,悠闲地享用着咖啡
就这样慢慢地沿河岸人行道继续西行------在健身跑道与石板路面之间随意“流窜”,不一会儿前方又见一座桥横跨南明河------朝阳桥,也是贵阳标志性建筑
朝阳桥
现这座
宽敞的贵阳朝阳大桥,上世纪50年代末建成时还是全木结构的一座小桥
后因交通需要,经过逐年三次改造,于1985完工,才成如今这样的宽敞大桥
走到朝阳桥脚下时,人行道就拐入右侧的一条隧道里,行人就从隧道继续前行
尽管不知隧道会将我们引向何处,反正现在也只有这一条道可走-----中间是跑道、两侧是石板路面,就这样向前走不会错的。果然等穿过隧道,到隧道口时,眼前一亮,又来到南明河边了-----原来是从弧形隧道里过朝阳桥的
,
因我们得过河到南阳河北岸去坐车回酒店,就“告别”人行道,从隧道口旁边的一条石阶,拾级而上,到上层马路上西行了
站在马路上俯视下面河边的人行道,回望朝阳桥的西侧面
在马路上行走不久,前方位于朝阳桥的西边又有一座非常别致的桥,就过此桥到北岸去吧

这座现代化的别致桥,也不知桥的芳名,过此桥就像是在穿越“时光隧道”似的

站在这条别致桥的中央,东望朝阳桥及其两侧
明白刚才就是从弯曲的
弧形隧道里(图左),从桥东侧到桥西侧的噢

拉近放大看看
就像咱一样,有一行人正从隧道口穿出,从桥东侧到桥西侧
这儿可清楚看到,人行道无法从桥脚下过,只得另建弧形隧道了
紧挨隧道口旁,有条石阶,可从这石阶拾级而上,到上面马路上去,刚才咱就是这样上来的哟
收回视线,继续在这别致的桥上前行,到达桥北端时,见下面有一小广场,不少人拎了装有食品的塑料袋从玻璃大门里出来,原来下方建有超市“沃尔玛”

建在桥端下方的超市“沃尔玛”
外出旅游到别的城市,只要有机会就会去逛超市,带点当地特产回家,这次也是,下桥后就直奔“沃尔玛”
“沃尔玛”很大,转了一圈,尽管不会都买,但喜欢了解各商品的行情
选了几样特产及火车上吃的东西,向理货员讨了一个纸板箱装下,外加大大的塑料袋
大包小包的从“沃尔玛”出来后,从石阶拾级而上,来到上面的大广场上

广场里的
壮丽大型金色芦笙雕像,
体现贵州的特色,想起凯里西江的
芦笙场了

贵州民族文化宫、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建筑,高高耸立在
广场一侧
贵阳市民很遵守纪律,人们自觉排队依次上车

回到酒店,就在附近店里又吃了碗价廉物美的
贵阳特色小吃米粉

这个免费自取的腌萝卜,
最爱吃这个用贵阳红醋腌制的脆脆的酸甜可口的
萝卜了
发现几乎贵州各地都有
回酒店取出行李后,坐公交车很快就到达火车站
贵阳火车站候车厅,宽敞舒适

就坐这一列22点开的火车回家了
“沃尔玛”超市里买的抹茶蛋糕;火车上买的大鸡腿,都在火车上“消灭”了

一路上买的带回家的贵州特产
别小看这些东东,像古城道菜有400多年历史,是进贡皇室的贡品
还有纯手工制作的波波糖,早年为贡糖,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种“灰水糕”,是用碱水制作的糯米糕团,糯糯的香香的
有点像我们这儿的碱水棕
贵州行终于圆满结束、满载而归,要说的都已在前几篇中详说了,就不再累赘了。
明天就是2019年了,祝朋友们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