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2018-09-13 11:30:34)
标签:

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

苗族宗教信仰

苗医苗药

苗族的众多节日

西江苗族姓氏

分类: 游山玩水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西江苗族博物馆
                                    摄于2018-5-23
   
   西江千户苗博物馆位于老街北侧,与老街南侧的芦笙场南北呼应。在去客栈取行李前还来得及到博物馆里去浏览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看到博物馆门前的雕塑了,前行几步就是大门

   博物馆免费参观,只需扫一下身份证就是。这是幢二层苗族建筑,全木干栏杆式苗寨结构,中间有天井,置假山绿树,四周有回廊环绕,非常精致。

   看到一个藏鼓洞,洞里面有一木鼓。鼓对于苗族来说有特殊意义,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动------鼓藏节,就是祭木鼓。鼓藏节是一木星年过一次(一木星年是十三年),即十三年过一次,还是连续过三年。第一年起鼓------过七天,第二年立鼓------过九天、第三年藏鼓-----过十三天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藏鼓洞
苗族认为祖先灵魂附在鼓中,便制作鼓以供祭祀
鼓藏节后藏鼓了,非遇到关于整个寨子安危的重大情况,否则不能动用鼓

   博物馆中有好几个展厅,内容有宗教信仰、建筑技艺、苗医苗药、银饰服装、生产、歌舞等等,分布在木楼的上下两层,一一游览过去就是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d
宗教信仰厅

   宗教信仰厅里展示了苗族古朴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从苗族对人类卵生的创世观来看,是唯物史观;较为普遍的祭岩、祭树,对自然物的顶礼膜拜,唯物与唯心兼而有之,巫师是苗族社会的文化人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好复杂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苗族宗教是朴素的原始宗教,是多神信仰
还信仰万物有灵,祭岩、祭树,自然物顶礼膜拜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扫寨是对神明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雷山苗族居住大都为吊脚木楼房,故防火驱火鬼显得格外重要,每年粮食作物收进屋,就要举行各种防火、谨慎用火的宣传活动-----“扫寨”,从苗族形成一直沿用至今,虽由巫师操作,但积极一面是各家各户严防火灾,谁失火谁有责任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招龙)是苗族的又一种祀仪式,认为龙(天龙、地龙、水龙)能保佑村寨人丁繁衍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时间长了,龙会受到一定伤害或跑了,就得举行一次招龙祀仪式,安抚受伤害的龙或将跑了的龙招回来。

   还有一些民俗:
   若鸡鸣错时,即天没亮公鸡就叫,苗族人会认为是鬼怪在迷惑公鸡,误导人间的自然规律,就要砍下公鸡头立于分岔路口,面向日出东方,以指引人们走正确的道路。

   丧葬,正常死亡,一次木棺土葬;非正常死亡,火化再土葬,有家族公墓的不能进入家族墓地。老年人寿终正寝称为“白喜”,为家庭大事,有一套完整程序。

   丧葬禁忌多多:忌棺旁不能吃食;忌猫狗跳跃尸体;忌借钱给别人;守灵人忌吃荤;孕妇忌送葬;一月内户主忌赶场、忌买东西、忌串门,120天内忌食鱼、蛙等及狗肉。

   忌红白事相冲,若红白事相遇,死者为大,先让其入土为安,红喜事的人们会让道重返回家门,择日再嫁。

   真是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俗,不管何时何地注意入乡随俗变得很要紧。离开了宗教信仰厅转到建筑技艺厅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建筑技艺厅

   西江苗族为适应雷公山高山峡谷和潮湿环境,将干栏式建筑风格------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与技术发展成吊脚楼吊脚楼依山而建,参差错落,底层进深较浅,楼面半虚半实,贯入风水理念,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苗族的对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历史,宗教信仰美学理念及空间力学的理解,是中华上古民居的活化石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西江吊脚楼模型,
这二天实物建筑早已经看到过了,还住过,很熟悉的了

   苗族建筑还有一大特点-----“美人靠”。一般在二楼正厅向外方向安装一大长板作为长凳,板外沿向外挑出符合人的脊椎弯度的干栏曲线斜条,适合闲坐用于休息,建筑学上称为“吴人靠”,因妇女都坐在这里绣花梳头,后称“美人靠”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美人靠”
好像“美人靠”用的很广,不仅这儿的风水桥上有
好多南方古镇的沿河长廊上都筑有“美人靠”的,不知谁在先?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水上粮仓”
这次来没实地见到,就看看展出的图片吧,设计古朴精妙,是苗族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佩服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美人靠”无处不在

   继续游览,来到“苗医苗药厅”。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苗医妙方功效独到自成体系。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医药是苗族先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2008年“雷山苗医苗药、骨伤、蛇伤疗法”被国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厅里有详细文字介绍及药类实物展出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墙上贴着的有关苗医详细介绍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各类来自雷公山的草药标本,不少是名贵药材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大叶三七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何首乌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雷公山地区苗族药用植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中国珍稀濒危植物有19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有11种;主要生长在雷公坪一带,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也少。

        多亏这些药材,大自然的造化,否则深居峻岭里的苗族人得病了怎么办?想想自然界还是挺神奇的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走出苗医苗药厅,转到苗族服饰厅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厅中展出的身着苗族各种服装及佩戴银饰的模型
其实活蹦乱跳的真人,在民族歌舞表演场里已经观赏过了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重要地位,雍容华贵、熠熠生辉。银饰运用图案最为广泛的是鱼、牛、蝴蝶、鸟、龙,反映苗族“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其中认为鱼繁殖能力最强,期盼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龙是苗族图腾物,是吉祥和神灵的化身;鸟是追求幸福自由的象征。这些图案不仅美化装饰效果,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图案是苗族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苗族的社会意识、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西江打制银饰悠久,一家一个作坊,有的已是9代祖传,衣饰品、首饰品、银器、银具等等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银梳、银雀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西江苗族银鼓、银芦笙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银牛角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西江苗族牛角型女盛装背面银饰,由棉麻纤维、银组成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空花银项圈 (纯银)                                                    银项圈(纯银)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又转到博物馆里的另一个厅,这里好“热闹”,四周贴满各种过节的照片,鼓、乐器琳琅满目。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个有众多节日的民族。歌舞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生产的态度和自然的诠释,是对心灵的慰藉、对生活的祈福。“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就是对苗族的真实写照。一一看看有哪些节。

       “苗年”,是苗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分三次过,刚收割完稻谷的农历九月中下旬过小年,不举行任何活动;二十五日后逢卯日过大年,以鸡、鸭血祭岩神、桥神、树神;再过二十五日后逢卯日过未年。杀猪庆年邀亲唤朋、歌舞升平、举寨欢庆。苗年既是祭祀类节日,也是庆祝类节日,玩乐类节日。宗教、节日、娱乐、歌舞、银饰、歌谣、婚恋等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招龙节”,每13年过一次,猴年二月的猴日。招龙意指招回本寨的“龙神”,龙是苗族的图腾,保佑神。

       “吃新节”,也称“祭卯节”,是苗族人民为祈福丰收的祭祀节日。于农历六月中上旬举行,它分三次进行-----“苞卯节”、“穗卯节”、“谷卯节”。稻谷孕穗逢卯日即为“苞卯节”( 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二十四日后过“穗卯节”、再过二十四日过“谷卯节”,至此“吃新节”(“祭卯节”)结束。

        “爬坡节”,是苗族男女们择偶恋爱的集会。每年农历三、四月的午日,在游方坡上都要集数千甚至上万人,坡上一圈圈、一群群的男女青年对唱情歌、寻友觅伴,追求知音,到处洋溢着节日欢乐气氛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此情此景何等欢乐,完全可以想象

   能歌善舞的苗族,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歌声,形成很多种类的苗歌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看看苗歌种类的详细介绍------古歌、嘎别福歌、飞歌、情歌、酒礼歌、祭祀歌、儿歌

   歌声离不了乐器,苗族乐器种类主要有管弦乐和打击乐,分别有高排芦笙、大、中、小芦笙,铜鼓、木鼓、芒筒、夜箫、木叶等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展出的各种芦笙------依音高不同制作的长短不一的芦笙
在游方街上的餐饮店门前,已经见到过为使音量明显增大
套在笙管上端的一截长长竹管,甚至到达二层楼了

        在苗族众多节日中有一个最隆重的节------鼓藏节 苗族认为祖先灵魂附在鼓中,便制作鼓以供祭祀,它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活动,一木星年过一次,一木星为13年,即十三年过一次,连续过三年。第一年起鼓过七天,第二年立鼓过九天、第三年藏鼓过十三天。主要活动原是祭木鼓,后因木鼓易朽易损不便保管等原因就改为祭祀铜鼓了。

        鼓藏节后就藏鼓了,除非遇到关于整个寨子安危的重大情况,否则不能动用鼓,很神圣的,不能乱动苗族铜鼓,谁私自动了鼓,就要遭榔规重罚。鼓藏节时亲朋好友需带一只公鸡、三五尾鲤鱼、一包糯米饭、一坛米酒和上万响鞭炮前来祝贺。此时芦笙场上人山人海,银装闪烁,鼓声、芦笙声、歌声、人声响彻云霄。鼓藏节时讲隐语------即现代人与祖先通话的吉祥语言,如“杀猪”叫“叩干勒”,意为敬官;“吃饭”叫“扒河虾”;“喝酒”必须说是“划船”;“吃饭喝足”称“满仓满栏”等等。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鼓藏节
来过节的亲朋好友需带来公鸡、鲤鱼、糯米饭、米酒、鞭炮等,参加一系列活动
一起吃鼓藏肉、祭鼓、唤鼓等,最后挑主人为送客准备的猪腿-----鼓藏猪腿回家

   “鼓藏节”这么重要,主持仪式的“鼓藏头”当然也就很重要。鼓藏头(或祭鼓头)是苗族自理时期的氏族领袖之一。西江苗族鼓藏头统领西江千户苗寨及周边的干荣、掌赶、白壁、南所等苗族村寨。由最早到达或定寨的氏族首领世袭或其氏族选举产生。现居住在西江的人,最早进入的是唐姓,威信较高,唐姓家族被推选为鼓藏头,并沿袭至今。

    鼓藏头总领区域内事务,如社会道德、治安保卫、生活福利等。现在的鼓藏头仍有三大功能:珍藏保管木鼓或铜鼓;鼓藏节中主持仪式;宣布苗族过苗年、节日时间和主持鼓社重大活动

   最后来到生产厅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生产厅

   民以食为先,苗族靠什么赖以生存?苗族自古以来是农耕稻作民族,之所以称苗家,源于中国象形文-----上为草、下为田,组成“苗”字,苗家由此而名,苗族即种田的民族。大部分苗族均生活在崇山峻岭,受历史和地理条件限制,西江苗族生产方式仍然保持相对原始古朴状态,生产工具有其古朴独特的一面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展出的各类农耕工具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织布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手持秧苗的是活路头

   活路头”是管理生产活路的领头人,是西江及周边16个自然村寨种植庄稼的领导,此职位是世袭的。自古以来留给活路头有一片公田,按老规矩由全体村民义务耕作,但收成归“活路头”支配,用于举办各种生产仪式,如“起活路”、“开秧门”、“完谷祭”等活动。像“起活路”这天,活路头召集大季生产集会,各寨的寨老及每家每户均派代表参加。活路头分给每个代表一份猪肉,用作祭品,让来者回寨后祭祀天地龙神,祈求保佑丰收,并开始春耕。只有当活路头有动作了,其他每户才能开始自己的生产劳作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活路头”有动作了,其他人家才可开始自己的生产劳作
“活路头”的权力不小噢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鸣锣喊寨
是西江千户苗寨自理时期的管理办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主要用于防火安全提醒及宣传
喊寨一天分三次,早九点,巡寨鸣锣提醒把自家的灶火灭净
第二次中午十二点,巡寨鸣锣提醒村民们注意自家做饭火源
第三次是晚上十点左右,巡寨鸣锣提醒村民睡前要把一切火源灭掉,才能放心入睡,确保村寨防火安全

   其实这种“鸣锣喊寨”,咱们这儿也有,一般是在过年前夕,晚上小区义务宣传居民手持喇叭筒在小区里喊话-----“火烛小心”“关闭门窗”之类的,提醒居民要注意防盗防火等,原来不同民族都是相通的啊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秦朝至清正七年(1729年),苗族实行内部自理即--------苗族自理期
苗族以自然地方为独立单位,并公推自己的“方老”,每个寨子有自己的“寨老”
都是地方和寨子最有威信、上了年纪的老人,内有管理权、外有联络权
方老下管:各大小寨的寨老;地方榔头(制定榔规民约);鼓藏头(作用前已经讲了);
理老(管刑事民事评判案子);活路头(管生产)

   展厅的墙上张贴了关于西江苗族汉文姓氏的来历,细看一下,苗族的子父连名制与苗族的汉文姓氏的来历,都颇有意思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关于雷山苗族的苗名从古至今一直使用子父连名制”,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祖父名在最后。可以两代称呼,也可三代连呼(子、父、祖父)。举个例子,若祖父名叫“里”、父名叫“南”、子名叫“虾”,那么子的全名就称为“虾南里”------将三辈连名即是本人全名。有趣的是竟还可往上辈推至数十辈、甚至数百辈,那么全名就是长长的一串了,只要自己愿意就行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想想挺有趣的吧。现在苗族虽已经使用汉文姓氏了,但在苗族的现实生活中,仍使用“子父连名制”。

   关于苗族汉文姓氏来历,也是挺有趣的。在清初前雷山苗族是没有汉名姓氏的,现在的汉名姓氏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后才开始有的,后来采取编户定籍的办法,取名时的办法多样:以其祖先苗名或本人苗名的汉字谐音;或视苗名含义;或看其当时所携物品;或观察其人容貌习性等来取其汉名姓氏。
 
   没想到苗族姓氏有这样的来历,其他民族的姓氏想必也有各自的方法吧,只不过是以前也没怎么关心这方面的,现算是长了见识了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雷公坪上发现的天书,应是西江苗族的“文字“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梁聚伍先生生平介绍
梁聚伍(1892年---1977年)是苗族雷山西江乌噶寨人,民主人士
1950年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状,任命其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雷山县有十三项,分别是:
苗族鼓藏节、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仰阿莎(美神仰阿莎由水井出生、先嫁太阳后改嫁月亮的婚姻故事)、苗年
苗族贾理(苗族古代社会自然规律的约法)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舞、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雷山苗族铜鼓舞、苗族织锦技艺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在精致的博物馆建筑中,上下各厅转了一圈,一下子脑子里就被填得满满的了

   苗族虽说过去听了不少,小小年纪时那芦笙恋歌的印象就深深,但可以说关于苗族的其他方面了解甚微,现在在博物馆里一转,加之二天来住苗寨、登坡望寨、逛古街,观赏苗族歌舞、尝特色小吃等,苗族印象生动立体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再见了,博物馆,沿这条博物馆前、芦笙场边的小路走去,就可到客栈了

   到客栈取出行李,沿古街西行,到小北门坐观光车到北大门,出景区出口处,再坐车就可到凯里市,继而坐火车直达安顺。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在苗族地区看到这样的雕塑,有点惊奇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从古街出来,临走前在古街牌楼前再留一张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出古街后,一路向小北门的景观车站走去时,巧遇一群头戴银饰身着黑色苗服的苗族老人
像是每天下午在芦笙场里为游人表演苗族歌舞的寨中老人
想咱到苗寨的当天下午,就在芦笙场里还看过她们的表演呢,有缘呐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景区大门处,有刚来的满怀希望的旅游团,有满载而归
但愿西江千户苗寨在如今人们的川流不息光顾中,仍能保持自己一切,少受不受影响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出了这个大门就正式与之拜拜了
虽说来时已经在此留过影,但那时游人多,画面上的主角配角搞不清楚,现在终于清楚了吧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景区大门外,人们匆来往于车站与大门间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向凯里的汽车就在前方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通向外界的路实在有点那个......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到了凯里市,下车后在车站附近见到一苗族老人,正欲挑箩筐
箩筐里有只大鹅,另一只箩筐已空,是去继续卖还是回家?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凯里市里没时间逛了,从汽车站直接到火车站,坐火车往安顺去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火车路基很高,正好欣赏沿途美景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绿水清山、山路弯弯、梯田层层,好美哟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高速公路在下方穿过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近观梯田,想不明白,这一汪一汪的水怎么来?又是怎么圈住的?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居住这儿的人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还是悠闲的田园生活?
随各人理解体会吧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遇水架桥、遇山开路,如今已不再新鲜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空中俯视美不胜收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之博物馆
晚上9点45分顺利到达安顺
想到次日就可观赏黄果树大瀑布啦,尽管18年前已经观赏过它的容貌了,忍不住地还是兴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