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利地走出了八卦阵,带着“胜利者”的愉悦心情由此登上老龙头长城
边向上走边观旁边的城墙,发现城墙的颜色不同
原来这段黄色部分的城墙就是明代老城墙
老龙头长城因其与大海(渤海)相吻,由此便拥有了几个唯一------唯一一座入海石城、唯一一座海上敌台、唯一一座临海楼阁。
在1990年前,山海关老龙头长城一直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于是就又有了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但1990年后发现了明长城最东部应是辽宁虎山,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发布的《长城保护报告》里也明确记述,明长城“其主线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就是说,老龙头长城并非是起点了,但也许“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这个万里长城的始终点,早已在人们心中先入为主,根深蒂固了,以至于如今人们还是习惯、喜欢这样的描述
。不管怎么样,那些个与海有关的“唯一”一定不假,现在能到实地去看看走走见识见识还是很期盼的哟。
登上了长城,先去游览唯一一座临海楼阁------澄海楼,澄海楼建于高高的台阶之上,拾级而上来到澄海楼前,这儿是老龙头的最高点,东南西三面尽入眼底,风光无限

南面是伸入海中的入海石城,密密麻麻的游人在上面涌动
,川流不息

西边,参观完入海石城的游人陆续走下台阶西行,继续他们的游览

东边,靠城墙一边有一排碑刻,远处大海浩瀚
收回视线回过头来,细细观赏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了,澄海楼是历代长城上唯一一座临海楼阁。明初始建时称观海亭,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时,改建为二层楼阁式的建筑,就称澄海楼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1987年按原貌复建
澄海楼正面(南面)
上面一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
下面一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
澄海楼的东侧面
澄海楼二层,高14.5米,面宽约16米,进深12米
为九脊歇山顶,大木结构
因是老龙头的制高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佳处

澄海楼旁边有一座炮架,会让人眼前呈现出一幅画面--------
曾经的这里,充满了硝烟弥漫的战火
走下台阶,离开澄海楼后就开始在城墙上走走,在澄海楼东侧,有个精致的亭子-----御碑亭,它是个重檐四角亭,上饰黄色琉璃瓦,御碑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亭内的御碑上刻着诗------乾隆八年、十九年所题的三首长诗
御碑亭

亭内的御碑
1900年亭、碑全被毁,现在的是1992年重建的
在一处城墙上,看到一个卧碑------道光御制卧碑,清道光九年(1829)冬十月,道光帝东谒祖陵回程到山海关,登澄海楼与侍从大臣联句赋诗,此碑刻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时被毁,1987年碑刻出土时,发现碑面上还被刻上了外文,1992年复制。另一处还有一篇“观海亭记”的石刻
嵌入墙上的《道光御制卧碑》,1992年复制
《观海亭记》石刻
“澄海楼”在明初始建时只是一个亭子,称“观海亭”
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改建为二层楼阁式的建筑,就改称澄海楼了
靠近城墙处还竖立一块碑石,上刻------“一勺之多”。“一勺之多”出自《中庸》博学篇。此石碑为明朝天启五年(1625)山石道刘永基题、由六年海运同知王应豫立。“一勺之多”石碑清末被湮没,到1987年修复老龙头时清出
《一勺之多》碑刻,1987年修复老龙头时被清出
碑高2.15米、宽约1米、厚约0.2米
靠近城墙一侧立有一排碑刻
上面镌刻着几位帝王和众多文人学士登楼时所吟诵的诗词
在城墙上继续东行,看看城墙外的景色,虽然日出是观不到了,但瞻海观潮的眼福还是大大的
城墙东南面的碧海沙滩上,众多游人尽兴玩耍
大海东边是修船厂吧
靖卤台、入海石城已在我们西侧,海水中高高耸立的就是唯一一座海上敌台----靖卤绐
只见窄窄的通道上人头攒动
咱也即将成为这些游人呢,已经在城墙上溜达到东边尽头,得返回西行,去游览下面的景点“海上敌台”、“入海石城”了,趁还在滨海长城的高处时,再好好欣赏西边的景色

城连水、水连天,海天一色,海滩边
游人涌动、建于西边海水中的海神庙绰约多姿
一路南行,途径一排玻璃橱窗,橱窗里面是大块的三合土,原来这是夯土炮台遗址。清道光二十年(1840)海防吃紧时,为加强沿海防卫,用三合土夯筑炮台,1987年修复老龙头长城时将此遗址保留
夯土炮台遗址
走过夯土炮台,就在其南边有一座红色木桥,红色木桥下也有玻璃橱窗,里面是三合土,也是夯土炮台遗址
游人从木桥上行走,从而使在桥下玻璃橱窗里的夯土炮台遗址得以保护
走过木桥,紧挨木桥西侧竖立着一块“天开海岳”石碑。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时,澄海楼毁灭,仅存“天开海岳”碑,不久,这块石碑又被英国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据说1927年,张学良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才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
“天开海岳” 石碑高2.65米,宽0.7米,字体浑厚古朴
站在滨海长城上,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近处的海上敌台、入海石城清晰可见
眼前清晰呈现长城的唯一一座海上敌台“靖卤台”、唯一一座入海石城的雄姿
古朴厚重的古长城与汹涌澎湃的海水在这儿如此亲密接触
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想象不出
这位游人趴在城墙角上,欣赏着下方狭窄通道上,来往于海上敌台、入海石城的游人们
想必也是一大乐趣吧

从滨海城墙下来后,很快我们也是那些游人中的一员了。途经城墙,发现此处城墙的墙体中有个洞,从壁上的告示中得知这是个遗址洞,到洞里看看

古长城墙体中的遗址洞口(图左),入内看看
遗址洞------保存并展示了明代古长城墙体内部结构
它是由沙、土、石灰用糯米汤浇铸而成的,虽距今600多年了,仍坚固如石
想起像南京的明长城也是用这种糯米作粘合剂建造的城墙
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之精湛高超

从遗址洞出来,继续在狭窄的通道上南行
正值国庆节,城墙上贴挂着的一面大大的五星红旗格外注目
望西边,下面海滩上正在搭建舞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将为老龙头增添节日气氛

前面就是海上敌台------
靖卤台了
这座屹立海水中的靖卤台,是由明代嘉靖四十四年主事孙应元建的,在隆庆四年时戚继光改名为靖卤台,为万里长城敌台之始。1987年修复后,从台基、敌楼到战铺,总高17米。游人从中间的门入内,靖卤台里面七转八弯的,结构有点复杂
靖卤台的内部结构有点复杂,有与外界相通的窗口、内部各室又是四通八达

来到一扇西窗口,外望,现在外面是景色迷人,想当初这里可是观察敌情、与敌奋战之处哟
靖卤台内东一间西一间的,没顾上细转就匆匆穿过靖卤台,进入“入海石城”的领地了,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全城都屹立在海水之中,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建的,为的是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石城的基础非常之牢,后毁于入侵的八国联军。
现在的这个入海石城是于1987年修复的,伸入海中的石城长22.4米、宽8.3米、高9.2米,用九层巨石砌墙,其中墙体的4、5、6层仍是用原来遗址的巨石垒砌,让游人目睹石城的原貌,有幸领略古石城之风采。
在入海石城上陈列着一块块的大方石,它是明万历七年(1579)修筑入海石城时所用的花岗石基础石。每块方石上均凿有梯形石槽,两石相连即成燕尾槽,再浇注用铁粉、松香、白矾制成的“凝固剂”,使入海石城成为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建筑入海石城时用的花岗石基础石,每块石上都凿有梯形石槽
两块这样的花岗石基础石相连就成燕尾槽,再浇注“凝固剂”,海上石城就坚不可摧了
我国古代的水下建筑技艺真是高超
站在石城上,极目远眺,海天一色,望城下巨浪奔涌,气吞海岳

伸出头向西北望去
高高的澄海楼、挂着大大国旗的滨海长城、雄伟的靖卤台、及脚下站立的入海石城
“老龙头”之称名副其实
咱就是这样一路顺着“龙脉”过来的噢

俯视下方,海浪层层搏击,游人嬉耍海滩上,海中的礁石上站满了游人

在入海石城的地上有河北省地理信息标志
标示这里的明长城入海处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及与我国几个大城市的距离
在石城中央的一块石碑后面,游人排着长长的队,原来那块石碑是老龙头标志,要与之合影的人很多,虽没人管理也不要紧,大家都自觉排队

这位女孩正高兴地留影
这位女士已经留完影正在下去,大家一个个轮流着与之合影,就为的是表示自己来过了
咱也不能免俗,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排队

终于轮到了,就这样傻乎
乎地毕恭毕敬地留了个影
不过与这个标志物合影倒是不用花钱的,这点很好

不像有的地方的景点,偏偏在标志物的最佳拍摄位置上有专人守护,要拍照得先留下钱来
与老龙头长城标志物合完影,继续在入海石城上溜达

石城下方海浪吞吐,激起如雪飞涛

可看到石城的墙体用
原来遗址的巨石垒砌的部分(图下方)
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
得原路返回了,途经靖卤台时,反正游览时间由自己控制,再次在里面四处转转,结果发现了这一扇南面窗口,来时只在西侧窗口张望,现在可向南张望了

返回时站在靖卤台的南面窗口处外望,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色

从这个窗口外望,可以看到大海、入海石城

相机伸出一点,可拍到入海石城的全貌了
石城两侧战旗飘飘、几块大方石------建筑入海石城时用的凿有梯形石槽的花岗石基础石
那个位于石城中央最南端的老龙头标志后面,依然排着长长的队-----等候拍照的游人们(图中间)
游览完后回到了滨海长城,感觉中这海上敌台、这海中石城,竟像一艘军舰似的,尽职尽责牢牢守护,时刻防御来犯入侵的敌人。走下城墙到西边景点游览

沿此石阶下去,继续游览
就在城墙西侧,看到一个口关------南海口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陆防御的重要关口,毁于明代末期,后被沙土掩埋,直到1987年修复老龙头长城时,才于10米深处清出遗址,现是按原貌恢复的口关
按原貌恢复的南海口关

要到景区西边去游览了

这个小孩好大胆,竟然如此站立,而大人也会如此放心地给他拍照


老龙头长城西侧风景
开始景区西侧游览了。